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提升國家質量: 中國發展的使命

《文化提升國家質量: 中國發展的使命》是2017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孫國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提升國家質量: 中國發展的使命
  • 出版時間:2017年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既一般性地探討了文化對於當前中國“國家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亦從文化復興、文化發展和文化建設等方面,對華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當代中國的文化復興、儒家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功能、轉型中國文化認同建構的正當法則、當代中國文化的多樣共生、國家意識形態的重構、新時期文化強國的打造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國際形象的樹立等戰略性、前沿性的理論課題進行了介入性的學理分析,並對有助於提升“國家質量”的重大文化戰略和議程進行了建設性的探討。

作者簡介

孫國東,法學博士,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院長助理、院價值建構研究項目主任及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15-2016)。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文化如何提升國家質量(孫國東)
一、告別“文化虛無主義”
二、文化促進現代國家成長的歷史與理論
三、從“增量發展”到“質量發展”
四、何為“國家質量”?
五、全面提升中國的國家質量
六、文化作為戰略抓手
七、文化提升國家質量:中國發展的使命.
第二章 中國轉動世界:探尋世界文明的中華文化淵源(周寧)
一、漢唐中國:創立歷史上的“華夏文化圈”
二、宋元中國:從世界文明的中心到轉動世界的軸心
三、明清中國:啟發西方啟蒙運動時期的“中國潮”
四、“衰落年代”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五、中國文化的復興與現代化的“華夏文化模式”
六、普適價值關懷:“華夏文化模式”的世界意義
第三章 舊邦新命:以文化復興接續國家命脈(孫英剛)
一、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國文化復興的定位與使命
二、唯其艱難,更須變革:中國文化體系的現狀與分析
三、重塑魂魄,再造傳統:中國文化復興的戰略目標
四、守正創新,形神並舉:中國文化復興的戰略舉措
五、價值重構、深入心靈:中國文化復興的關鍵突破點
第四章 論“禮治”的當代意義(姜義華)
一、禮:貫串於倫理性實體的制度化責任倫理
二、責任倫理在百年三大挑戰的浴火中重生
三、禮的歷史傳承與當代革新
第五章 “新綱常”概說(何懷宏)
一、為什麼要提出“新綱常”?
二、“新綱常”的基本特點和主要內容
三、“新三綱”
四、“新五常”
五、“新信仰”與“新正名”
第六章 儒學與中國現代社會秩序的塑造(陳喬見)
一、當今中國社會的問題與危機
二、重提義利之辨,禁止官府和官員與民爭利
三、糾正公私關係,實現藏富於民
四、明確公私領域,確立官場規矩
五、弘揚儒家道德,塑造社會公德
六、 澄明儒家忠德之真諦,重構職分觀念和職業精神
七、發揚儒家議政傳統,培養公共理性,完善民主問責機制
第七章 共同政治文化范導下的國家中立性:轉型中國文化認同建構的根本法則(孫國東)
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從傳統到現代
二、社會主義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現代建構
三、以“共同政治文化范導下的國家中立性”促進新文明體系的形成
第八章 當代中國文化的多樣共生(吳海江)
一、文化興盛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
二、文化衝突、思潮群涌及主流意識形態的式微
三、多樣共生、多元一體與和諧繁榮
四、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第九章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邏輯與哲學基礎(丁耘)
一、中華文明的特徵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期
二、中華傳統的根本特性
三、鬥爭、和諧與中道: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
第十章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戰略構想(蘇勇)
一、文化產業的昨天:從一國的批判到全球的共享
二、文化產業的今天:支柱性產業、軟實力競爭等關鍵字紛紛湧現
三、文化產業的明天: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四、文化產業發展建議
第十一章 全球化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構建(孟建)
一、中國國家形象國際傳播的歷史與現狀
二、中國國家形象國際傳播的複雜路徑
三、中國國家形象國際傳播的深層闡釋
四、破解中國國家形象國際傳播難題的戰略與策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