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口稀錦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編號: 38920名稱: 斂口稀錦散組成: 豨薟草(焙乾,為極細末)、雞肉錦(為極細末)。出處: 《外科百效》卷一。 功效:斂口。用法用量: 和勻。摻瘡口,每用先以麻油抹過方摻。 1...
斂口稀錦散 斂口稀錦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百效》卷一。具有斂口之功效。主治潰瘍日足肉滿。組成 冂薟草(焙乾,為極細末)、雞肉錦(為極細末)。用法用量 和勻,摻瘡口,每用先以麻油抹過方摻。功用 斂口。主治 潰瘍日足肉滿。
斂口稀錦散 斂口稀錦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編號: 38920 名稱: 斂口稀錦散 組成: 豨薟草(焙乾,為極細末)、雞肉錦(為極細末)。出處: 《外科百效》卷一。 功效:斂口。用法用量: 和勻。摻瘡口,每用先以麻油抹過方摻。
元鈞瓷一般光素無紋,爐、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貼花或堆塑紋飾,紋飾模糊不清。元鈞瓷常見有盤、碗、罐、爐、瓶、盆等。碗多斂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殘留的雞心凸起。爐多直口或淺盤口,直頸,鼓腹,有3個小尖足或獸足,有的有耳。與宋代鈞窯瓷器相比,元代鈞窯瓷器流傳後世的數量要多,但其...
器物通高11.2厘米、口徑10.9厘米、底外沿徑13.5厘米,呈筒形、斂口、微鼓腹,夔龍狀耳連線口沿與腹部,圜凹底座、座沿出棱,外腹近底部有棱脊一周,器身陰刻雙線勾連回形紋,雙線間填錐點紋,為國家一級文物。 黃土侖印紋陶的發現,為我們重新認識這一地區印紋陶遺址的時代、文化性質以及它們與閩江下游地區新石器...
吉州窯黑釉瓷似在北宋時期才開始燒造。南宋時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斂口、卷唇、深腹、外黑內白釉碗、盤、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壺、鼎、杯和器蓋等。芒口、底足矮內凹.為吉州窯黑釉碗、盞最常見的特點,且多施滿釉。元代時期的黑釉瓷有碗、碟、杯、高足杯、罐、黑釉彩繪折唇盆、扁腹壺、鼎、器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