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

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

《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是2013年6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奠宙、于波。

基本介紹

  • 書名: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
  • 作者:張奠宙
    于波
  • ISBN:9787544447188
  • 頁數:255頁
  • 定價:39元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數學教育研究叢書: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是數學家、數學教育泰斗張奠宙先生立足中國教育實踐,反思中國數學教育優缺點並加以梳理、提升得到的專著。全書秉承自重、自信,尊重傳統、兼容並包的胸懷,向世界介紹中國的數學教育,同時指出未來中國數學教育的道路。
《數學教育研究叢書: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論據充分,觀點獨到,有國際視野,是中國數學教育走出中國,也是中國數學教育走向未來的積極探索。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篇 綜述兼容並包·自覺自信
第一章 數學教育中國道路的形成
第一節 兼容並包的中國數學教育道路
第二節 關於“中國學習者悖論”
第三節 數學教育“中國道路”的內涵
第二章 中國數學教育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 精耕細作農耕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 儒家文化下的教育體系
第三節 考試文化下的科舉意識
第四節 考據文化與邏輯嚴謹
第五節 傳統教育文化對數學教育的折射
第六節 中國文化傳統對數學教育的影響
第三章 百年來的中國數學教育歷程
第一節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傳播
第二節 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中國
第三節 國際數學教育運動的影響
第四節 我國數學家傅仲孫等的初等數學研究
第五節 建國初期數學教育的民族化努力
第六節 學習蘇聯的得與失
第七節 1963:中國數學教育特色的形成
第八節 華羅庚、蘇步青對數學教育的影響
第九節 改革開放年代的撥亂反正與走向國際化
第十節 教師的漫漫教改路
第十一節 20世紀末應試教育的泛濫
第十二節 數學教育高級研討班(1992—2006)
第十三節 21世紀的課程改革
第二篇 理念合理對接·均衡發展
第四章 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辯證統一
第一節 關於教師作用的論爭
第二節 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完整提法
第三節 從“學生主體探究”的兩節課看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五章 打好基礎與創新發展的有效平衡
第一節 正確處理教育中的基礎與創新的關係
第二節 必要的遵守是創新的前提
第三節 華羅庚與昊文俊談創新
第四節 美國數學教育改革中的堅持與困惑
第五節 中美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上的差異研究
第六章 接受學習與自主探究學習的適度對接
第一節 數學教育:西方確實在看東方
第二節 接受和記憶,不可避免,也不雅頌櫃可缺少
第三節 啟發式教學的兼容並包
第四節 系統知識學習與解決問題並重
第五節 奧蘇貝爾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理論與啟發式教學
第六節 探究性學習的坡度
第七節 關於“自主、探究、合作”的口號
第八節 一項關於程式性數學知識的教學研究
第七章 數學思維中熟練與理解的互動作用
第一節 熟練和理解的關係,尋求中間地帶
第二節 楊振寧、陳省身、華羅庚談熟能生巧
第三節 斯根普的享嫌連“工具性理解”
第四節 理解的分類
第五節 李士錡關於“熟能生巧”的研究
第八章 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的有機結合
第一節 中國數學教凶勸希師的特徵
第二節 馬立平博士的研究
第三節 關於PCK理論
第四節 “去數學化”: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第三篇 特徵中外結合繼承創新
第九章 數學新知的“教學導入”藝術
第一節 教育家關注課堂教學如何開始
第二節 “教學導入”是中國特色的創造
第三節 教學導入與情景創設的關係
第四節 “對數”課堂教學的導入與情景創設舉例
第五節 李庾南的因式分解課例
第十章 “嘗試教學”——可持續的“探究”教學
第一節 顧泠沅‘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模式
第二節 陳重穆教授的“先做後說”
第三節 邱學華的嘗試教學理論
第四節 嘗試教學和探究教學的區別與聯繫
第十一章 “師班互動”:中國國情下的合作教學模式
第一節 師班互動成為當今中國數學教育的主流模式
第二節 師班互動的有效性解讀
第三節 師充辨幾樂班互動的一個國小案例
第十二章 “變式練習”化解了重複操作的弊端
第一節 顧泠沅的變式教學研究
第二節 馬飛龍、迪尼斯的變異理論和變式教學
第三節 數學問題結構樂采性變式:水平變式和垂直變式
第四節 數學題“根”與變式問題教學
第五節 問題變式與教材編寫
第十三章 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數學教育刨新
第一節 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的開端
第二節 中學數學思想方法內容的梳理蘭辨灑體
第三節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第四節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類型
第十四章 “四基”:使“雙基”具有靈性
第一節 “雙基”教學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雙基”數學教學的理論特徵
第三節 “雙基”正寒承罪在發展為“四基”
第四節 “雙基”教學研究一例:平面幾何入門教學
第四篇 改革面向未來·植根本土
第十五章 中國數學教育的未來
第一節 數學教育改革依然是主旋律
第二節 發展獨立的數學學科教育
第三節 深入研究數學教育的優勢項目,形成鮮明的中國特色
第四節 逐步建設可以與國際對話的數學教育話語體系
後記
第二節 楊振寧、陳省身、華羅庚談熟能生巧
第三節 斯根普的“工具性理解”
第四節 理解的分類
第五節 李士錡關於“熟能生巧”的研究
第八章 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的有機結合
第一節 中國數學教師的特徵
第二節 馬立平博士的研究
第三節 關於PCK理論
第四節 “去數學化”: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第三篇 特徵中外結合繼承創新
第九章 數學新知的“教學導入”藝術
第一節 教育家關注課堂教學如何開始
第二節 “教學導入”是中國特色的創造
第三節 教學導入與情景創設的關係
第四節 “對數”課堂教學的導入與情景創設舉例
第五節 李庾南的因式分解課例
第十章 “嘗試教學”——可持續的“探究”教學
第一節 顧泠沅‘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模式
第二節 陳重穆教授的“先做後說”
第三節 邱學華的嘗試教學理論
第四節 嘗試教學和探究教學的區別與聯繫
第十一章 “師班互動”:中國國情下的合作教學模式
第一節 師班互動成為當今中國數學教育的主流模式
第二節 師班互動的有效性解讀
第三節 師班互動的一個國小案例
第十二章 “變式練習”化解了重複操作的弊端
第一節 顧泠沅的變式教學研究
第二節 馬飛龍、迪尼斯的變異理論和變式教學
第三節 數學問題結構性變式:水平變式和垂直變式
第四節 數學題“根”與變式問題教學
第五節 問題變式與教材編寫
第十三章 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數學教育刨新
第一節 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的開端
第二節 中學數學思想方法內容的梳理
第三節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第四節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類型
第十四章 “四基”:使“雙基”具有靈性
第一節 “雙基”教學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雙基”數學教學的理論特徵
第三節 “雙基”正在發展為“四基”
第四節 “雙基”教學研究一例:平面幾何入門教學
第四篇 改革面向未來·植根本土
第十五章 中國數學教育的未來
第一節 數學教育改革依然是主旋律
第二節 發展獨立的數學學科教育
第三節 深入研究數學教育的優勢項目,形成鮮明的中國特色
第四節 逐步建設可以與國際對話的數學教育話語體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