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素質

教育素質

教育素質,是江澤民在2001年“七一講話”中提出的概念。教育素質是內化了的教育成果和學習體驗,是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基本素質,是個體素質和國民素質的辯證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素質
  • 提出者江澤民
  • 提出時間:2001年
  • 類型:概念
概念的提出,主要內涵,如何提高教育素質,從理論創新的層面理解“提高教育素質”內涵,認識“提高教育素質”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提高教育素質”,

概念的提出

江澤民在著名的《七一講話》中,首次提出了“提高教育素質”的重要論斷。什麼是“教育素質”?弄清楚這個問題,是提高教育素質的前提。
素質教育素質教育
在《七一講話》中,“教育素質”的概念一共出現了兩次。在總結八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就時,江澤民指出:“我們堅持發揚全國各民族的優秀文 化,積極吸收各國文明的先進成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日益繁榮。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新的精神風 貌”。在論述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時,江澤民再次指出:“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質和全社會的教育水平;大力發展科學文 化事業”。這兩句話前後照應、互相印證,十分清晰地勾勒出“教育素質”這一概念外延的輪廓。從中可以得出兩個初步結論:第一,教育是一種獨立的素質;第 二,教育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主要內涵

概念是關於事物的本質概括,新概念的產生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的結果。“教育素質”是一個首創性的概念,標誌著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關於教育的本質、地位和任務等根本性問題的認識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第一、教育素質是內化了的教育成果和學習體驗。揭示教育素質的內涵,實際上是回答“什麼樣的人是受過教育的人”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用“有 文化”、“有教養”等形象的語言來形容受過教育的人,這些都是關於教育素質最樸素、最真實的感知和認識。鄧小平提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 律”的新型勞動者的要求,這是關於教育素質最基本、最重要的標準。教育素質是在人們接受教育和自主學習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並在工作和生活實踐中以政 治態度、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傾向、精神狀態、生活情趣等形式表現出來。教育素質是一個歷史概念,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不同的社會形態下,人們所反映出 的教育素質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特質。即使在同一個社會,由於其不同的教育經歷和主觀努力程度,不同人的教育素質也存在高低優劣的分別。教育素質又是一個高度 概括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人才尤其是優秀知識分子的共同特點,也是對這個社會學校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和熱切期望。
第二、教育素質是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基本素質。在人們的觀念中,教育往往被描述為一種活動,一種達成教育目標的過程,一種形成思想、道德、科學、文化 等其他素質的途徑。實際上,教育素質是一種獨立的、可以被真切感知的事物,是被物化了的教育勞動。在人的整體素質中,教育素質和科學素質、文化素質同屬於 實踐系統,它們與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構成的價值系統共同形成了國民素質的完整體系。與其他素質相比,教育素質具有如下特徵:一是基礎性。教育素質是在學校 這一特定環境下,一個人由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中形成的,它是人的素質中最為穩定的部分,也是其他素質賴以形成的基礎。二是綜合性。教育素質不是孤立地 存在的,相反,它與其他素質相伴相生,並通過其他素質表現出來。但是,教育素質並不等同於任何一種素質,也不是各種素質的簡單相加,而是屬於支撐、生成和 融通其他素質的那一部分力量和品質。三是階段性。教育素質是具有教育背景和學習經歷的那部分人所特有的品質,儘管它可以在一定環境下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和提 高,但學校教育是教育素質形成的最重要的階段。四是實踐性。教育素質是一種內含的品質,一般只有通過言談舉止和行為活動,特別是在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才能顯現出來。教育素質有著推動實踐的巨大力量,凡是具有優良教育素質的人,他能夠比一般人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比一般人享有更為豐富多彩的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一點已經是經濟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研究多次證明了的結論。
第三、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教育素質的根本途徑。教育素質是個體素質和國民素質的辯證統一。教育素質首先存在於個體的人身上,無數個具有較高教育素質 的個體共同組成了國民教育素質。個體教育素質的提高靠的是提高學歷層次和延長教育年限,全民族教育素質的提高則依賴於教育的普及化和國民平均教育年限的提 高。教育普及化是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的結果。在生產力低下的社會狀態下,正規的學校教育是少數特權階層的私利品,其“教育素質”更多的是被用來炫耀身份和 地位的奢侈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增長,特別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勞動者的教育素質逐漸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提高教育素質逐漸成為每一個勞動者生 存的需要和發展的前提,接受教育逐漸由貴族階層的專利成為普通平民的權利,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來越成為衡量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當前,我國正在實施 科教興國戰略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教育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需要重點建設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事業。因此,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加大 教育投入,擴大教育規模,逐步拓展教育普及的層面和範圍,是提高全民族教育素質的重要抉擇。要切實保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這兩個 “重中之重”任務的實現,同時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分階段、有重點地普及各級各類教育,才能促進全民族教育素質的不斷提高。

