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是舊時農家的有力幫手,民間視牛為農家之寶,故形成了許多敬牛的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敬牛
- 釋義:民間習俗
耕牛是舊時農家的有力幫手,民間視牛為農家之寶,故形成了許多敬牛的習俗。
牛節簡介 編輯 播報 牛節 瑤族的牛節也和農業生產有關。在瑤族地區,牛是重要的畜力,犁地耙田都用牛力,過去一些地區的瑤族還用牛力拉車運輸東西,牛在生產勞動中所起的這種重要作用,使人產生愛牛、惜牛的心情,從而形成敬牛習尚,...
70年代以來,牛王節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漸淡薄,但敬牛護牛之風猶存。簡介 傳說這一天是牛的生日,我國各民族的民間養牛人家,都要用不同形式來慶賀。每逢節日這天,桂北地區的壯、侗、瑤、苗等少數民族的民眾都要上山採集烏柏等樹葉,...
苗族人民愛鬥牛,以水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愛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對壯碩、威武、雄悍的鬥牛的喜愛中,體驗優勝的美感,而且在這種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斷的飼養中,得以實現優選的鬥牛的...
苗族是蚩尤的後代,傳說蚩尤帝為銅頭鐵額、牛首人身,苗族是一個敬牛、愛牛、崇拜牛的民族,他們把牛視為健康、力量、勤勞、搏擊、英雄的象徵。苗家人喜愛鬥牛,是長久以來的文化傳統,鬥牛在以前都是在莊家收穫後,用以慶豐收,放鬆一...
農曆四月初八,是壯族的牛魂節,又稱脫軛節,流行在桂北龍勝一帶壯族山村。壯族人愛牛,敬牛,他們認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所以將這一天定位牛魂節。這一天,人放犁,牛脫軛,主人家要用新自釀製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
尼泊爾人敬牛如神。1962年尼泊爾政府正式規定黃牛為國獸,政府下令嚴禁宰殺黃牛,違者處罰勞役。當黃牛老弱體衰難以尋食時,便把它送入“國獸養老院”,安度晚年,老死之後,重禮安葬。尼泊爾政府還規定每年8月是尼泊爾的“牛節”,全國...
郎德苗寨的酒文化無處不在,敬牛也與祭祖同樣的隆重。大土苗寨成為當今"世外桃源",外來遊客沒有陌生感。富有民族風情的跳苗活動頗有情趣。基本信息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千戶苗寨,是中國僅有的,世界無雙的千戶苗寨。1285戶...
”一名住在果阿南部海濱村莊的一名飯店店主說,“我們一直對牛有一種情感依戀,並不是因為輸贏的重要性,而是因為我們從事鬥牛已經很長時間了”。節日起源 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頭...
鄉人民政府駐安達市敬牛路西51號。2018年,先源鄉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歷史沿革 清屬杜爾伯特旗。安達設廳後,屬西鄉。民國先屬東鄉,後屬三區。偽滿前期屬...
“十月朝,糍粑祿祿燒”,“祿”的意思是像車輪那樣滾動指的是客家人將糯米糰子捲起來滾動粘上些芝麻花生糖,甜蜜外表下夾雜著內里的糍粑。“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體現的便是客家人十月朝“牛王節”打糍粑敬牛神的節日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