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

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

《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毛京麗。

基本介紹

  • 書名: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
  • 作者:毛京麗
  • ISBN:9787115266187
  • 定價:34.00元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1日
  • 開本:16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第1版教材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教材,第2版教材2006年被列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3版教材是在對第2版教材進行修訂補充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為了適應數字通信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在簡要介紹了數字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語音信號的編碼——脈衝編碼調製(PCM)、語音信號壓縮編碼、時分多路復用及PCM30/32路系統、數位訊號復接技術(包括PDH和SDH)及數位訊號傳輸的相關內容。《: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注重實用性,書中也探討了SDH網規劃設計的內容和數字通信系統的一些實際套用問題。
《: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取材適宜,結構合理,闡述準確,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易於學習理解和講授。《: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內容簡介

《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為了適應數字通信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在簡要介紹了數字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語音信號的編碼——脈衝編碼調製(PCM)、語音信號壓縮編碼、時分多路復用及PCM30/32路系統、數位訊號復接技術(包括PDH和SDH)及數位訊號傳輸的相關內容。《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注重實用性,書中也探討了SDH網規劃設計的內容和數字通信系統的一些實際套用問題。
全書共有6章。為便於學生學習過程的歸納總結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章最後都附有本章重點內容小結和習題。
《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取材適宜,結構合理,闡述準確,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易於學習理解和講授。
《數字通信原理(第3版)》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數字通信是用數位訊號作為載體來傳輸訊息,或用數位訊號對載波進行數字調製後再傳輸的通信方式。它可傳輸電報、數字數據等數位訊號,也可傳輸經過數位化處理的語聲和圖像等模擬信號。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數字通信的早期歷史是與電報的發展聯繫在一起的。1937年,英國人A.H.里夫斯提出脈碼調製(PCM),從而推動了模擬信號數位化的進程。 1946年,法國人E.M.德洛雷因發明增量調製。1950年C.C.卡特勒提出差值編碼。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出供實驗用的24路電子管脈碼調製裝置,證實了實現PCM的可行性。1953年發明了不用編碼管的反饋比較型編碼器,擴大了輸入信號的動態範圍。1962年,美國研製出電晶體24路1.544兆比/秒脈碼調製設備,並在市話網局間使用。  數字通信與模擬通信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它抗干擾能力強,通信質量不受距離的影響,能適應各種通信業務的要求,便於採用大規模積體電路,便於實現保密通信和計算機管理。不足之處是占用的信道頻帶較寬。  20世紀90年代,數字通信向超高速大容量長距離方向發展,高效編碼技術日益成熟,語聲編碼已走向實用化,新的數位化智慧型終端將進一步發展。
1.1 數字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信號及分類
1.1.2 通信系統的組成
1.1.3 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
1.2 數字通信的特點
1.3 數字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3.1 有效性指標
1.3.2 可靠性指標
1.4 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概況
小結
習題
第2章 語音信號編碼——脈衝編碼調製(PCM)
主要通過3個步驟實現的,抽樣量化編碼
2.1 語音信號編碼的基本概念
2.2 脈衝編碼調製(PCM)通信系統的構成
2.3 抽樣
2.3.1 抽樣的概念及分類
2.3.2 低通型信號的抽樣
2.3.3 帶通型信號的抽樣
2.3.4 與抽樣有關的誤差
2.4 量化
2.4.1 均勻量化
2.4.2 非均勻量化
2.4.3 量化信噪比
2.5 編碼與解碼
2.5.1 二進制碼組及編碼的基本概念
2.5.2 線性編碼與解碼
2.5.3 非線性編碼與解碼
2.6 單片集成PCM編解碼器
2.6.1 單片集成PCM編解碼器的分類
2.6.2 2941PCM單路編解碼器
小結
習題
第3章 語音信號壓縮編碼
3.1 語音信號壓縮編碼的基本概念
3.2 自適應差值脈衝編碼調製(ADPCM)
3.2.1 差值脈衝編碼調製(DPCM)的原理和子帶編碼
3.2.2 自適應差值脈衝編碼調製(ADPCM)的原理
3.2.3 波形編碼壓縮標準
3.2.4 單片集成ADPCM編解碼器
3.3 參量編碼
3.3.1 參量編碼的基本原理
3.3.2 線性預測編碼(LPC)基本概念
3.3.3 參量編碼的聲碼器
3.3.4 線性預測編碼標準LPC-10
3.4 混合編碼
3.4.1 混合編碼的基本概念
3.4.2 混合編碼的編碼方法
3.4.3 混合編碼國際標準
3.5 低速率語音壓縮編碼的套用
3.5.1 IP電話系統技術簡介
3.5.2 移動通信GSM中的語音壓縮編碼
3.5.3 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語音壓縮編碼
3.5.4 語音壓縮編碼在軟交換中的套用
小結
習題
第4章 時分多路復用及PCM30/32路系統
4.1 時分多路復用通信
4.1.1 時分多路復用的概念
4.1.2 PCM時分多路復用通信系統的構成
4.1.3 時分多路復用系統中的位同步
4.1.4 時分多路復用系統中的幀同步
4.2 PCM30/32路系統
4.2.1 PCM30/32路系統幀結構
4.2.2 PCM30/32路定時系統
4.2.3 PCM30/32路幀同步系統
4.2.4 PCM30/32路系統的構成
小結
習題
第5章 數位訊號復接——PDH與SDH
5.1 準同步數字型系(PDH)
5.1.1 數字復接的基本概念
5.1.2 同步復接與異步復接
5.1.3 PCM零次群和PCM高次群
5.1.4 PDH的網路結構
5.1.5 PDH的弱點
5.2 同步數字型系(SDH)
5.2.1 SDH的基本概念
5.2.2 SDH的速率體系
5.2.3 SDH的基本網路單元
5.2.4 SDH的幀結構
5.2.5 SDH的復用映射結構
5.2.6 映射
5.2.7 定位
5.2.8 復用
5.2.9 SDH光接口、電接口技術標準
小結
習題
第6章 數位訊號傳輸
6.1 數位訊號傳輸基本理論
6.1.1 數位訊號傳輸方式
6.1.2 數位訊號波形與功率譜
6.1.3 基帶傳輸系統的構成
6.1.4 數位訊號傳輸的基本準則(無碼間干擾的條件)
6.2 傳輸碼型
6.2.1 對傳輸碼型的要求
6.2.2 常見的傳輸碼型
6.2.3 傳輸碼型的誤碼增殖
6.2.4 傳輸碼型特性的分析比較
6.3 數位訊號的基帶傳輸
6.3.1 基帶傳輸信道特性
6.3.2 再生中繼系統
6.3.3 再生中繼系統的誤碼性能
6.4 數位訊號的頻帶傳輸
6.4.1 頻帶傳輸系統的基本結構
6.4.2 數字調製
6.4.3 光纖數字傳輸系統
6.4.4 數字微波傳輸系統
6.4.5 數字衛星傳輸系統
6.5 SDH傳輸網
6.5.1 SDH傳輸網的拓撲結構
6.5.2 SDH自愈網
6.5.3 SDH傳輸網的分層結構
6.5.4 SDH傳輸網的網同步
6.5.5 SDH傳輸網的規劃設計
6.5.6 基於SDH的MSTP技術
6.5.7 SDH傳輸網在光纖接入網中的套用
6.5.8 SDH傳輸網在ATM網中的套用
6.5.9 SDH傳輸網在寬頻IP網路中的套用
小結
習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