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信息研究法

文學信息研究法(Literary information Analysis)將信息理論引入文學研究領域,打破過去分別研究作者、作品、讀者的傳統格局,把這三者作為一個由文學信息加工者、文學信息儲存器、文學信息接受者組成的信息交流過程,並和更廣泛的信息來源和信息轉換機制聯繫在一起,作為開放性的信息系統來研究的一種科學方法。

文學信息研究法堅持了一般資訊理論的兩條基本原則,首先是把信息概念看作文學分析的基礎,以此去探討文學活動中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繫,其次是通過對文學信息的傳送、轉換、傳輸和存貯等過程的研究,把握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

運用文學信息研究法來把握文學現象,一般要遵循以下幾條重要原則:
首先要分析有關文學創作的外界信息因素。文學創作都面臨一些直接或間接與藝術有關的信息因素。文學創作中人是主體,信息是客體,文學作品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輸入的信息加以轉化後的外化物。所以人腦是文學創作信息流程的樞紐。外界各種與文學創作有關的信息浩如煙海,哪些信息可能被輸入,哪些信息卻被視而不見被阻塞在外,取決於作者特有的藝術感受力,取決於作者在個性稟賦、情緒運動、藝術修養諸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敏感區域和信息處理能力,它仿佛是一台雷達,在廣闊的時空中總是掃瞄著特定的區域,並對收集到的各種訊號作出特定形式的處理。反過來說,擾亂作者藝術感受力和加工創作能力的外界因素就成為干擾源。
第二要分析作者的藝術意識和創作能力。它作為外界信息的轉換程式庫,主要是由以往存儲的信息構成的。記憶是藝術思維的基礎,而這種記憶不僅包括形象記憶,而且包括情緒記憶和技能記憶。存儲的記憶加上存儲的思維能力便成為外界輸入信息的程式處理機制,這種程式處理機制對信息加以刪選、提煉、集中並加以重新組合,把作者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感情因素以信息形式添加到其中去,形成新的藝術信息——文學作品。
第三要分析輸出的新信息——文學作品。它作為信息流程的一個子系統,其構成因素大致是,正或負社會美。自然美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它構成的第—層次,它制約著作品的藝術手法、技巧、風格,決定著作品的美學特色和美學價值。而藝術手法、技巧、風格作為第二層次,又豐富或者減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娛樂性,喚起讀者或正或負的美的感情程度,從而促成文學作品在社會中傳遞的廣度和速度,在接受者中的反應效果和社會價值。
第四要分析文學作品的演化即信息轉換過程。資訊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種形式,如電話就把送話人的聲音即聲響信息轉化成電磁信息,通過電纜輸送出去,在受話人耳中又化為聲響信息,也有可能被他筆錄下來轉化為文字信息等等。文學作品在傳遞過程中也是被不斷轉換信息形式的,一種是同質轉化,即把一種文學作品,如小說轉化成另一種作品形式,如改編成廣播劇、電視劇、電影劇本等,而基本保留了它的美學特點和藝術價值。另一種是異質轉化,即文學作品在傳遞中逐漸分解了,其中包含的自然美、社會美的因素被分割成孤立的單元,被組合到另一種性質的人工產品如宗教教育、哲學著作、工業設計中去。有的研究者就用這種方法研究了中國上古神話的發生和演變過程。他認為: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精神產品,是他們在蒙昧狀態中企圖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反映,又是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後帶有原始狀態的語言藝術產品。隨著人類的精神發育和人與自然的信息交換,神話信息系統逐漸發育起來,從神話片斷髮展到神話個體到神話群體到神話綜合體。而它一旦達到成熟狀態就會在外界干擾源——歷史、哲學、宗教的影響下分化演變,即同時向歷史傳說、寓言故事和宗教故事等幾個方面演化。中國上古社會過度早熟,社會內部的統治管理機制過早完備化,使得神話系統內諸要素的協同作用失調,因而神話層次進化緩慢,還在較低層次上,整個神話系統就瓦解了。因此中國神話較之希臘神話沒有那樣充分發育,加上歷史信息、哲學信息和宗教信息對神話系統的強烈干擾,使許多神話歷史化、寓言化和仙話化,如《史記》作為一部歷史著作反而保留了不少神話故事,這就形成了中國上古神話零散的局面。這些研究者對複雜的神話系統所作的分析,反映出文學信息研究法特有的方法論價值。
第五要分析文學信息反饋的構成因素。它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作者的自反饋,即在文藝創作信息流程的各個階段,及時發現與創作目的的偏差,分析偏差的起因,採取糾正措施,把這一信息反饋到其相應的環節,調整輸入、或轉化輸出的因素的比率和構成。其二是接受者的反饋:文學作品的社會效應是在有接受者的前提下產生的,即靠讀者(觀眾)的欣賞使之具體化,靠他們以“期待視野”流動視點,並以感覺和知覺經驗多層面地將它蘊含的空白處填充起來、豐富起來。這種由讀者(觀眾)重新解釋、補充和豐富了的作品就成為一種最重要的反饋信息,促使作者調整自己的信息處理系統,轉入到下一輪新的信息蒐集,轉化和輸送過程中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