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錯位

文化錯位

簡介

陳俊森在《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育》中把“文化錯位”定義為: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傳遞、接收、理解信息,從而產生出二次誤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全球化態勢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M
  • 作者:高永晨
  • 出版時間:2006年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類別:學術專著
文化移情的過度,交際角色的換位,文化依附,文化環境的影響,

文化移情的過度

前文已提到過,理解、移情可能會導致文化錯位。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際中主體和客體相互適應和予以情感溝通的重要方法,是既立足於本土文化又超越本土文化基礎之上的跨文化對話和交往,旨在本土文化與異質文化之間建立雙向協調、雙向互饋和雙向構建的機制。在進行文化移情時應力求在本土文化和異質文化兩者中間尋找相互調適與動態平衡的機制和張力,因而應堅持適度原則。“不及”與“過度”都會在跨文化交際中造成溝通障礙。文化移情的過度使得交際的雙方失掉自己民族本土文化的立場,始終還是無法在跨文化交際的“橋”上相遇。

交際角色的換位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角色不同,社會對其期待就不同,說話、交往的方式也隨之不同。因而如何在交際中提高角色扮演的成功率便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於不同角色在社會關係中所處位置不同,特別是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就不同。一般都會認為,若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構想在別人那種文化、處境下將如何看待來自外國的我們,就能提高角色扮演的成功率。但當交際雙方都進行角色換位時,跨文化交際就無法順利進行了。這種跨文化的角色換位只需單向進行,但若長期如此,又會使其中一方文化處於弱勢地位甚至導致本民族主義的產生。單就某一次跨文化交際活動而言,某一方進行角色換位,有助於對異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角色扮演的成功率。

文化依附

有效的跨文化交際需要交際雙方共享同一或相近的語言系統,明確以何種文化歸屬的身份參與交際,以及他們對交際的對方文化依附的預期,等等。如果交際雙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交流用的語言甚至可能代表第三種文化,那么這時應該依附於哪種文化呢?編碼、解碼應以何種文化的價值觀為標準呢?這便是“文化依附悖論”。如果選擇不當,可能出現“文化錯位”,即有可能出現此方依附於彼方文化而彼方又會依附於此方的情況。跨文化交際的情境千變萬化,具體還需區別對待。

文化環境的影響

中國社會正在由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中西方交流日益加深,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的各種文化因素通過各個渠道流入中國。人們原本單一的文化構成開始受到中西文化混合體的衝擊。“他文化”對“我文化”的過多滲透,使得原本單一的文化模式變得更加複雜。人們也開始置身於一種“二元結構”文化環境中。逐漸的,人們待人接物不再以單純的母體文化為依據,而是參照雙重的文化規約。這時,跨文化交際一方的文化錯位就產生了。而當交際雙方自身都有這種文化錯位時,他們便可能同時以這種多重文化為指導,從而導致另一種文化錯位的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