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長河大地行

文化長河大地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化長河大地行
  •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 類型:紀錄片
  • 導演:鐘嘉慧
  • 主持人:?>黃秋生
  • 首播時間:2017-02-07
  • 每集長度:21分鐘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集數:8集
  • 編劇:黎亦豪/熊嘉榮/陳偉棠/俞芷玲
  • 語言:粵語
節目簡介,分集劇情,

節目簡介

RTHK 【文化長河】第六輯-「大地行」,繼續走遍中國,介紹難得一見的自然風光:從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內蒙古敖倫布拉格峽谷、青海鹽湖,到江西鄱陽湖、廣東丹霞山、湖南張家界,及雲南的西雙版納;以名山大川、森林湖泊、荒漠峽谷為背景,發掘獨特的風俗民情和動人故事。 全輯八集文化紀錄片,由黃秋生旁白。

分集劇情

第1集 大漠悠悠
  塔克拉瑪乾沙漠,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國境內最大的沙漠,亦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性沙漠。它寸草不生、日照時間長、氣溫極高,人類只能生存於含有水源的綠洲。
    克里雅河,維吾爾語中解作「漂移不定」,乃經常因季節性洪水改道而得名。它發源於崑崙山主峰,從南至北流入塔克拉瑪乾沙漠,孕育出一條沙漠中的綠色長廊,造就了一群與世隔絕的克里雅人在此定居。
    早於1896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曾深入塔克拉瑪乾沙漠,在茫茫沙海中發現漢唐遺址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更於沙漠深處大片胡楊林中,遇上一群沿河而居,過著原始放牧生活的人;他的探險日記成為了最早記載克里雅人事跡的文字記錄。
    克里雅人是中國少數仍居於沙漠的群族,主要依附河流綠洲而生;他們現存約一千五百多人,篤信伊斯蘭教,生活簡單樸素,住所分散於克里雅河流域,每戶相距約數公里至三、四十公里。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克里雅人仍維持著自古流傳下來的生活習慣,無論起居飲食、建築風格等,無一不體現他們面對嚴酷環境的適應能力。
    但隨著新疆經濟發展、公路修建,克里雅人與城市的距離漸漸縮短,現代文化科技正逐步融入他們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禁會問:若干年後,還可以在沙漠中央找到傳統的克里雅人嗎?  
旁白:黃秋生  
播映資料  
日期:2017年2月7日(星期二)  
頻道:港台電視31(晚上8時30分)  無線電視翡翠台(晚上6時)  
助理編導:葉愷婷  
編導:黎亦豪  
監製:锺嘉慧    
第2集 黑‧白‧森林
  黑龍江省東北部,是中國境內最寒冷的地區。位於黑河市的五大連池火山群,占地超過八百平方公里,由不同年代爆發的火山錐體組成,其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和各種火山熔岩構造,加上壯觀的熔岩河、熔岩海等,堪稱火山奇觀,於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為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的白志達教授說,五大連池火山群仍然被視為活火山,受國家地震局嚴密監控,其最近一次火山運動,為1719至1721年間,可以想像當年對火山完全陌生的百姓,突然面對漫天煙火和巨響時,是如何的驚惶失措!這300年前的火山噴發,不單有文字記錄下來,更在這區形成了老黑山與火燒山,而噴溢的熔岩流,把附近的白河截為五段,形成五個串珠狀熔岩偃塞湖,五大連池火山群之名由此而得。
    黑黑的火山錐,為冬季時被皚皚白雪覆蓋的東北,帶來視覺上的強烈對比,而火山的岩石和泉水,更為當地人帶來經濟效益。相傳該區的達斡爾族獵人祖先,因追蹤一頭受傷的鹿來火山旁的水泉,發現鹿竟不藥而愈,遂將此礦物含量豐富的泉水視為藥泉,用以治病。  
    達斡爾人原居於黑龍江北岸的外興安嶺地區,清康熙年間由於大清與沙俄的邊界糾紛,清廷要求他們舉族南遷至嫰江平原,他們最初定居耕作的地方,就是今天黑河市的璦琿區。時至今日,達斡爾人仍會在璦琿的自治鄉建起巨型敖包,用作祭神祈福,並成為散居中俄各地族人們的民族標記。  
    而當年南遷的少數民族中,還有鄂倫春族,他們依賴捕獵為生,因此選擇森林中的新生鄉為聚居地。每次上山捕獵之前,族中的薩滿(巫師)會帶領村民拜祭天神、火神和山神,祈求順利和豐收。雖然目前鳴槍捕獵已被禁止,鄂倫春獵人亦變成吸引遊客的表演者,但該族的傳統獸皮工藝仍然聞名全國,成為黑龍江省這冰原大地的文化遺產。  
旁白:黃秋生  
播映資料  
日期: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  
頻道:港台電視31(晚上8時30分)  無線電視翡翠台(晚上6時)  
助理編導:陳倩欣  
編導:熊嘉榮  
監製:锺嘉慧    
第3集 空中桃源
  張家界武陵源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總面積約397平方公里,1992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的山是一根根的,三千奇峰彷似懸浮在半空,此一奇特地貌於2010年被國際地貌學家協會定名為“張家界地貌”。約在三億八千萬年前,張家界一帶是遠古海洋,大量陸源碎屑沉積形成張家界的母岩﹣石英砂岩,後來經過地殼變動,張家界抬升為陸地,再經過數百萬年的流水侵蝕和風化,令方山形成平台、峰牆,再崩塌成三千多座嶙峋奇特的峰林。
    而在武陵山脈深處,有一與世隔絕的土家族村落-石堰坪村,全村只有六百多人,而姓全的村民卻占了三分之二。這村具有六百多年歷史,村內保存了大量清末民初建成的吊腳樓,叫人彷如回到古代一樣;村中榨油坊的歷史也超過一百年,是至今難得一見仍然以傳統人手方法來榨油,可惜現今留在村裏的年青族人越來越少,古村落的文化正面臨失傳。
  
