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群體與認同》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瑩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9798799
- 作者:吳瑩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頁數:176
- 定價:69.00元
- 裝幀:平裝
《文化、群體與認同》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瑩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種群體文化認同的感覺,是一種個體被群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雖然與政治認同有相似之處,但是不是同義重複。文化認同,尤其是對外來文化價值的認同,足以瓦解一國的政治制度;反之,本國人民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既是該國...
文化、群體與認同 《文化、群體與認同》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瑩
”[3]顯然,多元文化主義已不是純粹的理論探討,它成了教育、文藝、政治訴求的出發點和依據,從這個依據出發,目標指向元與元的平等,即所謂的“群體認同和群體權利”。多源移民結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移民們創建並繁榮、發展、壯大著美國。美國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單元”的國家。從殖民地時期開始,來自...
《中國政治文化研究:不同公民群體的政治認同比較》是2019年9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華、史衛民。內容簡介 在中國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引入科學的指標體系,並通過連續性的全國問卷調查,顯現各種指數的變動情況,對於全面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的...
族群認同的對象是“族群”。關於“族群”的內涵,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最早將其界定為“體型或習俗或兩者兼備的類似特徵,或者由於對殖民或移民的記憶而在淵源上享有共同的主觀信念的人類群體,這種信念對群體的形成至關重要,而不一定關涉客觀的血緣關係是否存在”。享有共同信念的人群因各自的神話、歷史、文化屬性...
所謂的群體認同,包括村屬或家族認同、地域認同、族群/民族認同、公民身份以及國家認同、文化認同等群體意識。對參照群體的選擇,影響著人們對自我社會階層的評價程度。如果人們以周邊生活水平較差的群體為參照系,就有可能提高對自己社會地位的評估。那么處於不發達地區的人,以自己身邊的人為參照系時,有的社會成員有...
自我身份認同(self-identity),強調的是自我的心理和身體體驗,以自我為核心”。“社會身份認同(social identity),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從個體認同到集體認同,從一種文化到另一種文化,這類過程動態地描摹了身份認同的嬗變機制。在自成一體的部族社會,或天人合一的封建宗法社會,姓氏、血緣、性別等共同構成了牢固不...
作者通過深入分析現代認同理論的源流,闡述在全球化的當今一種認同意義的歧變、泛化的現實語境,探討諸如政治認同、族群認同、地緣認同、公民身份及文化認同的意義以及此種意義多樣、普泛化的理論路徑。《群體身份與多元認同:基於三個土族社區的人類學對比研究》在探討一種地緣意識的緣起以及族群/民族認同意識的影響因素中...
建構有效的社會認同 比較可行的方式有以下三種:第一, 在豐富福利滲透方面, 鼓勵不同群體參與社會慈善和社會公益等彰顯社會核心價值的活動, 鼓勵私人部門提升公共福利, 探索建立協調勞資關係的新機制。第二, 在意義系統方面, 要將主流價值觀與群體的感情共鳴、文化歸屬結合起來。在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下, 藉助媒體和公眾...
《組織文化與員工認同:理論與實證》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蘇雪梅所著。內容介紹 《企業文化與員工認同:理論與實證》由蘇雪梅所著,企業文化是管理研究和管理實踐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已有的研究揭示了企業文化對員工行為和組織績效有顯著影響,但文化影響行為的內在作用機制卻有待深入研究。組織...
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代再版前言)一 作為文化核心的文化認同 (一)文化認同:文化存在與發展的主位因素 (二)文化認同在文化結構中的地位 (三)文化認同與文化模式 二 文化認同的過程與形成 (一)文化認同是一個長期的文化過程 (二)個人認同 (三)群體認同 三 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 (一)民族認同是...
從理論意義的角度看,企業人本文化既是一個外延彈性很大的範疇,又是一個體系相當寬廣疏鬆的框架。各種各樣的學說、學理都在其中進行自己的解釋。根據筆者進行理論梳理的結果,發現儘管各家各派對企業人本文化的理解與釋義差異很大,但對其基本功能的理解卻是大致相同的。主要是:企業利益的群體認同、企業人的群體親...
從以上典型認識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的內在動力,是物質文化基礎上衍生出的獨具特徵的人類共有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集合,包括文化精神、文化道德價值觀念、文化理想、行為準則等,這是人類新精神觀、價值觀、道德觀生成延續的主要途徑和來源。因而,在不同的領域會形成各自人類群體認同的精神文化。體現...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便成為近代西方人的普遍觀念,而西方社會在人們“從身份到契約”的關係變化之中實現了近化化,西方文化也就因此而實現了由傳統而近代的轉型。雖然在群體認同與個人本位上,中西方對此有著不同的觀點,導致了中西方在民族個性和社會價值取向上的差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中國的群體...
本書在對“族群”(ethnic group)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通過對西北甘、青地區幾個土族聚居農村和兩個城市土族散雜居社區的歷時近一年的實地調查研究,並通過個案訪談和問卷調查,配合主位和客位的觀察研究以及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對比,進行地域、民族、國家等角度的群體認同意識探討。 [1] ...
作為啟發方法的文化流通 020 第二章 歷史:關於當代科學傳播、本書及我們的研究來自何處的故事 026 啟蒙、科學與民主 029 爭議與抵制 031 從公眾理解科學到公眾參與科學 033 對話、協商與參與 035 模塑科學傳播 037 作為本構和物質的傳播 039 第三章 身份認同:科學家如何代表集體、建構身份與理解科學 047 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