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傳輸是指信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傳遞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聯繫形式。通過信息的“輸出—輸入—反饋”來實現。教育過程中,信息資源通過說、寫、畫、演、做等言語或非言語表達方式輸出,信息接受者通過各種感官的活動接受信息,必要時作出反饋,兩者之間的信息聯繫藉助教育媒體的功能實現。其效果和效率由信息源、媒體、信息接受者三方面的素質和功能共同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信息傳輸
- 定義:指信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傳遞的過程
- 所屬領域:教育
教育信息傳輸是指信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傳遞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聯繫形式。通過信息的“輸出—輸入—反饋”來實現。教育過程中,信息資源通過說、寫、畫、演、做等言語或非言語表達方式輸出,信息接受者通過各種感官的活動接受信息,必要時作出反饋,兩者之間的信息聯繫藉助教育媒體的功能實現。其效果和效率由信息源、媒體、信息接受者三方面的素質和功能共同決定。
教育信息傳輸是指信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傳遞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聯繫形式。通過信息的“輸出—輸入—反饋”來實現。教育過程中,信息資源通過說、寫、畫、演、做等言語或非言語表達方式輸出,信息接受者通過各種感官的活動接受信息,...
教育者是教育傳播系統中具備教育教學活動能力的要素,是系統中教育信息的傳者和導控者。教育傳播系統結構 信息是指以物理形式出現的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是系統的知識和經驗,是一種觀念形態,它本身是不能直接傳遞的,要傳遞必須通過一定的物質形式。一種是實物,如標本、直觀教具等;一種是比較抽象的符號體系,如文字...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徵是開放、共享、互動、協作。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模式。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
教育傳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選定合適的信息內容,通過有效的媒體通道,把知識、技能、思想、觀念等傳給特定的教育對象的一種活動。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教育傳播是人類傳播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構成因素 教育傳播是一個系統,任何系統都是由若干因素所組成,教育傳播系統的構成因素是...
《信息時代教育傳播研究:理論與實踐》是2013年6月5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欽太、胡小勇。內容簡介 《資訊時代教育傳播研究:理論與實踐》著眼於信息化進程中教育傳播所呈現的新特徵、新發展,借用多個學科觀點和視角進行解讀和探討,力求在現有教育傳播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資訊時代教育傳播研究:理論...
《信息時代的教育傳播:範式遷移與理論透析》是2009年9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欽太。內容簡介 教育傳播是教育技術學的重要研究範疇。《資訊時代的教育傳播:範式遷移與理論透視》以資訊時代的教育傳播活動為焦點,著眼於教育傳播的新特徵、新發展,在對教育傳播學理論的系統梳理的基礎上,融入新的研究元素,...
信息傳遞是現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嚴格地說,所有信息處理都是信息在組織內部的傳遞,也就是信息在物理位置上的移動。信息傳遞是通過文字、語言、電碼、圖像、色彩、光、氣味等傳播渠道進行的。信息傳送方式有單向傳送、雙向傳送、半雙向傳送、多道傳送等。定義 在銷售管理中傳達商品信息就是用特定的方式去影響人們的...
第二季度中國寬頻用戶數突破700萬,達到713.7萬戶,比第一季度增加251.3萬戶,增長54.3%;比2002年同期增加463.5萬戶,增幅更是達到185.2%,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資料顯示2005年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已經突破了1億用戶,顯然,中國網際網路越走越“寬”。無形中為寬頻網傳輸遠程教育方式創造了具大的商機。行業信息共享...
則其效果就愈大。它取決於四個因素。(1)可靠性。內容可靠的教育信息可產生好的效果。(2)適用性。教育適合特定對象的現狀和需要,可產生最大的回響值。(3)及時性。接收者獲得教育信息的時機越早、越適時,則傳遞的效果越大。(4)受益性。接收者人數及使用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大。
(三)社會信息 社會信息包括社會思想意識信息、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信息等,是構成教育傳播環境的重要因素。教育傳播所傳遞的是教育信息,而傳播者與受傳者除了接收教育信息外,還要面對廣泛而龐雜的其他社會信息,尤其是網路技術進入課堂,使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的信息,這些分布在傳播者與受傳者周圍,其中有積極因素,...
