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

教高廳〔2007〕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主管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人事)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26號)和《教育部 人事部 勞動保障部關於積極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07〕24號)要求,進一步提升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水平,提高廣大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現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印發給你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
  • 類型:通知
  • 部門:教育部辦公廳
  • 時間:2007
通知內容,教學要求,

通知內容

一、切實加強領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落實國辦發〔2007〕26號檔案關於“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畫”的要求,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地主管部門要做出明確安排和部署,高校要切實把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納入人才培養工作,列入就業“一把手”工程,做好相關工作。要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和效果列入就業工作評估範圍。
二、明確列入教學計畫。從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並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畫,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現階段作為高校必修課或選修課開設,經過3-5年的完善後全部過渡到必修課。各高校要依據自身情況制訂具體教學計畫,分年級設立相應學分,建議本課程安排學時不少於38學時。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相對穩定、專兼結合、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要加強就業指導教師培訓,加強實踐鍛鍊,提升他們的能力和素質,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就業指導課的專任教師應享受學校教學人員的相應待遇。
四、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內容應力求實踐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突出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切實增強針對性,注重實效。要在遵循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教學效果。
五、落實經費保障。各高校要保證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經費投入,保證課程開發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經費。
各高校根據《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制訂本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計畫。
附屬檔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
教育部辦公廳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屬檔案:

