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

文化自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

《文化自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主要內容:根深才能葉茂,源遠方可流長,我們要探求高職教育文化的內涵,就必然要追究高職教育文化的“根”與“源”。那么,這個“根”與“源”在哪裡呢?文化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江河,裹挾著魚蝦、泥沙,匯聚了眾多的支流,演為巨川,浩蕩東流。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到底如何,已有太多的探討,最終還是不能形成一個公認的說法。但文化的多元性、綜合性卻是毋庸置疑的。高職教育文化作為文化母體中的一個子系統,其身份的追問與確認使我們不得不回望那逝去的燦爛時光。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自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4頁
  • 開本:32
  • 定價:20.00
  • 作者:王琦 陳雲濤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94905143, 9787894905147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文化自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篇 高職教育變革語境中的發展觀/001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與高職教育文化建設/003
第二章 高職院校文化創新/019
第三章 文化自覺與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032

第二篇 高職教育變革語境中的文化觀/083
第四章 金融企業文化與優質“銀領”培養/085
第五章 企業文化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096
第六章 質量管理文化與高職會計特色人才培養/109
第七章 職業文化與高職國貿專業“雙元雙優”教學團隊建設/123
第八章 “網商文化”與高職電子商務教育的發展/134
第九章 浙商文化與經管類人才培養/152

第三篇 中國現代化語境中的文化育人/163
第十章 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提升高職生就業競爭力的文化心理分析/165
第十一章 高職學生的精神困境與理想人格的確立/179
附 錄/197
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的真諦:機制創新與文化引領/199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三維文化育人”的探索與實踐/209
後 記/222

文摘

插圖:



1.注重提升高職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實現校園文化與金融文化在智力層面的融合
浙江金融事業的蓬勃發展要求省內高職教育為其輸送大量的具備紮實的金融業務知識、過硬的金融業務技能、較強的計算機基礎、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財務知識和企業管理知識的高素質、高技能套用型金融人才。以此為導向,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面向金融機構業務一線,熟練掌握金融機構各項崗位業務技能、動手能力強、職業素養高、具有一定後續發展能力的套用型金融人才。
為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學院根據金融機構和學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教學,師資力量以金融企業為主,金融機構選派業務能手和業務骨幹負責專業課程的教學,學校教師負責學生學習組織和課後輔導等工作,用人單位和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學生根據不同金融機構的要求,在學校和銀行交替進行學習,教、學、做合一,教學空間延伸到金融機構,形成一種"大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零距離地學習和了解金融企業文化。同時注重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突出培養職業技能的實踐教學,學生在進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通過感受、模擬、維護、製作等多項活動,養成良好嚴謹的職業習慣,同時深化對職業崗位的感情。通過以上途徑,學生系統的掌握了金融企業崗位業務技能,提高了學生崗位工作操作能力,了解並深深接受了金融企業文化,從而實現了校園文化與金融文化在智力層面的融合。

後記

秋意日深,俯首斷草,時空映心,天地有意。面對這本即將付梓的書稿,仿佛間不是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而是一種厚重,一種肩負起高職教育文化建設的責任。本書的初衷是想在稚嫩但不失生氣的高職教育勃興時期對當前中國高職的文化進行一個側面的反思,以及流露些許對未來發展的理想。
世紀之交,費孝通教授提出“文化自覺”的理念,並對之作了深刻的闡述與分析。無疑,這一理念的提出是有它的必然性與合理性的。文化事業不僅關係到精神文明建設,而且也關係到物質文明建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廣大學人歷來十分關注文化的接觸及其命運,並有許多思考和見解,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正是由於這幾個方面的原因,“文化自覺”這一新的理念的提出,既有其時代的特色,也有其歷史的淵源。

序言

根深才能葉茂,源遠方可流長,我們要探求高職教育文化的內涵,就必然要追究高職教育文化的“根”與“源”。那么,這個“根”與“源”在哪裡呢?
文化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江河,裹挾著魚蝦、泥沙,匯聚了眾多的支流,演為巨川,浩蕩東流。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到底如何,已有太多的探討,最終還是不能形成一個公認的說法。但文化的多元性、綜合性卻是毋庸置疑的。高職教育文化作為文化母體中的一個子系統,其身份的追問與確認使我們不得不回望那逝去的燦爛時光。
中華文化的傳統是重“道”輕“器”,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禮樂制度,仁義道德,是士大夫們的著眼點與著力點,而實用技術層面則不受重視,處於相對自發的狀態。其實這個傳統是在中國的封建制度建立以後才慢慢形成的,在我們的先民時代並沒有那么多的“形而上”的問題可供探討,為了生存,他們是勤勤懇懇的實幹家,現今還在流傳的中華民族初民時代的故事便是很好的證明,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農嘗百草,嫘祖養蠶制絲,大禹治水,這些傳說里無不閃現著先民們奔波不息的身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