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象學:方法及套用》對教育現象學的發展歷史作了詳細的介紹,對教育現象學的特點及基本問題進行了簡明的辨析,對教育現象學的方法論及具體方法作了明了的闡釋,並以中學生厭學體驗研究為例展示了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對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範圍和局限作了中肯的說明。教育現象學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個相對新生的學術領域。《教育現象學:方法及套用》的研究主題具有理論探索上的前沿性和實踐上寬廣的套用空間。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現象學:方法及套用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4164135, 9787504164131
- 作者:王萍 戚萬學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頁數:244頁
- 開本:16
- 品牌:教育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育現象學:方法及套用》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萍,女,1981年12月生,河南省方城縣人,教育學博士。現任職於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基本理論、基礎教育改革。在《教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中國教育學刊》《教育科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獲廳級以上學術成果獎4項。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目標與意義
三、概念界定
四、當前研究進展
五、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現象學的本真追問
第一節 教育現象學的產生及發展
一、教育現象學產生的歷程
二、教育現象學發展中的重要作品及其分析
第二節 教育現象學的特點
一、鮮明的實踐性
二、濃郁的人文性
三、至高的規範性
四、強烈的反思性
第三節 教育現象學的基本問題澄明
一、教育現象學是一門學問還是一種方法?
二、教育現象學是教育學的還是現象學的?
三、教育現象學是實踐的還是思辨的?
第四節 教育現象學移植的中國土壤
一、我國的傳統哲學富含現象學因素
二、我國的傳統教育具有濃郁人文色彩
三、我國的教育格言契合教育現象學理念
第二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哲學方法論探析
第一節 現象學運動概略
一、現象學產生的背景
二、現象學的產生及現象學運動
第二節 現象學的方法
一、懸置與還原
二、直觀
三、描述
四、反思
五、解釋
第三節 現象學哲學及方法對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影響
一、現象學為教育現象學提供哲學基礎
二、現象學方法與教育研究的適切性
三、現象學方法對教育現象學的方法論意義
第三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闡釋
第一節 教育現象學作品的文本分析
一、以故事、詩歌等為“數據”
二、對事物追根溯源的探究
三、從故事中提煉主題或意義
四、文本自身的邀請性
第二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詮釋
一、對話式訪談
二、教育學觀察
三、趣聞逸事的改寫
四、追溯辭源
五、主題或意義分析
六、文本寫作
第三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與相似方法的辨析
一、教育現象學方法與教育敘事的異同
二、教育現象學方法與教育人種志的異同
第四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套用:以中學生厭學體驗研究為例
第一節 選取問題:中學生厭學體驗
第二節 蒐集並整理厭學體驗及厭學故事
一、以厭學體驗調查問卷選取訪談對象
二、圍繞厭學故事進行訪談
三、整理與改寫厭學故事
第三節 分析厭學體驗及厭學故事
一、對厭學故事進行現象學式的提問
二、初步提煉厭學故事的主題
第四節 追溯厭學的辭源
第五節 探尋厭學體驗的意義
一、成績的隱喻
二、關係的價值
三、學校的隱喻
第六節 厭學體驗研究的文本寫作
第五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範圍及局限
第一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範圍
一、已有教育現象學研究主題分析
二、作為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三、作為一種態度和取向
第二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價值
一、豐富教育研究的方法體系
二、變革教育研究的思維
三、融合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四、堅持教育的本真
第三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局限
一、研究者的選擇性
二、研究對象的體驗性
三、研究結果的情境性
四、研究結論的零散性
五、研究的信度、效度相對較低
結語
一、主要結論
二、研究的創新與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目標與意義
三、概念界定
四、當前研究進展
五、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現象學的本真追問
第一節 教育現象學的產生及發展
一、教育現象學產生的歷程
二、教育現象學發展中的重要作品及其分析
第二節 教育現象學的特點
一、鮮明的實踐性
二、濃郁的人文性
三、至高的規範性
四、強烈的反思性
第三節 教育現象學的基本問題澄明
一、教育現象學是一門學問還是一種方法?
二、教育現象學是教育學的還是現象學的?
三、教育現象學是實踐的還是思辨的?
第四節 教育現象學移植的中國土壤
一、我國的傳統哲學富含現象學因素
二、我國的傳統教育具有濃郁人文色彩
三、我國的教育格言契合教育現象學理念
第二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哲學方法論探析
第一節 現象學運動概略
一、現象學產生的背景
二、現象學的產生及現象學運動
第二節 現象學的方法
一、懸置與還原
二、直觀
三、描述
四、反思
五、解釋
第三節 現象學哲學及方法對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影響
一、現象學為教育現象學提供哲學基礎
二、現象學方法與教育研究的適切性
三、現象學方法對教育現象學的方法論意義
第三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闡釋
第一節 教育現象學作品的文本分析
一、以故事、詩歌等為“數據”
二、對事物追根溯源的探究
三、從故事中提煉主題或意義
四、文本自身的邀請性
第二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詮釋
一、對話式訪談
二、教育學觀察
三、趣聞逸事的改寫
四、追溯辭源
五、主題或意義分析
六、文本寫作
第三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與相似方法的辨析
一、教育現象學方法與教育敘事的異同
二、教育現象學方法與教育人種志的異同
第四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套用:以中學生厭學體驗研究為例
第一節 選取問題:中學生厭學體驗
第二節 蒐集並整理厭學體驗及厭學故事
一、以厭學體驗調查問卷選取訪談對象
二、圍繞厭學故事進行訪談
三、整理與改寫厭學故事
第三節 分析厭學體驗及厭學故事
一、對厭學故事進行現象學式的提問
二、初步提煉厭學故事的主題
第四節 追溯厭學的辭源
第五節 探尋厭學體驗的意義
一、成績的隱喻
二、關係的價值
三、學校的隱喻
第六節 厭學體驗研究的文本寫作
第五章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範圍及局限
第一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範圍
一、已有教育現象學研究主題分析
二、作為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三、作為一種態度和取向
第二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價值
一、豐富教育研究的方法體系
二、變革教育研究的思維
三、融合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四、堅持教育的本真
第三節 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局限
一、研究者的選擇性
二、研究對象的體驗性
三、研究結果的情境性
四、研究結論的零散性
五、研究的信度、效度相對較低
結語
一、主要結論
二、研究的創新與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名人推薦
本書對教育現象學的發展歷史作了詳細的介紹,對教育現象學的特點及基本問題進行了簡明的辨析,對教育現象學的方法論及具體方法作了明了的闡釋,並以中學生厭學體驗研究為例展示了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對教育現象學方法的套用範圍和局限作了中肯的說明。教育現象學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個相對新生的學術領域。本書的研究主題具有理論探索上的前沿性和實踐上寬廣的套用空間。
——北京大學教授 陳學飛
教育現象學作為近年來國內教育研究的新取向,已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系統的研究比較少。本書著力探討教育現象學的方法,在國內尚不多見,具有較大的理論創新意義。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馮建軍
本書對如何套用教育現象學方法研究我國教育現實問題作了有價值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有創造性的見解,對豐富教育研究方法體系和教育學知識以及如何套用教育理論於實踐頗有啟示。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扈中平
——北京大學教授 陳學飛
教育現象學作為近年來國內教育研究的新取向,已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系統的研究比較少。本書著力探討教育現象學的方法,在國內尚不多見,具有較大的理論創新意義。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馮建軍
本書對如何套用教育現象學方法研究我國教育現實問題作了有價值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有創造性的見解,對豐富教育研究方法體系和教育學知識以及如何套用教育理論於實踐頗有啟示。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扈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