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論

素質教育論

基本介紹

  • 書名:素質教育論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282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毛家瑞 孫孔懿
  • 出版日期:2001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11148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素質教育論》是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第一節 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
一、世界戰略格局的轉換導致以國民素質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競爭
二、繼續保持上升勢頭的新技術革命不斷對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三、以提高人的素質為宗旨的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方興未艾
第二節 素質教育提出的意義
一、克服現行教育各種弊端的需要
二、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需要
三、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需要
第二章 人的素質的概念、結構與特點
第一節 人的素質的概念
一、人的素質的經典定義
二、對人的素質概念的重新界定
第二節 個體素質結構
一、分析人的素質結構的出發點
二、人的活動結構
三、人的素質結構
第三節 人的素質的特點
一、遺傳性與習得性的統
二、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
三、穩固性與發展性的統
四、潛在性與現實性的統
五、共性與個性的統
第三章 群體素質
第一節 人口素質
一、人口素質的內容
二、我國人口素質狀況
第二節 勞動者素質
一、勞動者素質的內容
二、勞動者素質的歷史演變
三、我國勞動者素質狀況
第三節 人才素質
一、人才素質的內容
二、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
三、我國人才素質狀況
第四節 民族素質
一、民族素質的概念
二、中華民族素質的形成及其特點
第四章 人的素質與社會發展
第一節 人的素質與社會發展概述
第二節 人的素質與社會生產力
一、生產力的發展是人的素質發展的前提
二、人的素質的發展對社會生產力的促進
第三節 人的素質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一、政治、經濟制度對人的素質的影響
二、人的素質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
第四節 人的素質與社會文化
一、社會文化對人的素質的影響
二、人的素質對社會文化傳遞與傳播的影響
第五章 素質教育的概念與特點
第一節 素質教育概念的由來及爭議
第二節 素質教育概念的內涵
一、充分開發受教育者潛能的教育
二、以社會文化塑造社會合格成員的教育
三、促進受教育者個性化的教育
第三節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比較
一、教育價值的比較
二、教育內容的比較
三、教育方法的比較
四、教育評價的比較
第四節 素質教育的特點
一、素質教育的主體性
二、素質教育的整體性
三、素質教育的基礎性
四、素質教育的民族性
第六章 素質教育目標的構建
第一節 素質教育目標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標
三、素質教育目標
第二節 素質教育目標構建的意義
一、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二、以先於實踐的預定結果作為教育實踐的導向
三、為課程和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依據和規範
第三節 素質教育目標構建的依據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對人的素質的要求
三、青少年兒童身心素質發展的規律
第四節 素質教育目標構建的原則與方法
一、素質教育目標構建的原則
二、素質教育目標的分類方法
三、素質教育目標的表述方法
第七章 素質教育的內容
第一節 生理素質教育
一、體育
二、衛生教育
第二節 心理素質教育
一、發展學生智力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第三節 文化素質教育
一、科學素質教育
二、品德素質教育
三、審美素質教育
第八章 素質教育的實施
第一節 實施素質教育的條件
一、轉變教育思想
二、提高教師和家長素質
三、逐步改善教學設施
四、加強學校的營養工作
五、強化學校管理
第二節 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一、根據素質教育目標完善課程體系
二、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三、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四、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第九章 素質教育評價
第一節 素質教育評價的意義
第二節 素質教育評價的特點
一、評價功能的發展性
二、評價主體的廣泛性
三、評價對象的全面性
四、評價方法的科學性
五、評價形式的多樣性
六、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第三節 素質教育評價的內容
一、學生評價
二、教師評價
三、學校評價
後記

文摘

插圖:



人參加物質生產過程的主要職能是:(1)以自己的肌力作為動力,運動勞動對象和勞動工具;(2)支配、操縱不同的工具和工作機,並藉助它們作用於勞動對象;(3)安排和調整勞動工具;(4)設計和組織整個物質生產過程。在新技術革命的條件下,雖然人在生產過程中仍然需要執行這幾種職能,但各種職能的作用發生了很大變化,即體力勞動的比重在減少,腦力勞動的比例在增加。人從直接支配工具和工作機轉為主要地負責控制工作機,把生產中的一些邏輯思維職能交給技術手段(電子計算機、機器人),使人從直接生產過程中解放出來。同時,設計和組織整個生產過程的職能,即管理生產的職能越來越重要。所有這些,都使生產勞動增加了創造性成分,並且逐步變為科學性勞動。
至今仍保持著上升勢頭的新技術革命對教育體制、教育規模、教育結構、教育投資以及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不同於以往的新的要求。這些要求,集中體現在培養人才的質量標準上。一個時期以來,人們談到新技術革命對教育的挑戰,總是片面地強調智力開發,這當然不無道理;但僅僅強調智力開發,還沒有跳出舊的教育質量觀的窠臼。因為舊教育質量觀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重智而輕德。新知識、新技術固然要學習,智力固然要開發,但僅僅如此,還不能迎接國際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更不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從理論上看,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由於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因此,用全面發展的人來代替片面發展的人,是社會生產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從實際情況看,當前,蓬勃興起的新技術革命浪潮和世界各國採取的相應對策,有力地證明了馬克思的科學論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無不重視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

後記

自《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後,以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素質為宗旨的素質教育首先在教育界受到廣泛重視。從1990年下半年起,江蘇省教育委員會就基礎教育如何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組織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動。由於工作關係,我們參與了這些研究,並從省內廣大中國小教師、教育行政幹部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中受到了深刻的啟迪。與此同時,我們還結合全國各地這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初步的思考。因此,這本書如果能對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同志以某些啟發,那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熱心素質教育研究的同行們。同時,由於素質教育是一個嶄新的教育模式,更由於我們自己的功底不足,本書一定存在若干謬誤之處,敬希廣大讀者指正!
江蘇省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周德藩同志撥冗審閱了本書的清樣,並為本書作序。在此,作者謹致衷心的感謝!

序言

面對21世紀世界範圍的經濟競爭、科技競爭、人才競爭而引發的教育革新浪潮正在各國掀起,革新的焦點是如何培養能夠應付未來社會挑戰的高質量人才以及如何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以保證本國本民族在競爭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在這一教育革新的浪潮中,我國的教育改革也邁開了自己的步伐。自80年代中期起,中央多次提出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問題,並把“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明確規定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務。最近中央公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樣,在基礎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以促進教育轉軌的任務,就歷史性地落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但是,一個時期內,我們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理論依據缺乏明確的認識和深入的探討,因而對實施素質教育也就感到無從著手。理論上的貧乏,必然導致實踐中的迷惘。要順利地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民族素質的任務落到實處,就首先需要在理論上尋求突破。為此,從1990年起,我們在省內組織有關教師、教育行政幹部和教育理論工作者,從探討若干基本概念和調查學校教育現狀人手,對素質教育的一系列理論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並及時把理論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教育行政領導的決策,轉化為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轉化為全省教育工作者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行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