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曲率不等
即眼的屈光體表面彎曲度不一致,多發生在角膜,也可發生在晶狀體。輕度的散光,認為是生理性的,最常見的是角膜垂直彎曲度較水平者大,一般約在0.2D。是由於上下眼瞼的經常壓迫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生理缺陷有輕度增長的傾向。
散光度數較大者多為先天性的,後天的常為角膜疾病引起。如圓錐角膜,角膜周邊退行性病變或因角膜炎症後留下的瘢痕,多引起不規則散光。此外,白內障手術後或眼瞼腫物壓迫眼球,亦可引起不規則散光。
2.光心偏離
多是由疾病、外傷引起的晶狀體半脫位或位置明顯偏斜,所造成的散光非常明顯。
3.屈光指數不等
為晶狀體不同區域的屈折率有差異造成的,如白內障引起的屈光介質變化,可導致各種散光,導致視物變形和多視症等。
臨床表現
1.視力下降
視力下降與散光的程度和類型密切相關。有輕度散光的人視力通常正常,中、高度散光則遠、近視力均不好。單純散光視力輕度減退,復性散光和混合性散光視力減退明顯,若矯正不良可形成弱視。
2.視疲勞
對於視網膜上的模糊圖像需要不斷進行精細調節,加上視物發生扭曲,故散光眼,特別是遠視散光眼患者,容易發生視力疲勞。表現為眼痛、流淚、頭痛尤以前額部明顯,視物重影,近距離工作不能持久。
3.代償頭位和眯眼視物
雙眼有高度不對稱散光者,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採取傾斜頭位而導致斜視,散光矯正後可以恢復。患者有時為了得到較大的視網膜像,常像近視眼患者一樣把物體拿到近處。高度散光者無論是看遠處還是近處目標時都常常眯眼,達到針孔和裂隙作用,以提高視力。通過針孔或裂隙看東西,可以減少散光對視力的影響。
檢查
1.眼前段常規檢查
常規檢查眼瞼、結膜、角膜、晶狀體。判斷是否有上瞼下垂,眼結膜有無腫物壓迫,角膜有無潰瘍,有無翼狀胬肉,晶狀體的形態,位置,混濁程度等。
2.視力檢查
通過遠視力和近視力檢查,可以發現散光。散光較重的患者,遠視力和近視力都差。
3.散光表觀察
散光眼的主觀檢查可用散光表觀察,初步了解被檢眼的散光子午線視網膜上矇矓的物像形狀。
4.視網膜檢影
遇到以下5種情況中任何一種,即提示有散光:①一對子午線的屈光不同;②反光頻寬窄不一;③剪動;④眼底反光不規則;⑤帶狀光與眼底反光帶的運動方向不一致。
5.檢查屈光度
(1)客觀驗光 散光的測定方法有柱鏡片法和球鏡片法。可以確定散光軸位和散光度數。按程度可分為輕度(≤2.00D)、中度(2.25~4.00D)、重度(>4.00D)散光。低於1.00D屬於生理性散光。
(2)主觀試鏡驗光 主觀試鏡驗光一般都是在客觀驗光之後進行。
6.角膜散光檢查
包括角膜曲率計或角膜地形圖或定量角膜散光檢查鏡。
7.眼底檢查
視乳頭常呈橢圓形,高度散光者,乳頭的垂直緣能看清,而水平緣看不清,或相反。從視乳頭的形態,大致可了解散光的軸向。
診斷
根據患者病史、症狀、遠近視力及眼科檢查結果,可明確散光診斷。檢查和診斷要點:低度散光者遠、近視力一般正常;高度散光者遠、近視力均差,視物模糊,易視疲勞;用潑拉西多氏盤及角膜曲率計檢查可以發現各種散光;試戴各類型散光鏡視力能增進。
治療
包括光學矯正治療及手術治療。配戴柱鏡進行光學矯正,是散光的主要治療方法。
1.規則散光
可按散光類型及散光度數以不同圓柱鏡矯正。遠視散光用凸柱鏡,近視散光用凹柱鏡。
輕度散光,若沒有臨床症狀不必矯正,若有視力下降或出現視疲勞和視覺干擾症狀者,也應配戴矯正眼鏡。
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一定要充分矯正散光,預防形成弱視。
配戴前應經過檢影驗光,青少年兒童則應散瞳驗光,還可結合角膜曲率計的測量,以了解真正的散光性質和程度,再結合主觀試鏡,才可確定配鏡處方。
高度散光不能適應框架眼鏡者可選擇角膜接觸鏡矯正。
2.不規則散光
用鏡片不易矯正,可配用角膜接觸鏡矯正。
3.手術
適用於先天性或後天因眼部手術如白內障或角膜移植術後所致的高度散光,如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手術、雷射角膜熱成形術、角膜切開術等。
預防
1.最好3~4歲時做第一次全眼部檢查,以後每年定期眼部檢查1~2次。指導幼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觸眼睛,以避免傳染眼疾。看書時光線要充足,光線最好來自左後方;看書姿勢要正確,並且保持在30公分至40公分之間的距離。
2.選擇讀物時字型要清晰,不可太小。
3.看電視須距離電視畫面對角線的5~7倍。連續看書不超過一小時。需配眼鏡者,應由醫師檢查後配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