遼鴻校區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以前瞻性、教育性、先進性、實用性、易用性為設計思路,採取集中控制、統一管理的方式將視音頻信號、圖片和滾動字幕等多媒體信息通過網路平台傳輸到顯示終端,以高清數位訊號播出,能夠有效覆蓋校區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操場、食堂等人流密集場所。它能夠在校區實時發布教學計畫、課外活動、...
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對象都是開放的,學習者不受職業、地區等限制,這將有利於解決偏遠地區受教育難的問題,有助於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為全體社會成員獲得均衡的教育機會,為“教育公平”成為現實提供了物質支持;現代遠程教育不受學習時間的限制,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接收需要的教育信息,獲得自己需要的教育...
教育城域網主要通過各種教育套用平台和教育資源來為教育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學生、家長等人群提供多方面服務,其功能通常包括:(1)信息發布 ·教育城域網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得各學校的網路實現互聯互通,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可以方便地實現信息傳輸;·在教育城域網中,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官方網站,可以...
該系統建成後,能加強企業員工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工作提高保險業隊伍的整體素質,解決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提高培訓工作效率十分必要,與傳統面授培訓結合,合理減低培訓成本。發展歷程 遠程教育由於信息傳送方式和手段不同,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是以郵件傳輸的紙介質為主的函授教育階段;第二是以廣播電視、錄音...
《信息傳輸基礎與套用》是200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秀群。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而編寫的,主要內容有:數據通信原理、信息網路基礎、UNIX系統的基本知識和信息網路技術套用。本書共分7章:第1章介紹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第2章介紹差錯控制的基本原理,第3章介紹信息網路的基礎知識...
2008年12月中心被評為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單位,2009年1月,中心被批准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中心擁有實驗面積3500平方米,教學設備3000餘台件,設備資產總值近3000萬元。建有影像傳播類實驗室8個,多媒體與網路傳播類實驗室5個,信息傳播實踐基地5個;擁有400平方米的數字演播廳和先進的傲威虛擬演播系統;...
學生的這種效應信息,通過反饋通道傳遞給教師,使教師得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找出傳輸信息(包括內容、程式、速度等)的偏離參數,進一步調節信息輸出。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協調教與學的活動,使教育過程趨於最最佳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教師調節教育信息的活動已部分地客體化,並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由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原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辦。學信網依託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學籍學歷、畢業生就業信息一體化的大型數據倉庫,開通“陽光高考”信息平台、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台、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內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等平台,開通學歷查詢系統、...
《信息傳輸原理》是為交通信息工程和各類套用信息工程本科專業(含成人教育)編寫的教材。內容包括信息與信息系統、模擬信息傳輸、數字信息傳輸、數字信息編碼、多媒體信息傳輸、無線信息傳輸和信息傳輸網路等7章。每章後均有小結與精選的習題,以便學生複習鞏固。本書的特點是突出信息傳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強化物理概念,...
第四節 信息傳遞過程研究 一、信息傳遞模型 二、控制過程中的信息傳遞模型 第五節 人腦的信息生理結構 一、研究人腦的信息生理結構的意義 二、人腦信息加工的生理結構 第三章 教育現象的信息觀研究 第一節 教育的社會作用的信息觀研究 一、概述 二、教育是信息傳遞和加工過程 三、教育通過信息傳輸意識 第二節 ...
媒介教育又稱媒介素養教育,是20世紀下半葉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亞洲部分地區漸興漸進的一種新的教學科目,是在大眾傳媒時代,針對多種媒介對人的影響而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養人的媒介素養為核心,使人們具備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地利用媒介的能力,並形成對媒介所傳遞的信息能夠理解其意義...
遠程教育是採取多種媒體方式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繫的教育形式,是將課程傳送給校園外的一處或多處學生的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則是指通過音頻、視頻(直播或錄像)以及包括實時和非實時在內的計算機技術把課程傳送的教育。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的...
第三產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裝卸搬運和倉儲業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行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路技術等五個使用階段。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與傳統教學手段相對而言的。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
1、打破教育資源分配的地域不平等,實現基於網際網路的教育資源共享 在中國的東部與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之間都存在極為嚴重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問題。傳課網路教育平台的建立,對於打破這種不均衡現狀有重大作用。通過網際網路實現教育信息化、網路化,讓網路教育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現場感、即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