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監管機構研究》是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英娟。
基本介紹
- 作者:馬英娟
- ISBN:9787301115428
- 頁數:288
- 定價:28.0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構建現代政府監管機構、實現良好監管”為題,圍繞“什麼是政府監管機構”、“為什麼設立政府監管機構”、“如何設定政府監管機構”、“政府監管機構監管什麼”以及“政府監管機構如何監管”這五個問題展開論證。
目錄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現狀
三、 研究架構及邏輯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政府監管機構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什麼是政府監管機構
一、 監管的語義辨析
二、 政府監管機構的界定
三、 政府監管機構的性質
四、 政府監管機構的分類
第二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起源與發展:一種歷史性分析
一、 政府監管機構在美國的崛起和發展
二、 政府監管機構在英國的產生和發展
三、 日本政府監管機構的產生
四、 小結
第三節 政府監管機構產生的原因:一種合理性論證
一、 市場失靈:政府監管機構產生的前提
二、 市場失靈的解決機制:制度體系中政府監管機構的定位
三、 政府監管機構:相對於傳統行政部門的比較優勢
第四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憲法基礎
一、 立法授權
二、 分權原則
三、 權力制約
第二章 政府監管機構的建制理念與構建模式
第一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建制理念與原則
一、 建制理念
二、 建制原則
第二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設定模式
一、 與傳統行政部門合併型的監管機構
二、 獨立於傳統行政部門的監管機構
三、 隸屬於傳統行政部門的監管機構
四、 小結
第三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內部治理結構
一、 組織類型
二、 人事安排
三、 經費來源
第四節 政府監管機構間的權力配置模式
一、 橫向設計模式:分業監管和混業監管
二、 縱向設計模式:集權模式與分權模式
三、 合作監管:監管機構間的溝通和協商機制
四、 監管機構與反壟斷機構的關係
第五節 其他國家機關對政府監管機構的制衡機制
一、 立法機關的控制
二、 最高行政首長的影響
三、 司法機關的監督
第三章 政府監管機構的目標、職能與監管形式
第一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目標
一、 概說:公共利益理論和私人利益理論之爭
二、 政府監管機構的具體目標:公共利益的展開
三、 政府監管機構多重目標之間的優先順序
四、 政府監管機構多重目標之間的衝突及其解決
第二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職能
一、 經濟性監管職能
二、 社會性監管職能
第三節 政府監管機構的監管形式
一、 經濟性監管的形式
二、 社會性監管的形式
三、 發展趨勢:從單純的命令控制型監管到經濟激勵型監管的興起
第四章 政府監管機構的運作程式
第一節 總體框架
一、 監管程式的憲法基礎
二、 監管程式的一般規定
三、 監管程式理念的不斷完善:“形式合法”與“實質合法”
第二節 規章制定中的公眾參與機制
一、 概說
二、 公眾參與的方式
三、 參與者的選擇
四、 公眾參與的強度
第三節 監管影響評估程式
一、 概說
二、 法律根據
三、 適用範圍
四、 分析方法
五、 實際操作
六、 審查機關
七、 遭遇的批評
第五章 中國政府監管機構:現狀、問題與改革建議
第一節 中國政府監管機構的產生
一、 1949—1978年:計畫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全面控制
二、 1978—1993年:開放市場、轉變政府職能
三、 1993年至今:確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構建監管型政府
第二節 中國政府監管機構設定中的問題與改革建議
一、 設立依據問題
二、 機構定性問題
三、 設定模式問題
四、 權力配置問題
第三節 中國政府監管機構的職能界定問題與改革建議
一、 監管職能的政治化:問題
二、 經濟性監管職能的釐清
三、 社會性監管職能的加強
第四節 中國政府監管機構的運行程式與改革建議
一、 透明性問題:健全信息公開制度
二、 民主性問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
三、 科學性問題:引入監管影響評估機制
結語: 走向良好監管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