教學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26號)“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畫”的要求,現制訂《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旨在進一步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管理與評估,各高等學校要按照《教學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科學、系統和具有特色的教學大綱,組織實施本校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課程性質與目標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現階段作為公共課,既強調職業在人生髮展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過課程教學,大學生應當在態度、知識和技能三個層面均達到以下目標。
態度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大學生應當樹立起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念,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確立職業的概念和意識,願意為個人的生涯發展和社會發展主動付出積極的努力。
知識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大學生應當基本了解職業發展的階段特點;較為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特性、職業的特性以及社會環境;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法規;掌握基本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相關的職業分類知識以及創業的基本知識。
技能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大學生應當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尋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等,還應該通過課程提高學生的各種通用技能,比如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
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大學生意識到確立自身發展目標的重要性,了解職業的特性,思考未來理想職業與所學專業的關係,逐步確立長遠而穩定的發展目標,增強大學學習的目的性、積極性。
(一)職業發展與規劃導論
教學目標:通過介紹職業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及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介紹與分析,激發大學生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確大學生活與未來職業生涯的關係。
教學內容:
1.職業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
2.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類別,以及相關職業和行業的就業形勢;
3.職業發展與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
4.生涯規劃與未來生活的關係;
5.職業角色與其他生活角色的關係;
6.大學生活(專業學習、社會活動、課外兼職等)對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課堂活動與小組討論。
(二)影響職業規劃的因素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影響職業發展與規劃的內外部重要因素,為科學、有效地進行職業規劃做好鋪墊與準備。
教學內容:
1.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自身因素;
2.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職業因素;
3.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環境因素。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課堂活動、小組討論、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職業發展規劃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我、了解職業,學習決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職業發展規劃,確定人生不同階段的職業目標及其對應的生活模式。
(一)認識自我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手段來了解自我,並了解自我特性與職業選擇和發展的關係,形成初步的職業發展目標。
教學內容:
1.能力與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與職業的關係;個人能力與技能的評定方法;
2.興趣的概念;興趣與職業的關係;興趣的評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與職業的關係;人格的評定方法;
4.需要和價值觀的概念;價值觀與職業的關係;價值觀的評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職業期望。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使用測評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職業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相關職業和行業,掌握蒐集和管理職業信息的方法。
教學內容:
1.我國對產業、行業的劃分及概述;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狀況;國內外職業分類方法;
2.影響勞動力市場的因素;
3.根據設定的職業發展目標確定職業探索的方向;
4.職業信息的內容:工作內容、工作環境、能力和技能要求、從業人員共有的人格特徵、未來發展前景、薪資待遇、對生活的影響等;
5.蒐集職業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學校、社區、家庭、朋友等資源。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分組調查、課堂討論等。
(三)了解環境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所處環境中的各種資源和限制,能夠在生涯決策和職業選擇中充分利用資源。
教學內容:
1.探索學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構成的小環境中的可利用資源;
2.了解國家、社會、地方區域等大環境中的相關政策法規、經濟形勢,探索其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完成作業。
(四)職業發展決策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職業發展決策類型和決策的影響因素,思考並改進自己的決策模式。引導學生將決策技能套用於學業規劃、職業目標選擇及職業發展過程。
教學內容:
1. 決策類型;職業生涯與發展決策的影響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對決策的影響,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
2.決策相關理論;決策模型在職業生涯與發展決策過程中的套用;
3.做出決策並制定個人行動計畫;
4.識別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提高問題解決技能;
5.識別決策過程中的消極思維,構建積極的自我對話。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個人經驗分析、課後練習。
第三部分:提高就業能力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具體的職業要求,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需要的技能,以勝任未來的工作。
教學目標:具體分析已確定職業和該職業需要的專業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對個人素質的要求,並學會通過各種途徑來有效地提高這些技能。
教學內容:
1.目標職業對專業技能的要求;這些技能與所學專業課程的關係;評價個人目前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水平;
2.目標職業對通用技能(表達溝通、人際交往、分析判斷、問題解決、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組織管理、客戶服務等)的要求;識別並評價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標職業對個人素質(自信、自立、責任心、誠信、時間管理、主動、勤奮等)的要求;了解個人的素質特徵;制定提高個人素質的實施計畫;
4.根據目標職業要求,制定大學期間的學業規劃。
教學方法:職場人物訪談、小組討論、團隊訓練。
第四部分:求職過程指導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學生提高求職技能,增進心理調適能力,維護個人合法權益,進而有效地管理求職過程。
(一)蒐集就業信息
教學目標:使畢業生能夠及時、有效地獲取就業信息,建立就業信息的蒐集渠道,幫助畢業生提高信息收集與處理的效率與質量。
教學內容:
1.了解就業信息;
2.蒐集就業信息;
3.分析與利用就業信息。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經驗交流。
(二)簡歷撰寫與面試技巧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求職過程中簡歷和求職信的撰寫技巧,掌握面試的基本形式和面試應對要點,提高面試技能。
教學內容:
1.簡歷製作的注意事項;
2.求職禮儀;
3.面試基本類型與應對技巧;
4.面試後注意事項。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小組訓練、模擬面試、面試錄像。
(三)心理調適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心理調適的重要作用;指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心理調適方法,更好地應對求職挫折,抒解負面情緒。
教學內容:
1.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2.心理調適的作用與方法;
3.建立個性化的心理調適方法。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小組討論、經驗分享、團體訓練。
(四)就業權益保護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就業過程中的基本權益與常見的侵權行為,掌握權益保護的方法與途徑,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
教學內容:
1.求職過程中常見的侵權、違法行為;
2.就業協定與勞動契約的簽訂;
3.違約責任與勞動爭議;
4.社會保險的有關知識。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職業適應與發展
通過本部分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與工作的不同、學校與職場的區別,引導學生順利適應生涯角色的轉換,為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從學生到職業人的過渡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了解學校和職場、學生和職業人的差別,建立對工作環境客觀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進入職業角色的準備,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教學內容:
1.學校和職場的差別;學生和職業人的差別;
2.初入職場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經驗分享。
(二)工作中應注意的因素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影響職業成功的因素,積累相關技能,發展良好品質,成為合格的職業人。
教學內容:
1.影響職業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識、技能及態度的變化;
2.有效的工作態度及行為;
3.工作中的人際溝通;
4.職業道德培養。
教學方法:職場人物訪談、實習見習。
第六部分:創業教育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創業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提高創業素質與能力。
教學內容:
1.創業的內涵與意義;
2.創業精神與創業素質;
3.成功創業的基本因素;
4.創業準備及一般創業過程;
5.創業過程中應注意的常見問題及對策;
6.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小組討論、模擬教學、創業計畫大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