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變命運

教育改變命運,201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公眾教育公平感調查報告日前發布,調查顯示多數公眾積極評價近三年來教育公平改善的狀況,但仍有26.7%的公眾對徹底治理“擇校熱”缺乏信心,有24.3%的公眾不相信教育能夠改變命運。

基本信息,新京報發表楊朝清的文章,小蔣隨想,

基本信息

201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公眾教育公平感調查報告日前發布,調查顯示多數公眾積極評價近三年來教育公平改善的狀況,但仍有26.7%的公眾對徹底治理“擇校熱”缺乏信心,有24.3%的公眾不相信教育能夠改變命運。

新京報發表楊朝清的文章

近年來教育費用大幅攀升;從收益上看,大學生就業難、薪酬低、收入有限。當教育不能達到人們的心理預期、不能實現效用最大化的時候,教育改變人生命運的作用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質疑。然而,實證研究卻顯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調查顯示,學歷越高,收入平均水平也就越高;大學本科學歷的人均收入是國小學歷的3倍以上,是從未上過學人員的9倍。“教育改變命運”並沒有因為時代變遷而變質。為什麼超過兩成的公眾不相信“教育改變命運”?一方面,由於社會競爭的激烈,教育改變命運的顯著度下降、周期性加長。在焦慮心態和“短視”目光的裹挾下,教育很容易陷入功利化誤區。另一方面,公共財政投入在城鄉之間失衡,教育資源在地區間分配不均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的實現,從而削減了教育縮減社會差距、促進社會公正的作用。政府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公眾也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多元的成功觀,為教育“鬆綁減負”。教育只是社會流動的一種渠道,而並非全部。兩成多的人不相信“教育改變命運”,是不是說明還有近八成公眾是相信的?對於這樣的調查結果,其實也不必過於悲觀。

小蔣隨想

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教育不能保證人飛黃騰達,沒讀過什麼書的人也不代表一定沒出息。一個人的發展與接受了怎樣的教育(也包括“社會大學”)、處於怎樣的環境、具有怎樣的天資、碰到怎樣的機遇有交叉而複雜的關係與變數。過於功利和短視,不僅對教育無益,對個人的人生軌跡也會有消極影響。另一方面,教育也不是一部分人說三道四就能“崩塌”的。最明顯的例子是,甭管在哪個城市,學區房的價值都大大高於一般住房,人們對重點校的追逐熱情可曾有一絲消減?“24.3%的公眾不相信教育能夠改變命運”,“26.7%的公眾對徹底治理擇校熱缺乏信心”,這兩種結論本身就是矛盾的。說得再現實一點,從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如果不上學,你想讓他們去幹啥?難道去“混社會”嗎?至於大學上與不上,完全看個人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只要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