    張家界地貌從孕育,發展至今,已經到了晚期,滄海桑田,生命會老去,張家界亦不例外,總有一天,她也許亦會回歸大海,回到歲月的初衷。
旁白:黃秋生  
播映資料  
日期: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頻道:港台電視31(晚上8時30分)  無線電視翡翠台(晚上6時)  
助理編導:葉愷婷  
編導:陳偉棠  
監製:锺嘉慧
第4集 高原寶鏡
  水是生命之源,但在青海柴達木盆地上的鹽湖裡,幾乎看不到生物的痕跡。這裡湖水的含鹽量比海水還要高,形成厚厚的白色鹽蓋。風和日麗的日子,茶卡鹽湖的湖水倒映藍天,恰似一面鏡子,所以這裡又被稱為中國「天空之鏡」。  
    柴達木盆地億萬年前曾是汪洋大海,但因地殼變動,周邊形成高山;海水在盆地沉積、乾涸,演變成一個又一個鹽湖。除了食鹽,這裡還發現有大量珍貴礦藏,可用以發展航天、軍事、醫療等,所以,在柴達木這「聚寶盆」上,近年亦築起高速公路和現代廠房。  
    而生活在這片乾旱荒蕪大地上的蒙古人,雖與寶藏為鄰,卻仍然承襲著祖先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財產就只有馬匹;同時這含鹼量甚高的土地上所孕育出的紅杞子和黑杞子,也為他們帶來財富。  
    似乎在這浩瀚天地中,人們自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  
旁白:黃秋生  
播映資料  
日期:2017年2月28日(星期二)  
頻道:港台電視31(晚上8時30分)  無線電視翡翠台(晚上6時)  
助理編導:郭淑美  
編導:俞芷玲  
監製:锺嘉慧  
第5集 夢幻峽谷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尊崇的先祖,今日,將軍率領兵將萬馬奔騰的場面不再,但是位於敖倫布拉格,矗立於群山之間的小石山,遠望就像披著蒙古軍袍的成吉思汗,獨自守衛著關口,誓死保護族人,令人懷緬這位大將軍的豐功偉績。  
    敖倫布拉格位於內蒙古西北部的阿拉善盟區,周圍布滿了顏色瑰麗的岩石、造型奇幻的峽谷,令人嘖嘖稱奇、不禁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功。  
    敖倫布拉格峽谷位於狼山東面的河套平原地區,這裏曾經是黃河古道的所在地,滔滔的河水流動過後,在大地留下痕跡;再加上氣候乾旱,時有風沙,風過之處亦在石上留下印記。兩種大自然的力量,經過數十萬年互相的角力與磨合,造就了蜿蜒數公里至數十公里的河道峽谷面貌。  
    峽谷兩旁岩石,分別由鬆散的粗粒物質及緊密的幼細物質組成,隨著昔日黃河河水的侵蝕,岩石形成了時而整齊一致的紋理、時而凹凸不平的面貌;岩石本身含有豐富鐵質,呈現出鐵鏽的紅色,在陽光下燦爛發亮。置身峽谷之中,眼前所見,峰迴路轉、色彩耀眼,就像進入了一個夢幻世界。抬頭仰望峽谷頂部,又會看到風力的侵蝕,不斷對岩石作進一步的改造,形成奇形怪狀的面貎,可謂一步一景,目不暇給。蒙古人更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為每一塊岩石配上形象化名稱,賦予它們無限的生命力。  
    從前的牧民在敖倫布拉格過著遊牧生活,哪裏有草原、水源,哪裏就是家,他們都以天為被,以地為床。時至今日,仍然從事畜牧業的人不多,就算有留下來的牧民,也不再遊牧,而是建房蓋屋,落地生根,以飼養綿羊、駱駝為生,也種菜種瓜,自給自足之餘,亦可幫補一點生活開支。  
    畢竟氣候乾早、風沙凜冽,敖倫布拉格適合放牧的地方已愈來愈少。不過,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有一種植物仍然茁壯成長──梭梭。這種灌木一般有一至兩米高,最高的有五、六米,它們外形並不奪目,卻因為根部能抓緊泥沙,枝葉可擋著風沙,一直發揮著防止沙漠化的重要作用。
    梭梭有著沉實的個性,即使背後矗立著各種奇妙的峽谷與岩石,它們都不為所動,只是冷靜地面對眼前的風沙,做好本分,守衛著自己的土地。大概這也是敖倫布拉格老伯姓的寫照,他們生存在這種環境下,也鍛鍊出刻苦耐勞的特質,遇到難題,都咬緊牙關跨過去,在如夢似幻的峽谷中,流露出讓人感動的一點點真實。  
 旁白:黃秋生  
 播映資料  
日期:2017年3月7日(星期二)  
頻道:港台電視31(晚上8時30分)  無線電視翡翠台(晚上6時)  
助理編導:陳倩欣  
編導:梁智傑  
監製:锺嘉慧    
繼續看6-8集
選集
選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