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審美視野/審美文叢》是200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奎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的審美視野/審美文叢
- 作者:張奎志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12月1日
- 頁數:417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801908926
《文化的審美視野/審美文叢》是200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奎志。
《文化的審美視野》是200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奎志。內容簡介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審美視野審視文化各領域,包括文化學、哲學、傳統美學、文學理論等,指出了文化發展的審美方向,具有一種現實與前瞻意義。全書各個章節始終緊緊圍繞客體性、主體性,以及主客體之間的關係等展開,充滿一種濃厚的...
《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是2006年4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管建華。內容簡介 本書是管建華教授在對中國音樂文化進行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傾心寫就的一部學術力作.作者站在音樂人類學的理論基點上,從人類文化的總體視界和比較美學、文化美學的角度,通過比較中西音樂文化的異同,全面闡釋了中國音樂文化...
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 《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是2013年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管建華。
《文化情結的審美視野》力圖在充分展示詮釋學“文化轉向”景觀的背景下,探究“文化情結”原型的詩性緣起、審美特質和本體論意義,闡發了文化詮釋學的本真蘊涵及審美新進向,意在凸顯當代詮釋學與生活世界的密切關係,達成對人文精神科學的全新理解和把握,並給我們觀照當下的生存和生活提供另外一個“異在”視角。內容...
迄今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18項;在《東嶽論叢》《山東社會科學》《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文藝評淪》《雲南大學學報(社科版)》《中國文藝評論》等核心期刊獨立發表論文、作品60餘篇;出版《一葉一菩提》《文化情結的審美視野》等專著4部;...
本書從審美文化視野與當代批評實踐的角度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當代美學的話語轉型問題作出系統研究與反思,研究內容涉及審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熱、後現代主義與消費文化、反本質主義與日常生活審美化、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以及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理論重建等中國當代美學理論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
論以“二十四道拐”為核心的象徵意象群——對電視劇《二十四道拐》的美學分析 新媒體在城市形象傳播中的作用——以貴州省貴陽市為例 新媒介環境下的中學微作文教學研究 教育視野下精神危機的深層次文化原因及其出路探析 作者簡介 吳俊,男,1958年生,四川隆昌人,教授,現任貴州師範學院文學院院長、貴州美學學會...
《一年景》主要內容包括:迎春——跟著春天吃茶去;收藏春天的風雅;文人眼中的江南;唐宋之間的那段江南往事留夏——品味鄉愁的詞語;送秋——考古的美學與意味;入冬——留住文化的根。內容簡介 《一年景》由希望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一、迎春——跟著春天吃茶去 1.收藏春天的風雅 2.文人眼中的江南 3.魂兮歸來...
韋力:藏書是對雅文化的親近 黃 茜 43 艾軒:中國油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黃 茜 65 戴敦邦:我很滿足於做一個民間藝人 顏 亮 85 孫曉云: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融入骨血 顏 亮 106 林墉:將來會有人看出我的畫的價值 顏 亮 127 朱良志:文人畫背後有一種獨特的語言 系統 李昶偉 147 石守謙:宋畫是東方的“...
《叛亂的眼睛:審美與文化視野中的文學》是2006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馬大康。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從“鑑賞”到“消費”——消費文化與文藝學研究範式變革》、《文藝學的“越界”——大眾文化背景下文藝學的“邊界”問題》、《文學研究之我見》等文章,對中國現代文學進行了研究。作者簡介 馬大康,溫州...
《文化論叢》是由貴州師範學院文學院、貴州民族審美文化研究所共同推出的以文化研究為主題的系列論文集。本文集秉持“追求真理,交流創新”的學術理念,確立“特色學科與多學科共建”的學術定位;以文化研究為主題,設有突出貴州地方文化研究的“黔地文化”(下設“民族神話研究”“審美文化研究”和“文學文獻研究”)...
徐興無教授從語文教育的初衷與目標出發,提出了對語文教育進行文化開拓的主張,指出要將語文教學上升為人文教育,將課文解讀上升為經典闡釋,將修辭訓練上升為道德修養,將情感愉悅上升為精神審美。要從歷史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更加真切地了解古代的經典文本,把握它們的時代背景、創作動力、話語內涵、審美趣味,並通過經典...
潘知常,1956年12月12日出生,中國著名美學家,著名戰略諮詢策劃專家,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美學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歷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創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職。研究範圍主要為美學基本理論、中西比較文化與美學、《紅樓夢》研究、戰略諮詢策劃等。人物...
中國審美文化感性與理性交融,另具底蘊與特質。文中關於“中國審美文化”、“文化也是一種資源”、“美學與藝術也是一種生產力”等問題的論析,頗為精彩。劉俐俐先生則從理論“回歸”文本,在文學個案的分析中探幽索微,新見迭出。 歐陽友權教授、博士生導師的《論網路文學的自由表征》是一篇文化傳媒研究專論,學術的...
高小康,男,1954年2月4日出生於西安,祖籍陝西延長,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2010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現為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美學》主編。人物履歷 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1987年在南京師範大學攻讀中國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得學位;1998年獲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在南京...
