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應編碼(effect coding)是2016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效應編碼
- 外文名:effect coding
- 所屬學科:心理學
- 公布時間:2016年
- 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效應編碼(effect coding)是2016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
效應編碼(effect coding)是2016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公布時間201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第一版。1...
3DTV是廣播電視領域的一種新的播放模式,它可提供更加自然、生動的家庭視覺娛樂,其中存在的編碼效應和頻寬問題已經成為實際套用的瓶頸問題。本項目旨在分析降低圖像質量和立體效果的編碼效應機理的基礎上,設計基於稀疏表示的冗餘3D字典,提出基於稀疏表示的編碼效應消除方法;在同時考慮圖像變換和實時渲染以及裸眼3DTV技術...
雙編碼是有效和高效思維的重要方面。該理論認為,對同樣的內容,以兩種形式編碼的學習效果要優於以一種形式編碼的效果。如記憶英語單詞"kick",單純地重複,進行的只是言語編碼,記憶效果並不好,如果在讀單詞的同時,再輔以踢的動作(動覺編碼)則記憶的效果會更好,這就是雙編碼的效應。
隨後,Hedge和Marsh提出了Simon效應的反轉現象,並把此現象歸因於邏輯再編碼:即對無關刺激維度的編碼遵循與任務要求相同的編碼邏輯。此研究吸引了許多研究者興趣,因為它違反了當刺激與反應位置對應時反應更快的原則。然而,Simon等的研究與Hedge和Marsh提出的反轉現象相矛盾,並認為‘顯示-控制排列對應性’(即顏色刺激位置...
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同時,也要青少年的思想樹立與合理的心理...
當兩個轉座子被同一轉座酶識別而整合到染色體的臨近位置時,則它們之間的DNA將變得易於被轉座酶作用而轉座。如果它們之間的DNA中含有外顯子,則該外顯子將被切離,並可能插入另一基因之中。這稱為外顯子混編效應,該效應是生物體表達中的重要點。新的基因是由原來的基因打斷後的斷片混編而成的,或者是由編碼...
都卜勒效應 (Doppler effect) 是為紀念奧地利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克里斯琴·約翰·都卜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於1842年首先提出了這一理論。主要內容為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在運動的波源前面,波被壓縮,波長變得較短,頻率變得較高(藍移blue shift);在運動的波源...
分心效應由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在心理學課題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心效應在1890年提出,主要分兩方面來講述,一方面是由於直接探討人們對分心信息的加工過程,這樣也就涉及到選擇性注意情境下的信息表征水平問題,因此它復興了曾經被淡化了的有關選擇性注意機製作用位置的爭論。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研究也填補了認知心理...
如果一個選擇的結果在參照點之上,這個選擇就被編碼為盈利;相反在參照點之下,選擇的結果就被認為是損失(見圖1)。由於邊際效應,價值函式對盈利來說是凹的,而對損失則是凸的。價值函式的這種S形狀表明人們在盈利條件下通常是風險厭惡的,而在損失條件下是風險尋求的。價值函式的另一個特徵是它對損失比對盈利更...
情緒依存效應發生在長時記憶的記憶提取過程中,當人們回憶不起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從多方面去尋找線索,而與記憶相聯繫的情緒狀態可以作為記憶提取的有力線索,這種情緒狀態對記憶提取過程的影響就是情緒的依存效應。定義 人們在學習時,不僅將要記憶的東西予以編碼,也會將學習時的內在情緒狀態編入長時記憶中,作為一...
葡萄糖效應又稱葡萄糖阻遏或分解代謝產生阻遏作用。葡萄糖或某些容易利用的碳源,其分解代謝產物阻遏某些編碼誘導酶體系的基因的轉錄的現象。如大腸埃希氏菌培養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養基上,在葡萄糖沒有被利用完之前,乳糖操縱子就一直被阻遏,乳糖不能被利用,這是因為葡萄糖的分解物引起細胞內cAMP含量降低,未結合...
外顯編碼 外顯編碼(explicit coding )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只需要一個神經元或神經元集群的活動就能表達某個特定對象的編碼或表征。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由圖可見,εₑ=10-5時,編碼增益為2.15dB;εₑ=10-3時,為1.35dB。當信噪比非常低時,編碼增益變為負值,這說明利用糾錯碼後系統性能更差。這種門限效應是所有利用糾錯碼的差錯控制系統所共有的。所以,在套用糾錯碼時必須對信噪比提出最低要求,若低於此值,必須改善信道質量,否則就不能套用糾錯碼來...
maternal gene),其中包括進行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須的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同時也包括一些編碼指導胚胎髮育模式的信號分子的基因。後者編碼的基因往往是一些轉錄因子、受體或翻譯調節蛋白,他們在早期胚胎的圖式形成中起著關鍵作用,特稱為母體效應基因(maternal effect gene)。
此外,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醫學研究委員會(MRC)認知與腦科學研究小組的認知神經科學家裡克·漢森(Rik Henson)說,當詞語與面孔多次呈現時,能夠強烈吸引注意力的詞語或者面孔,可能比那些不那么吸引人的事物更能引發相同的激活模式。這一效應可以解釋為什麼這項研究的結果無法否定編碼變異性假說,他補充道。“...
由於將白框線宏模組與黑編框宏模組交叉排列,在碼圖中白框線宏模組與黑框線宏模組交叉排列,使得碼圖的深色模組與淺色模組的分布保持均勻,避免了碼圖識別時的漏斗效應,減少了碼詞錯誤的可能。在編碼運算中對已經劃分了碼詞的比特流選用預定的糾錯等級進行糾錯運算,使得形成的碼圖不需要格式信息區域,因此與傳統...
6.3缺失值處理的傳統方法 9.6.4缺失值處理的現代方法 9.6.5本章小結 9.7為潛變數指定單位 9.7.1對標準誤的影響 9.7.2多組測量模型 9.7.3均值結構模型 9.7.4效應編碼法 9.7.5效應編碼法示例 9.8樣本量與統計功效 參考文 獻 ...
LDPC碼是麻省理工學院Robert Gallager於1963年在博士論文中提出的一種具有稀疏校驗矩陣的分組糾錯碼。幾乎適用於所有的信道,因此成為編碼界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它的性能逼近香農極限,且描述和實現簡單,易於進行理論分析和研究,解碼簡單且可實行並行操作,適合硬體實現。定義 任何一個(n,k)分組碼,如果其信息元與監督...
3) 儘可能避免與同一信息位直接相關的兩個分量編碼器中的校驗位均被刪除;4) 對於不歸零的編碼器,交織器設計時要避兔出現"尾效應" 圖案。在設計交織器時,應考慮具體套用系統的數據的大小,使交織深度在滿足時延要求的前提下,與數據大小一致,或是數據幀長度的整數倍。交織器和分量碼的結合可以確保Turbo碼編碼...
固定碼率編碼 通常固定碼率視頻編碼算法是通過利用緩衝器狀態改變數化器步長來實現的。當圖像細節豐富時,為了確保緩衝器不溢出,就得加大量化步長,減少編碼比特數,從而保證輸出碼流的碼率恆定。這是以犧牲視頻質量為代價的。因為加大量化步長會損傷圖像的高頻細節和低頻背景,甚至產生“塊效應”和圖像細節模糊現象。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