如何提高教育素質

“提高教育素質”是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教育發展觀上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是統領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體現了教育可持續發展、內涵型發展、整體發展和全面發展的本質性、長遠性、戰略性要求,揭示了提高教育水平、保證教育質量、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根本性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深入研究、全面把握、認真落實江澤民同志關於“提高教育素質”的思想,是當前和今後教育戰線的重要任務。

從理論創新的層面理解“提高教育素質”內涵

教育素質是指一定區域或國家的本原性教育品質特徵,它直接決定或影響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教育質量、教育效果。教育素質是由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素質、教育行政水平、教育機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要素有機構成的。提高教育素質是一個全新的理論視角,它從教育的整體出發,著眼於改善本原性因素,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而提高整個國家的教育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應對迅猛而來的全球性教育競爭、人才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提高教育素質”的思想在教育發展觀意義上說,具有首創性、時代性、整體性、根本性的特徵。從這一認識出發,“提高教育素質”應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們在理性意義上對教育的看法和觀點,它在教育素質中處於先導地位。同時,教育理念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因此,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提高教育素質的前提性要求。當前,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樹立新的教育質量觀、辦學觀和發展觀。一是要從傳統的單純以知識的多寡、考試分數的高低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觀念,轉變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來,樹立重素質、重能力的教育質量觀;二是要從強調發展教育的某個方面、某個要素的片面的教育發展觀,轉變到從全局上思考教育,從整體的角度發展教育,樹立全面的教育發展觀;三是要從單一的國家舉辦各類教育的傳統觀念,轉變到以國家辦學為主、社會力量共同辦學上來,樹立多元投資發展教育的觀念;四是要從傳統的單純依靠擴大規模的外延型發展教育的觀念,轉變到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互協調,樹立內涵型、集約化的教育發展觀;五是要從囿於教育談教育思維方式,轉變為全面考慮教育與人口、經濟實力、產業結構、資源和環境的關係,樹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
2.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質。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活動的決定性因素,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是教育素質的核心。提高教育素質的根本在於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質。其中,教師的素質是基礎,校長的素質是關鍵,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幹部的素質起主導作用。此外,教育工作者的素質還體現在教育工作者群體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編制結構、區域分布結構、學歷結構等方面。
3.最佳化教育結構。最佳化教育結構,是提高教育素質的重點。在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影響下,我國教育體系結構不盡合理,條塊分割嚴重,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城市和農村教育條件差別較大,有限的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在現階段,要以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確保實現“兩基”目標;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強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對口支援工作;擴大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規模,拓寬人才成長道路;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和其他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同時,還要積極溝通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建造各類教育之間相互貫通的“立交橋”,為人才成長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條件。
4.改進人才培養模式。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轉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開創人才培養新途徑。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教育階段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努力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各級教育都要加強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強化實踐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鬥精神,開拓人才全面發展的廣闊途徑。
5.更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用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現代科學技術武裝學生的頭腦。當前,基礎教育要加快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相結合。職業教育要增強專業適用性,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及教材。高等教育要繼續調整專業結構和設定,加快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鼓勵跨學科選修課程,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教學方法的改革要以普及現代信息技術為重點,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認識“提高教育素質”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進入新的世紀之後,我們的教育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是開發中國家,經濟比較落後,人的整體素質不高,既需要通過教育提高人的素質,又無足夠的資金髮展教育。我們的教育究竟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的確值得深入研究。江澤民同志提出“提高教育素質”的思想,對於我們確立正確的教育發展觀,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教育發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1.提高教育素質的思想是教育理論的重大創新。提高教育素質的思想,不僅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提高教育效益的要求,而且也突破了以往那種強調教育的某個方面、某個層次的零散型教育發展觀,從整體的角度,著眼於教育發展本原性要素的改善,提出了更具綜合性、根本性的教育發展新理念。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利於解決教育發展中的規模與質量、效益的關係問題,有利於糾正教育發展觀上的片面性,增強教育發展的全面提高、內涵發展、整體均衡意識,這是教育發展觀上的新突破,是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新發展,是“三個代表”思想在教育領域的新要求,是教育理論建設的新成果,對我國今後教育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提高教育素質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要求。當今世界,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的逐漸加快,世界各國都把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素質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戰略手段,教育素質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核心和國際競爭力的支撐點。但是,我們的教育不論從規模還是素質,都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勞動力素質不高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能力增強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口眾多,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基礎與西方已開發國家比較相對薄弱。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基本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發展經濟的道路。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立足於中國國情,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全面轉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必須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勞動者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把教育作為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事業來建設,把提高教育素質作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3.提高教育素質是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必須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是我國發展教育的基本經驗。從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看,不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問題仍然是當今發展教育的主要矛盾。這種不適應性不僅表現在規模上,更明顯地表現在教育素質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面臨21世紀的嚴峻挑戰和黨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我國教育還存在嚴重不適應的情況,所謂不適應,主要是素質不適應和數量不適應,而且數量也必須是以素質為前提。”這一論斷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要使我國教育充分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和各類人才的需求,必須正確處理數量和質量的辯證關係,堅持教育規模和質量協調發展的方針,把提高教育素質作為當前及今後發展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方面,必須逐步擴大教育規模,在全面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擴大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規模,拓寬人才成長道路,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制度,滿足全體人民接受教育的強烈要求。另一方面,必須在各類學校和各級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和知識基礎。
4.提高教育素質是新形勢下實現教育發展模式創新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熟練的勞動者和各類專門人才,支撐了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當前,發展教育必須進一步以提高教育素質為突破口,堅持規模、效益、質量相結合的原則,開創集約式、內涵式發展教育的道路,實現教育發展模式的不斷創新。