65. 《“美學”的起源》,《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 第10期。66. 《改革開放30年與中國美學的命運》,《北方論叢》2009年第3期。書籍刊物 1. 主編《美學與文化·東方與西方》中英文對照美學論文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85頁(與王柯平合作主編)。2. 主持跨國多語種大型文化研究類刊物《印跡》的翻譯...
論《離騷》的自我形象 《北方論叢》1986(6)。論屈原藝術想像的獨創性 《東北師大學報》1988(4)。先秦國家觀念與屈原的宗國意識 《東北師大學報》1989(4)。春秋戰國時代“士”階層的類型分析 《延邊教育學院學刊》1990(1—2)。“生王之頭不若死王之壟” 《甘肅社會科學》1991(1)。先秦“士”階層的文化...
29《審美文化中的藝術》,載《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三期,7000字。30《讀書與求知》,載《江蘇學人隨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3000字。31《審美文化的人類學視界》,載《文學人類學論叢 文化與文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8000字。32《圖騰美學與精神家園》,載《民族藝術》1998年第一期,6000...
81、《簡評〈文藝活動的審美維度〉評介》,(《中國文學年鑑》2002年卷)82、《簡評〈藝術的哲學思考〉》,(《中國文學年鑑》2002年卷)83、《簡評〈胡經之文叢〉》,(《中國文學年鑑》2002年卷)84、《簡評〈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中國文學年鑑》2002年卷)85、《“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討論...
博士原創學術論叢(7本)(唐金海 陳國恩 周斌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權繪錦《轉型與嬗變——中國現代歷史小說研究》。龔金平《開放視野下多維對話關係的構建——作為歷史與實踐的中國當代電影改編》。羅顯勇《夢中的國土——後現代語境中的鄉土小說的文化母題及現代性特質》。劉海波《20世紀中國左翼文論研究...
7、《的市場凱旋及其文化悖論》,載於《當代電影》2003年第2期;8、《邊緣與主流:聖丹斯電影節的文化啟示性》(與石林合寫),收入由上海交通大學美國電影研究中心主編的:“美國電影研究文叢·首卷”《隔洋觀景:好萊塢鏡像縱橫》,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4年10月出版;9、《銀幕之華:本土創新與審美的多極均勢...
7.《社會轉型期審美文化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年2月。8.《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9.《社會理論視野中的文學與文化》,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10.《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11.《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二)...
10、《美術學博士文叢》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編著 11、《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天津美術出版社,2003.1-2003.12 主編 12、《佛教傳來之道》(日文版),日本雄渾社,1996 13、《中華民國美術史》四川美術出版社,1992,主編 14、《中國近代美術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主編 15、《佛陀世界》...
先生堅守生命經歷與文化審美相融,堅守生活情操與學術真理相融,堅守儒家文化踐行與筆墨文化自律的法則,高尚而純粹的人文境界,就像一面旗幟,啟示並引導著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畫藝術之路。楊珺 摘自《知行合一——盧沉教學實踐回顧與研究》生活照 田黎明生活照 談中國畫 一代代中國畫名師的足跡,印證著中國畫發展的歷程...
現為副教授、美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出站人員,2015年起兼任文藝學教研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文藝美學、審美文化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藝美學、文藝學。人物簡介 鄒強,瑤族。在《文史哲》、《東嶽論叢》、《當代文壇》、《山東社會科學》、《山西師大學報》、《社會...
二、審美的目的 第二節 感知效應:關於“無關心滿足”的特性 一、由功利到審美的轉移 二、排斥功利的先天品格 三、對形式的感知體驗 第三節 感知阻隔:關於“心如槁木死灰”的特性 第四節 感知能力:關於“艱奧的美”的特性 第八章 存在之價值 第一節 藝術與科學 第二節 古典與現代 一、文化視野 1、現代...
論審美文化的歷史演進 江海學刊2010.2.審美文化學的學科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7.1.B2版 歷史深度與中國經驗:審美文化學研究的現代視野 天津社會科學2010.4.我們如何進行學術爭鳴?——兼答《理論之後的悖論解決——與姚文放先生商榷》 中國文學研究2010.4.戲劇結構論:李漁與黑格爾的異同 藝術百家2...
開放文叢(10冊),花城出版社,1986-1987 新世紀文叢(10冊),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開卷叢書(24冊),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梁實秋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 台灣地區文學透視(合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 華人女作家與成名作·香港卷,台海出版社1999年1月 驚鴻一瞥:文學中國:...
使中國山水畫的審美高度一下提升許多了。在山水畫中的“文思意境”中增添了“筆墨意境”使山水畫的造型功能中增加了許多文化功能。近代畫家吳昌碩說“五嶽儲心胸,崢嶸出筆底”。欣賞中國山水畫,六法之首要為“氣韻生動”,但如果離開“骨法用筆”恐怕作品要打折扣了。孟微冬是早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又善篆刻,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