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結構與人力資本開發

文化結構與人力資本開發由余泳著,呂昭河指導,屬於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余泳著
導師
呂昭河指導
學科專業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雲南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6
關鍵字
人力資本 文化 人力資源開發
館藏號
F241
館藏目錄
2009\F241\1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現實環境中的文化結構對人力資本開發的影響。研究的發端是來自於現實中的人力資本開發問題。中國社會中目前所表現出來的很多人力資本開發方面的問題,諸如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農村地區的學校教育問題、人口的遷移流動問題等,在套用傳統的人力資本理論進行分析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總是很難得到一個滿意的研究結果。特別是對於少數民族群體的類似問題,往往總是難圓其說。於是,本著為解決中國現實中的,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力資本開發問題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的想法,本文嘗試著進行了一個系統的研究。整篇文章的寫作思路是:首先對人力資本理論的歷史形成、現實發展及其所存在的缺陷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論述。其次是提出從文化結構的角度對傳統的人力資本理論進行補充,使其更具適用性。並且構建了一個由群體文化、市場文化和制度文化所組成的文化結構模型,並對其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主要的變化形態進行了論述。最後,通過幾個涉及巨觀和微觀方面的實證案例分析來支撐前面的理論構建。在此過程中本文形成的一個總體性觀點就是: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和源泉,而人的發展主要來自於人力資本的開發。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本開發過程是由人力資本積累和人力資本收益兩個密不可分的階段構成的。人力資本開發能否成功主要由積累能否順利轉化為收益來決定。積累包括明示知識的積累和默示知識的積累,它們的構成、性質及積累模式是由具體的文化結構所決定的。人力資本收益能否實現也是由具體時空條件下的文化結構所決定,而並不一定像傳統人力資本理論所描述的與積累之間形成一種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在對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文化結構的分析中,本文一方面認同哈耶克的觀點,認為積極推進市場文化成為各群體文化之間自由交流的協調樞紐將會更加有利於人的長遠發展;但另一方面,本文也強調了在具體情況中其他類型文化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欠已開發國家和地區中,要注意制度文化的特殊作用,這樣才能保證所進行的人力資本開發工作,無論從個人角度還是社會角度出發,都具有現實可操作性。 根據以上這些思想,本文具體各個部分的主要寫作內容如下: 在第一章導論部分,主要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選題意義以及理論創新進行了分析和歸納,並對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理論與涉及基本模型的構建進行了整理和說明。 由於本文所討論的人力資本屬於資本概念的範疇,所以在第二章中首先對資本概念的起源和發展進行了一個系統地梳理,歸納出了資本概念在現代社會的時代性特徵,即:形式上的泛化與實質上的強化。也就是說,隨著文化交往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日趨擴大,從形式上來看是開啟了各種各種有價值的事物向資本轉化的可能性;但從實質上來看,是增強了經濟資本,甚至是貨幣資本在這種交往和轉化中的功能和地位。其次是對西方人力資本理論及模型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在理論與實際的對比中,指出西方傳統人力資本在解決現實問題,特別是中國非主流文化環境中人力資本開發問題中的不足與缺陷。這種不足主要體現在對標準化的、同質化的明示知識的強調,而忽視了默示知識的重要性。而這種默示的知識則正是由大相迥異的現實文化結構所決定。 第三章“多元文化結構中的人力資本開發問題”在對由群體文化、市場文化和制度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結構的概念、關係以及變化的形態進行了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以文化結構的分析工具來彌補傳統人力資本理論的不足,及從文化結構的層面來深入解決人力資本開發的現實問題的思路。即:從長遠來看,我們要積極推動市場文化成為各種分散的知識的主要交流機制;而從短期內來看,要重視具體環境中的群體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現實作用。此外,還對文化結構對城鄉勞動力遷移的重要影響進行了分析。 第四章“當代中國強制制度主導型文化結構下的人力資本開發模式”主要從總體性方面對中國當前在政府主導下的人力資本開發模式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歸類和分析。 第五章“人力資本開發的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首先根據對分布在全國的28個不同少數民族村寨的調查資料,從文化結構的層面,對屬於人力資本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人口遷移流動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次,是利用文化結構的分析工具對幾個實地調查的具體案例,比如雲南鶴慶新華村和雲南映像中所表現出來的人力資本開發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