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時代的經濟學

文化時代的經濟學

《文化時代的經濟學》是201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駄田井正 、浦川康弘。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時代的經濟學
  • 作者:駄田井正 浦川康弘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129915
  • 外文名:Economics of Cultureal Age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文化時代的經濟學》編著者駄田井正、浦川康弘。《文化時代的經濟學》披露:通過對世界超過60多個國家的調查數據表明,人們的幸福感並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個人財富的增加而同步提高。我們通過縱觀當代一些拉美國家的發展過程也會發現,當一些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往往會跌入社會矛盾激化的所謂“拉美陷阱”。在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同樣出現了“幸福悖論”現象。由財產糾紛引發的案例,在中國各階層人群中已屢見不鮮。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為什麼在生活清貧時人們能同舟共濟,而財富增加時卻分道揚鑣,甚至反目為仇呢?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文化時代的經濟學》儘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參考文獻,在人物介紹等方面加了注釋。《文化時代的經濟學》如果能夠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是文化時代的經濟”,那將是筆者最大的欣慰;如果通過閱讀《文化時代的經濟學》,能夠成為讀者思考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將會使筆者感到分外的喜悅。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駄田井正 (日本)浦川康弘 譯者:尹秀艷 王彥風

駄田井正,1944年出生,大阪府立大學大學院畢業。1970年至今任職於久留米大學,現為久留米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前期研究領域包括理論經濟學、經濟學史,近年來從後工業化社會的視角開始關注地區振興問題,其後期研究領域逐漸轉向文化經濟學、地域經濟學、旅遊觀光學等。由於後期的研究領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經常參加振興地區的實踐活動。由此,從1999年起擔任《NPO法人築後川流域聯合俱樂部》的理事長,又從2003年起擔任《NPO法人九州流域聯合會議》理事長等職。他堅信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是政策的最終目的,環境和經濟應該兼顧。著作有:《經濟學說史的模型分析》(1989年)、《九州獨立也不是夢想》(1999年)、《21世紀的旅遊和亞洲:九州》(2001年)、《生態旅遊——文化經濟學的視角》(2003年)和《東亞少子高齡化和可持續發展》(合著,2010年)等。
浦川康弘,1953年福岡縣出生,1982年福岡大學大學院商學專業碩士課程畢業,2005年久留米大學比較文化專業博士課程修滿。現為久留米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有流通論、流通政策。著作有《現代流通的活力》(1997年,合著)和《日本流通體系》(1999年)。

圖書目錄

緒論 1
0.1 什麼是經濟
0.2 經濟發展與後工業化社會
0.3 關於後工業化社會的描述
第1章 工業化社會的特徵
1.1 產業革命
1.2 工業化的六個原則
1.3 貨幣經濟與城市的發達
1.4 經濟的增長與循環
1.5 工業化社會的文化
第2章 第三產業的發展與電子技術革命
2.1 業化社會中第三產業的發展
2.2 生產率差異的通貨膨脹
2.3 電子技術革命與服務業的生產率
第3章 後工業化社會的特徵與產業結構
3.1 後工業化社會的特徵
3.2 服務業和軟體業的擴大以及第三產業的細分
3.3 第五產業
3.4 第六產業
3.5 地區自立和產業結構
第4章 後工業化社會的技術特徵及其組織
4.1 後工業化社會的技術特徵
4.2 金字塔型組織
4.3 網路型組織
第5章 環境與文化
5.1 與自然共生
5.2 保持文化的多樣性與地區的自律和自立
第6章 從文化經濟學角度看文化修煉的重要性
6.1 文化力與經濟力
6.2 西方主流經濟學派的觀點與其對文化因素的忽視
6.3 伴隨著經濟發展的文化力提升
6.4 經濟發展對於文化的負面影響
6.5 振興文化增強經濟的活力
6.6 文化力的上升與經濟力的下降
6.7 幸福悖論的再思考
6.8 文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第7章 非官方的多樣化的社會組織
7.1 市場的失靈
7.2 政府的失敗
7.3 多樣化的社會活動與組織形態
第8章 經濟優先論的破滅
8.1 地方自治與國際本土化
8.2 工作分享制——糾正財富分配不平等
8.3 生產者與消費者一體化和自給自足的經濟
8.4 從文化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少子高齡化的對策
8.5 擺脫經濟優先論
後記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