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永縣天仙寺

寶元筲箕灣天仙寺,位於敘永縣城東郊敘永鎮寶元村一社小地名筲箕灣。天仙寺又名天仙洞寺,寺廟始建於清代時期。由於天仙洞寺座落在敘永縣城通往古場鎮落窩(今震東鄉)的川滇古道上,往來商旅行人較多,香火十分旺盛。解放初期,天仙洞寺廟建築被毀壞拆掉,僅存天仙洞內四龕七尊佛像和部分題跋碑記。1978年,在全縣開展的文物普查中,天仙洞摩崖石刻佛像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

基本介紹

寺院屬性,歷史沿革,主要特點,

寺院屬性

天仙寺屬佛教天台宗九峰派,寺廟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藥師佛、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韋陀菩薩、伽藍菩薩和財神菩薩等佛神。每年主要舉辦三次觀音會和財神會等佛教祭事活動。平時初一、十五開展正常的佛教祭祀,還舉辦佛主會等祭祀活動。寺廟有常住居士4人,有皈依弟子近30人,常年信教民眾近1000人,每年佛事活動接納信教民眾6000多人次。全年民眾共捐善款近4萬元。
天仙寺管委會嚴格遵守黨的宗教法規政策,積極學習宣傳黨的宗教政策法規,在縣宗教辦公室的管理和指導下,團結廣大信教民眾開展合法、文明、健康的宗教信教活動,積極為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全面發展,為促進我縣社會和諧作貢獻。

歷史沿革

2001年,敘永縣人民政府批准天仙洞摩崖石刻佛像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改革開放以後,落實黨的宗教開放政策。寶元天仙洞寺廟附近的信教民眾在王德芳、熊守群、楊福英等人帶領下,自發組織,籌集資金,重修天仙洞寺廟。自1998年以來,先後修建了彌勒佛殿、觀音殿、韋陀殿、齋堂、居士住房等建築,修築了寺廟院壩和通往寺院的道路,開闢了自耕自給的菜地和綠化地帶,栽花植木,美化寺廟環境。整個寺廟占地面積1248㎡,建築面積1025㎡,菜地和綠化占地150㎡,其餘為空壩。
為了滿足廣大信教民眾開展正常宗教信仰活動的需要,2005年2月經敘永縣人民政府批准天仙寺列為正式開放的宗教佛教活動場所。同年7月,選舉成立天仙寺管理委員會。2009年6月,因寺廟管理工作需要,經敘永縣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辦公室同意,調整劉克君、龍永平為天仙寺管委會副主任。同年,經敘永縣天仙寺管委會推薦瀘州市納溪區僧人閔文源(教名釋慶州)為敘永縣天仙寺教職人員。管委會先後制訂了《民主管理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規章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責任措施,明確各項管理工作責職,做到分工合作,保證了寺廟信教活動合法、正常、健康安全地開展。

主要特點

敘永縣城東郊寶元村筲箕灣,大名叫天堂灣,因石岩形如一輪彎月,月牙向著敘永古城,世代被地理風水先生稱為風水寶地。從唐宋至明清,鹽商、茶商、馬幫頭人死後都葬於此,其隨葬品中多數是銀錠元寶,故而天堂灣又稱寶元村。
筲箕灣是因岩子象村民的筲箕而名,然而風水先生說,這兒地脈通神,水脈通海,人脈通天,不能叫筲箕灣,這兒是人間天堂,應稱天堂灣。
天堂灣下有洞,深長10丈,廣10丈,善男信女早年立三皇五帝為君,以佑歲豐人和、六畜平安,洞中有了神像,就有了神仙居住的地方,日久天長,大夥叫這兒天仙洞。
去天堂灣,朝天仙寺,游天仙洞,卻選在農曆六月十九前一日,從高速路基上穿過,爬坡入田畦,有小路而往。遠山綠,近水秀,禾田滿,瓜棚重,沿途全是葛麻草,當年張獻忠剿川,大便無紙采葛麻葉而被刺針穿膚而痛疼難忍,後揚言,川中連野草叢棵都如此兇狠,何況人乎?殺盡四川人耳。
拐過山灣,鄉親們說,天仙洞到了,山門高聳,重檐、鰲角,門坊上大書“天仙寺”三字於門額上,左右門柱有聯:“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佛號經聲喚回苦海回頭。”穿過山門是佛堂,從右拾級而上是寺中燈樹。天仙洞右是阿彌陀佛,敘永信士把瀘南泰山石敢當吞口菩薩像塗彩繪,身上寫上阿彌陀佛四個大字,面前擺一香台就供奉燒香、拜佛了。天仙洞實為依岩灣壁而依次塑起神象而名,因神仙均是九天玉皇、王母、三清道人、雷公、電母、風伯、雨神,也塑有釋迦佛、觀音、普賢、文殊、藥師佛、彌勒佛菩薩,在岩上的石窟中一字擺開,真是,不是大足石刻,勝似石刻造像於大足之感。
寺中有大清同治六年(1876年)碑記一通。《永垂不朽》碑一通,然而吸引筆者佛像卻是神農和川主菩薩像。神農像高2尺,濃眉大眼,肩批五穀,腰系五穀,赤腳,裸肚,肩系乾坤圈,坐像。神龕高約2.5米兩層,寶蓋雕梁,正中為寶頂,龕正中書刻“帝德無邊”,左右聯云:“千秋朝聖地;五穀佑豐年。”另一龕是川主李冰像,其石龕規格大小與神農一樣,估計是同一時期的造像,川主像金身重彩,身高2尺左右,龕額上書“福庇全川”,左右聯云:“運籌帷幄寶月輪映;宏花三界浩氣虹雷。”“一生功業鎮巴蜀,萬古英靈顯彌陀。”下層有地公地母像,也有一聯:“五行排之末;三界位於中。”
據寺中四龕七尊佛像和“永垂不朽”碑記佛像題跋考證,神農和川主兩龕佛像為明代洪武年的造像,其衣飾、雕刻、線條、神態與同時期石龕造像一致。
寺中負責人告訴筆者,天仙洞摩崖石刻佛像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游天仙寺,覽勝天仙洞,古人有詩云:
路轉峰迴一洞開,偶遊仙府共徘徊。岩灣竊窕尋幽谷,斷碣摩勢掃綠苔。
洗盡六根空色相,探知深處絕塵埃。山僧煮茗接頭話,笑指閒雲問去來。
天仙寺、天仙洞,早年為道家宮觀,後改為三教合一,以佛家為主。據考,敘永縣在民國年間有祠、壇、廟、宮、庵、閣、寺、山、殿共200處,又以道觀為宏偉、久遠。如今天仙寺批准對外開放,成為落窩、震東以及城中信士宗教活動的場所。整個寺廟占地已達1248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達1025平方米,成為一方佛教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