《文學是有價值生活的美學化與象徵性實現》是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學是有價值生活的美學化與象徵性實現
- 作者:徐肖楠,徐培木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1日
-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140 頁
- ISBN:9787562363095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文學是有價值生活的美學化與象徵性實現》是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文學是有價值生活的美學化與象徵性實現》是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簡介本著作提出“文學是有價值生活的美學化與象徵性實現”的觀念,對生活和文學有獨闢蹊徑的啟示意味,論證文學作品中的生活與現實生活雖然不一樣,卻有人類...
《文學是有價值生活的美學化與象徵性實現》是一本2020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肖楠、徐培木。內容簡介 本著作提出“文學是有價值生活的美學化與象徵性實現”的觀念,對生活和文學有獨闢蹊徑的啟示意味,論證文學作品中的生活與現實生活雖然不一樣,卻有人類生存精神與方向的一致性,這樣的人類生存一致...
文學是一個廣延性很強的複雜的事物。必須通過多視角多層次的綜合闡述,才能確立起接近文學活動本身的文學觀念。我們從人類文化、社會審美意識形態、作家個體體驗和人際情感溝通渠道和言語組織這五個視角來界說文學。文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是具有審美意識形態性質、顯示著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情感的言語藝術。第一...
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採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例如,中國畫的特色不僅在於其工具材料(毛筆、宣紙、墨色)有著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視抒發主體的內在精神...
1786—1788年,詩人在義大利旅行,從古典藝術中發現了他所憧憬的純樸、和諧、寧靜的藝術理想,幻想通過藝術和美實現人性的美和社會的正義。回到魏瑪後,歌德不再參與政務,專心創作。在義大利和回到魏瑪後完成的劇本《哀格蒙特》、《伊菲格尼亞在陶里斯》、《托夸多·塔索》即表現了這種美學理想。1794年,歌德與席勒訂...
弗洛伊德文學理論是指試圖用精神分析學說解釋文學藝術問題的文學理論。1900年隨著《夢的解析》的出版,精神分析學說的正式確立,弗洛伊德開始嘗試運用精神分析學說來解決一些文藝問題,撰寫了許多有關文藝創作、文學批評、和美學方面的文章,提出了不少精闢和前沿的藝術觀點和批評見解,至此弗洛伊德文學理論建立起來。作者介紹 ...
深度解蔽取代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以適應現代社會和人心迷宮般的複雜結構,文學更加注重穿透式求真而非簡單的外部寫實;精神遊牧是一種新型的浪漫主義,它是主體自我精神解放,反抗社會異化和編碼的生活美學。深度解蔽是新千年文學介入時代的歷史責任,深度解蔽的目的是為了重塑人類的精神價值。精神遊牧是新千年文學實現個體...
藝術對社會的作用,是通過喚醒人的感覺和感情、豐富和提高人的精神來實現的。文學藝術這種獨一無二的審美作用,在人類歷史經過“異化”卻仍然“創造著具有深刻的感受力的豐富的、全面的人”的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馬克思還表示過這樣的歷史信念和藝術信念: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將以一種全面的方式把自己的...
在法國,執政府時期出現了自由主義思潮,主張保證個人自由和獨立性,這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浪漫主義作家往往從個性受到壓抑,個人才能得不到發展,個人願望和抱負得不到實現等角度,表現人物在這種矛盾狀態中的感情、行動和悲劇。浪漫主義文學熱衷於描寫個人失望與憂鬱的“世紀病”,並頌揚以個人與社會的徒勞的...
文學和其他種類的藝術在實現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目標中,起著重要的審美教育作用。人道主義精神在文學傳統中有著深厚的基礎,但只是在發現歷史唯物主義和出現社會主義社會後,才使舊文學中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人道主義,徹底改變為科學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
成為支持當代激進變革的基礎,而這是通過把有權者的文學改造使其為無權者服務來實現的”。由此可以看出,當代西方文學批評同傳統的標榜客觀性的實證主義文學研究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以一種高度參與現實的實踐精神表現出明顯的倫理取向或價值立場。換句話說,走向文化研究的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稟有一種關注現實的鬥爭精神和...
他們憤世嫉俗地自稱為「嬉水者」、「黑貓」、「頹廢者」、「蓬頭垢面者」和「醉漢」等,並建立起自己的文藝社團,藉此發泄一種玩世不恭和痛恨循規蹈矩的情緒,把文學藝術創作當作人生娛樂和遊戲的最好場所。他們第一次實現了將藝術遊戲化、並通過藝術的遊戲化而達到將生活遊戲化的目的,以便達到生活遊戲化中的...
無產階級領導並以革命民主主義文學和無產階級文學這兩種力量為中堅,保證了我國現代文學具有前所未有的嶄新的性質。階級變革 文學上的無產階級領導,主要是通過無產階級思想影響及其政黨共產黨的政策來實現的,它要求文學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革命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五四”以後出現的以革命民主主義文學和無產...
”前者作為一種精神性的表達幾乎是不計功利不顧一切的,後者作為一種生存手段卻不得不與“價錢”、“契約”、“交易”聯繫在一起,在與位尊如宋慶齡、孫科、汪精衛之輩,財大氣粗如歌院老闆之流的扯皮中實現他的雕塑藍圖。寫詩純屬個人事件,做雕塑則是面對公眾的社會行為,尤其是歷史人物塑像,它帶有明顯的政治...
