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扶貧開發績效評估研究》是2012年5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志龍、丁輝俠、韓恆、孫遠太。
基本介紹
- 書名:政府扶貧開發績效評估研究
- ISBN:9787516105344
- 頁數:280
- 定價:56.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5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鄭志龍、丁輝俠、韓恆、孫遠太編寫的《政府扶貧開發績效評估研究》對我國政府扶貧開發績效進行了分析,以期在評價的基礎上,總結我國政府扶貧開發中積累的主要成功經驗,然後指出制約扶貧開發績效的主要因素,*後期望從提高扶貧開發績效、提高扶貧人口各方面的福利出發,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內容簡介
《政府扶貧開發績效評估研究》突破了國內政府扶貧開發績效評估集中於資金的單項性評估,把扶貧開發保障機制評估和效果評估有機結合,實現了政府扶貧開發績效的綜合評估。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關研究
(一)貧困與扶貧的研究
(二)扶貧績效的研究
(三)文獻評論
三 研究架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評估方法
(四)內容安排
第二章 政府扶貧開發的組織評估
一 扶貧開發的組織體系
(一)我國的扶貧開發體系
(二)扶貧開發的組織結構
二 政府專職扶貧部門
(一)“三西”地區農業建設領導小組
(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三)其他政府專職扶貧部門
三 社會扶貧中的政府組織
(一)定點幫扶中的黨政機關
(二)東西協作扶貧中的政府組織
四 分析評估
(一)基本經驗
(二)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 政府扶貧開發的監測與瞄準評估
一 政府扶貧開發的監測系統
(一)扶貧開發監測系統的形成與發展
(二)貧困線的制定與演變
(三)監測對象及監測方法
(四)監測內容
(五)縣級扶貧監測體系
二 政府扶貧開發的瞄準對象
(一)區域瞄準
(二)縣級瞄準
(三)村級瞄準
三 分析評估
(一)基本經驗
(二)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政府扶貧開發資金管理評估
一 資金類型
(一)扶貧資金投入體系
(二)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二 資金來源
(一)開發式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來源
(二)大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來源
三 資金管理
(一)財政發展資金的管理
(二)以工代賑資金的管理
(三)信貸扶貧資金的管理
四 資金使用
(一)開發式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使用
(二)大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使用
五 分析評估
第五章 政府扶貧開發方式評估
一 體制改革推動的扶貧
(一)體制改革下的扶貧
(二)救濟式扶貧
(三)專項扶貧措施
二 大規模的扶貧開發
(一)開發式扶貧的實施
(二)緩解農村貧困的體制改革
(三)救濟式扶貧
三 新世紀以來的大扶貧
(一)大扶貧格局的形成
(二)大扶貧下的扶貧開發
(三)大扶貧下的農村救助
(四)大扶貧下的惠農政策
四 分析評估
(一)基本經驗
(二)存在的問題
第六章 政府扶貧開發目標實現狀況評估
一 “七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1986—1990)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二 “八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1991—1995)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三 “九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1996—2000)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四 “十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2001—2005)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五 “十一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2006—2010)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六 主要結論
第七章 政府扶貧開發對象受益評估
一 貧困程度評估
(一)貧困人口規模
(二)貧困發生率
(三)貧困深度和強度
二 貧困群體基本生活評估
(一)收入水平
(二)消費水平
(三)生活質量
三 貧困群體的生產生活保障評估
(一)基礎設施
(二)教育培訓
(三)醫療衛生
四 貧困群體的社會保障評估
(一)社會保障政策
(二)資金規模
(三)社會保障覆蓋面
(四)保障水平
五 貧困群體的市場參與程度評估
(一)外出務工
(二)工資性收入
(三)現金純收入
(四)農產品商品化率
(五)金融市場參與度
六 主要結論
第八章 政府扶貧開發資金績效評估
一 評估指標選擇與模型建立
(一)指標選擇依據
(二)指標選擇
(三)模型建立與數據來源
二 結果分析
(一)財政扶貧投入對貧困人口數量績效的影響
(二)財政扶貧投入對教育績效的影響
(三)財政扶貧投入對收入績效的影響
三 主要結論
第九章 政府扶貧開發的經驗與對策
一 政府扶貧開發的主要經驗
