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意境

意境論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說意境論的形成(意境作為中國古代文論獨創的一個概念,其源頭可上溯至《莊子》;後來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中首先用境的概念評論嵇康和阮籍的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學意境
  • 外文名:Literary mood 
  • 藝術特徵: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生命律動
  • 分類劉熙載分類法和王國維分類法
簡介,藝術特徵,分類,

簡介

盛唐之後,意境論開始全面形成;最終,王國維總其成,他的《人間詞話》可以說是我國意境論的集大成。)意境的界說(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

藝術特徵

文學意境的藝術特徵文學意境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生命律動和韻味無窮四個方面。情景交融有三種類型,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見景式、情景並茂式。實境是指直接描寫的景、形、境,又稱“真境”、“事境”、“物境”等;虛境是指由實境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的空間,又稱“詩意的空間”,它一方面是原有畫面在聯想中的延伸和擴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隨著這種具象聯想而產生的情、神、意的體味和感悟,即“不盡之意”,所以又稱“神境”、“情境”、“靈境”等。文學意境作為一種人類心靈的生命律動,具有三個特點,其一是表誠摯之情,其二是狀飛動之趣,其三是傳萬物之靈趣。晚唐司空圖創立了“韻味”說,所謂“韻味”是指意境中蘊含的那種咀嚼不盡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韻、趣、味等多種因素,因此又有韻、情韻、韻致、興趣、興味等多種別名。

分類

意境的分類劉熙載分類法(花鳥纏綿,雲雷奮發,弦泉幽咽,雪月空明。)王國維分類法(有我之境,無我之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種意境的分類方法,即“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指那種感情比較直露、傾向比較鮮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草本不含淚,鳥兒也不會因人的離別驚心,只因詩人痛苦不堪,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這就是”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並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畫面中出現,而是指那種情感比較含蓄,不動聲色的意境畫面,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無我之境”,作者自己雖出現在畫面中,但他的情感卻藏而不露,一切讓讀者自己從畫面中去體會。因此“無我之境“,只是情感不外露,而不是沒有情感和傾向,”無我“只是就表面境象而言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