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提高教育素質”

提高我國教育的整體素質,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和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必須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針,把提高教育素質作為當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的中心任務切實抓好。要確立“提高教育素質”的教育發展觀,強化教育發展的整體意識、集約意識、質量意識,採取有力措施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體素質,遵循現代教育發展規律改革教育管理體制,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實施科研興教戰略,最佳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一步強化教材質量,保證教育經費投入,提高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水平。
1.加強教育科學研究,發揮教育科研的提升作用。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教育科學對於教育實踐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教育素質的提高,集中體現在按照時代要求和教育規律發展教育,按照社會需要和教育規律培養人才。要充分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育科學的熱忱,自覺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各項教育工作。要加強教育科研機構、諮詢機構和教育科研隊伍建設,促進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化進程。教育科研工作者要抓住提高教育素質這一當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教育發展的主題,及時把握現實提出的新問題、新情況,認真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教育素質的新特點、新規律,努力探索進一步提高我國教育素質的新方法、新途徑,為全面提高教育素質獻計獻策。
2.深化教育改革,發揮教育改革的動力作用。提高教育素質,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的變革。提高教育素質,必須繼續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推動教育整體素質的提高。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把教育觀念的轉變放在各項改革的首要位置;教育體制是一個國家經濟體制的延伸。有什麼樣的經濟體制,就必須有同樣的教育體制與之相適應。當前,我國正在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教育要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內在規律相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教育體制,滿足各類學生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具體地說,就是以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根本目標,進一步理順中央、地方和各級各類學校之間的關係,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辦學積極性。高等教育要形成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新體制;基礎教育則要努力完善中央領導、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同時,還要繼續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投資體制、領導體制、辦學體制和招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充分解放和發展教育生產力,努力使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領導體制、投資體制和招生就業制度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適應;要把最佳化人才培養模式、更新教育內容和方法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
3.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隊伍,發揮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主導作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教育管理隊伍,是全面提高教育素質的基本保證。提高教育素質,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要切實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修養和職業道德素質,提高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能力與水平。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更新教師的知識,最佳化教師的知識結構。要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教書育人專家,造就一支符合時代要求、能發揮示範作用的骨幹教師隊伍。要建立最佳化教師隊伍的有效機制,完善教師聘任制度,促進教育人才合理有效流動,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吸引優秀人才從教。要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素質,增強他們的管理能力,促進教育管理科學化、民主化,提高管理效率和辦學效益,充分發揮教育管理工作在提高教育素質中的獨特作用。
4.加大教育投入,為教育發展提供保障。教育在國民經濟中是一項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的建設工程,教育是投資回報率最高、投資效益持續時間最長的事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是提高教育素質的物質基礎。要切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實現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要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撥款辦法,充分發揮教育經費撥款在加強教育巨觀管理中的調控作用,努力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要確保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保證國民素質全面提高。要探索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收費辦法,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政府公共體制的財政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鼓勵社會、個人、企業投資辦學和捐資助學,不斷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
5.建立提高教育素質的評價體系,發揮教育評價的約束和激勵作用。實踐證明,教育評價對於引導教育行政和學校價值取向及工作目標具有獨特的作用。要以提高教育的整體素質為目標,明確提高教育素質的各項任務和要求,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完善教育評價的方法和工作程式,通過科學高效的評價工作,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提高教育素質上來。要充分利用教育評價的反饋機制,校正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強化監督作用,建立和完善提高教育素質的有效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