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會制約性

教育的社會制約性:是教育社會性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教育的社會制約性,指教育受一定社會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傳統人口等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這種制約是客觀地存在,只有認識它,才能把握教育發展和改革的規律,教育本身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教育也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服務,促進社會的進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的社會制約性
  • 外文名:無
  • 屬性教育社會性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 性質:指教育受一定社會因素的制約
關係一,關係二,總結,

關係一

一、教育與生產力的關係
1、 生產力制約著教育的發展:
① 首先,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和速度。辦教育與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質條件作保證。生產力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物質條件,並要求教育有相應的發展,為物質生產提供所需的人才。如果教育跟不上生產力發展要求,則經濟發展將因人才欠缺受到影響;反之,如果教育發展超過了生產力的承受能力,占用過多的人力、財力也會阻礙經濟的發展
② 其次,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教育結構。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對培養人的規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須具有某種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產上所需的知識技術,生產力的發展也必引起教育結構的變化。設立什麼樣的學校、專業,各級各類學校間的比例如何,各種專業間比例如何……都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所制約
③ 第三,生產力發展促進著教學內容教育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與改革。生產力發展促進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更新,也促進著教育方法,組織形式的發展與改革,它們都與生產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都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的
生產力對教育的作用,總是受著生產關係的影響,生產力的發展雖為教育提供物質條件,但它不能單獨地決定教育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同時作用於教育的。
2、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首先,教育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人是生產力中最基本的因素,通過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術,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學技術的勞動力變為掌握科學技能的現實的勞動力,從而形成新的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腦力勞動在生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勞動者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工具的改進,因而教育對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
其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A、科學包含在生產力中,科學知識在未用於生產之前,知識一種意識形態的潛在的生產力,要把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人能掌握並用於生產的現實生產力,必須依靠教育。
B、通過教育使前一輩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得以繼承和發揚,並且通過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擴大科學知識的再生產,使科學知識將得到普及,先進的生產經驗得到推廣而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教育是發展科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教育的職能不僅僅是傳遞人類已有的科學知識,而且擔負著發展科學、產生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任務,尤其以高等教育最為顯著。把高等學校作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出現了有建立教學、科研、生產聯合體的趨勢。

關係二

二、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係1、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決定著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為誰服務問題:
① 首先,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② 其次,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③第三,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道德品德教育的內容。總之,教育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在階級社會中不可能“超階級”“超政治”。
2、 教育對政治、經濟的偉大影響作用:①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③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於一定的政治和經濟

總結

總之教育與生產力的關係,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係,二者是相互聯繫同時作用於教育的。任何一個社會的教育都是根據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去培養人才的。而教育也正是通過培養人才,傳播科學技術和宣傳某種思想來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