在理論上,超現實主義提出了一套文學主張。它的理論依據來自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和關於夢的闡釋。超現實主義認為,文學藝術要在人的複雜性後面發現它的統一;現實的表面不足於反映實現本身;超於現實之上存在著“某種組合形式”,這種形式能達到事物的本質。這種形式之一是潛意識,另一種就是夢。潛意識,反映了人的...
從漢末大亂到三國鼎立,而後由西晉實現了短暫的統一,但為時不過二、三十年,接著又是連年混戰和南北大分裂,直到隋重新統一。在中國歷史上,這是分裂時間最長的時代。二是政權更迭頻繁。整個魏晉南北朝,除了東晉和北魏存在的時間超過一百年外,其餘的王朝壽命都不長。南方的宋、齊、梁、陳四代,最長的宋立國約...
《歷史哲學》里說“國家是現實存在的實現了的道德生活”,人具有的全部精神現實性,都是通過國家才具有的。“因為人的精神現實性就在於此:人自己的本質——理性——是客觀地呈現給他的,它對人來說有客觀的直接的存在。因為‘真的東西’是普遍的意志和主觀的意志的統一,而‘普遍的東西’要在國家中,在國家的...
其具體表現為,他後期創作的中心已經從原先的“殘疾兒”主題轉變為“靈魂”主題;他形象地描繪出“無神時代”的基本特徵,即一個“上帝缺席”的時代、一個“眾神喧譁”的時代、一個可能誕生“新人”的時代;他詳盡地闡明了實現靈魂的“自我拯救”的方法,即觀念上具備自覺的“危機”意識、並積極地採取“回歸”的...
在散文創作中,只有實現對自己發現真實的哲學美的賦予,才能實現真實之美的境界提升,拓寬散文的審美空間,讓作品上升為具有“美的藝術哲學”品質的上乘之作。在場主義認為,散文性的重要內涵之一,是散文的“精神性”,指的就是散文應具有的哲學美。第四,賦予散文的語言之美。其實,在前面“堅守散文的真實之美”中...
考利也認識到知識分子們個人的命運並不是孤立的存在著,而是與各種不同社會階層的理想和目標緊密相連,當他們選邊站隊最終確立自己的立場時,才發覺自己已不再是流放者,並實現了“追逐者”的自身價值。“他們有了朋友和仇敵,在社會中有了目的,這樣,不管他們居住在美國的任何地方,他們都找到了家鄉。”“家鄉”的...
現實告訴人們,啟蒙主義者所宣示的“價值”,和浪漫主義者所追求的“理想”並未實現,人們需要以一種新的冷靜的眼光重新看待現實並思考自己的命運,尋求改善自己生存處境的方法。於是,追求客觀冷靜分析解剖現實的社會心理和風氣隨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創作上,就是他們摒棄浪漫主義的主觀想像和抒情,通過對社會現實作如實...
同時,作家又通過一些細節,側麵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從而實現了他所設定的意圖:“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使一九三零年動盪的中國得一全面的表現。”當然,茅盾的“大規模”“全面”描寫,並不是把各個生活斷片隨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結構,細密布局,通過主人...
然而,又使用了諸如典型、場景、描寫之類的文學手段把19世紀初期法國農村這一背景給現實主義地描繪出來,顯然,作品中存在著意識形態性和文學性這樣兩種根本不同的、相互衝突的構思和表達方法。馬契雷認為的文學性,即托翁小說中實現其否定托爾斯泰主義功效的離心結構。馬契雷以此補充、發揮了列寧對托爾斯泰的批評:“事實上...
故事開始,為了吸引住讀者:第一,亮點可以提前到開篇。第二,設定懸疑來吸引讀者的好奇心。第三,讓讀者有所期待,這是吸引讀者看下去的重要手段。例如人們看電視劇,到了睡覺時間,還是繼續看下去,因為想看到期待的事情實現。一個期待完成了,就要創造下一個期待,始終吸引住讀者。六、描寫 (1)人物描寫:語言、...
他為了實現省電力管理體制的改革方案,毛遂自薦到老大難的佳津地區去進行改革,在那裡他遭到了“維護山寨絕對利益”的地委的堅決抵制。面對著阻礙改革的封建意識、宗法觀念、地方主義、官僚主義以及抗拒革新的頑固勢力的圍攻,但他沒有妥協,沒有氣餒,迎難而上,最後他被逼得走上自我毀滅的境地。他為四化建設積極獻身...
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採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例如,中國畫的特色不僅在於其工具材料(毛筆、宣紙、墨色)有著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視抒發主體的內在精神...
在論及墨白的小說敘事風格時,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文學院康寧博士說,墨白的小說用詩歌一樣鮮活靈動的語言和獨特的結構,實現了小說敘事風格上的突破,用這樣語言來表現陰鬱和神秘的現代主義是一種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墨白將電影的結構風格引入了小說這種只有文字作為載體的藝術,這樣的嘗試對於小說的發展和改革具有探索性...
⒚ 《文學價值實現中的主客體關係及主體間性分析》,《煙臺大學學報》 2006增刊。⒛ 《對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的主客體關係辨證》,《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2006.9。思想主張 張培英:經濟與審美的互動及人的全面發展。在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消費需求、消費結構也發生了顯著改變,經濟與審美的互動就是其...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徵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後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