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口是漢語辭彙,讀音是liǎn kǒu,指傷口癒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斂口
- 拼音:liǎn kǒu
- 解釋:指傷口癒合
- 出處:《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金瘡》
斂口是漢語辭彙,讀音是liǎn kǒu,指傷口癒合。
斂口是漢語辭彙,讀音是liǎn kǒu,指傷口癒合。...... 斂口是漢語辭彙,讀音是liǎn kǒu,指傷口癒合。中文名 斂口 拼音 liǎn kǒu 解釋 指傷口癒合...
【斂口盤】盤式之一。流行於明代。又稱“收口盤”。口微斂,弧腹較淺,矮圈足。有青花及各種單色釉製品。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有仿製品。 ...
斂口缽是缽式之一,宋代常見青釉器。...... 斂口缽是缽式之一,宋代常見青釉器。中文名 斂口缽 類別 陶瓷術語 形狀特徵斂口,深腹,小圈足。外壁浮雕蓮瓣紋...
汝窯斂口盤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汝窯稀珍,因其燒造時間極短,這是學者們的普遍認識,但沒有確切時間定論。一種說法認為,約從元祐元年(1086)開始,至崇寧五年(1106...
新石器時代斂口彩陶缽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屬於陶器,是紅山文化時期典型紋飾和造型的盛儲器。通體圓潤,紋飾精美,充分反應了紅山時期的文化特點。現...
編號: 38920 名稱: 斂口稀錦散 組成: 豨薟草(焙乾,為極細末)、雞肉錦(為極細末)。 出處: 《外科百效》卷一。 功效:斂口。 主治: 潰瘍日足肉滿。 ...
斂口稀錦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百效》卷一。具有斂口之功效。主治潰瘍日足肉滿。...
青瓷斂口罐 通高 12.6厘米 腹徑 16.4厘米 底徑 6厘米 通高12.6厘米、底徑6厘米、腹徑16.4厘米、口徑10厘米,斂口,腹微鼓,小平底。 腹部飾有三道...
此展品為隋代文物。通高12.2厘米,口徑21厘米。素麵,泥質灰陶。斂口,方唇,深弧腹,平底。胎較厚。現收藏於宜城市博物館。...
瘰癧斂口膏藥是一道中藥藥方,處方來源為《本草綱目拾遺》卷十。...... 瘰癧斂口膏藥是一道中藥藥方,處方來源為《本草綱目拾遺》卷十。目錄 1 《本草綱目拾遺》卷...
多角沿斂口釜 類別 陶器 規格 高22.0、口徑22.4厘米 出土地點 河姆渡文化一期 出圖時間 1973年 現收藏地 浙江省博物館 藏品出土所在文化層:河姆渡文化一...
·藏品類別:陶器·藏品名稱: 稻穗紋斂口缽·藏品尺寸: 高16.8、口徑28.0、底徑16.0厘米...
折斂口釜編輯 鎖定 藏品介紹: 1977年河姆渡遺址出土,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藏。中文名稱 折斂口釜 藏品類別 陶器 高 15.5cm 口徑 16.7厘米 藏品類別:陶器...
明成化青釉斂口三足水盂高7.2厘米,斂口,鼓腹,如意形三矮足,口沿剔除青釉後施一層紫金釉,足底露胎呈深褐色,似施黃泥二灰做成,有宋官窯所謂“紫口鐵足”的...
西晉青黃釉褐色點彩斂口蓋盂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西晉文物。一種盛儲器。一套二件,一罐一蓋。現收藏於南昌縣博物館。中文名稱 西晉青黃釉褐色點彩斂口蓋盂 ...
陶器折斂口釜於河姆渡遺址出土,現藏於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陶器折斂口釜於河姆渡遺址出土,現藏於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中文名稱 陶器折斂口釜 出土地點 河姆渡...
耀州窯系青釉刻蓮塘鴨戲圖斂口缽 當時北方大批瓷窯紛紛燒制青瓷製品而形成一個龐大的耀州窯系,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河南臨汝窯、新安窯、魯山窯、內鄉窯、宜陽窯、均...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高11厘米,口徑18.5厘米,足徑12.2厘米。泥質灰陶,斂口,口沿處有明顯輪旋痕跡,口腹轉折處起凸棱一道,斜弧腹,弧腹較深,圜底矮...
新石器時代泥質灰黃陶斂口喇叭形矮圈足陶簋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2厘米,口徑17.2厘米,足徑16.2厘米。泥質灰黃陶,斂口,圓唇,淺弧腹,圜底,口腹轉折處有...
此碗斂口、深腹、圈足。器表施天青色釉,碗內外壁有自然的窯變玫瑰紫彩斑。造型優美、小巧玲瓏。...
古代陶製炊器。斂口、圓唇、圜底。新石器時代已出現,商周后與金屬釜並存。...... 古代陶製炊器。斂口、圓唇、圜底。新石器時代已出現,商周后與金屬釜並存。...
罐斂口,折腹,束腰,平底,腹兩側各有一橫系。罐身施青黃釉。肩飾水波紋及弦紋。此罐的造型如同魚簍,小口,大腹,以增其容積。這是西周早期原始瓷的造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