(一)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扶貧組織體系
(二)實現了扶貧方式的多重轉變
(三)建立了科學的監測系統與瞄準機制
(四)堅持了扶貧政策的連續性
(五)貧困群體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並重
二 政府扶貧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開發機制不完善
(二)扶貧開發瞄準率有待提高
(三)扶貧開發資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扶貧開發社會參與不足
(五)社會保障滯後,脫貧效果不穩定
三 對策建議
(一)動員和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參與扶貧,構建多元互動的政府扶貧開發組織體系
(二)增強瞄準的針對性,提高政府扶貧開發的效率
(三)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和監督,提高政府扶貧開發的綜合效益
(四)推進參與式扶貧,增強貧困群體自主扶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提高貧困線標準,貧困群體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政府扶貧開發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總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關研究
(一)貧困與扶貧的研究
(二)扶貧績效的研究
(三)文獻評論
三 研究架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評估方法
(四)內容安排
第二章 政府扶貧開發的組織評估
一 扶貧開發的組織體系
(一)我國的扶貧開發體系
(二)扶貧開發的組織結構
二 政府專職扶貧部門
(一)“三西”地區農業建設領導小組
(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三)其他政府專職扶貧部門
三 社會扶貧中的政府組織
(一)定點幫扶中的黨政機關
(二)東西協作扶貧中的政府組織
四 分析評估
(一)基本經驗
(二)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 政府扶貧開發的監測與瞄準評估
一 政府扶貧開發的監測系統
(一)扶貧開發監測系統的形成與發展
(二)貧困線的制定與演變
(三)監測對象及監測方法
(四)監測內容
(五)縣級扶貧監測體系
二 政府扶貧開發的瞄準對象
(一)區域瞄準
(二)縣級瞄準
(三)村級瞄準
三 分析評估
(一)基本經驗
(二)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政府扶貧開發資金管理評估
一 資金類型
(一)扶貧資金投入體系
(二)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二 資金來源
(一)開發式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來源
(二)大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來源
三 資金管理
(一)財政發展資金的管理
(二)以工代賑資金的管理
(三)信貸扶貧資金的管理
四 資金使用
(一)開發式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使用
(二)大扶貧模式下的資金使用
五 分析評估
第五章 政府扶貧開發方式評估
一 體制改革推動的扶貧
(一)體制改革下的扶貧
(二)救濟式扶貧
(三)專項扶貧措施
二 大規模的扶貧開發
(一)開發式扶貧的實施
(二)緩解農村貧困的體制改革
(三)救濟式扶貧
三 新世紀以來的大扶貧
(一)大扶貧格局的形成
(二)大扶貧下的扶貧開發
(三)大扶貧下的農村救助
(四)大扶貧下的惠農政策
四 分析評估
(一)基本經驗
(二)存在的問題
第六章 政府扶貧開發目標實現狀況評估
一 “七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1986—1990)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二 “八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1991—1995)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三 “九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1996—2000)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四 “十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2001—2005)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五 “十一五”扶貧工作目標評估(2006—2010)
(一)扶貧目標
(二)扶貧措施
(三)扶貧目標評估
六 主要結論
第七章 政府扶貧開發對象受益評估
一 貧困程度評估
(一)貧困人口規模
(二)貧困發生率
(三)貧困深度和強度
二 貧困群體基本生活評估
(一)收入水平
(二)消費水平
(三)生活質量
三 貧困群體的生產生活保障評估
(一)基礎設施
(二)教育培訓
(三)醫療衛生
四 貧困群體的社會保障評估
(一)社會保障政策
(二)資金規模
(三)社會保障覆蓋面
(四)保障水平
五 貧困群體的市場參與程度評估
(一)外出務工
(二)工資性收入
(三)現金純收入
(四)農產品商品化率
(五)金融市場參與度
六 主要結論
第八章 政府扶貧開發資金績效評估
一 評估指標選擇與模型建立
(一)指標選擇依據
(二)指標選擇
(三)模型建立與數據來源
二 結果分析
(一)財政扶貧投入對貧困人口數量績效的影響
(二)財政扶貧投入對教育績效的影響
(三)財政扶貧投入對收入績效的影響
三 主要結論
第九章 政府扶貧開發的經驗與對策
一 政府扶貧開發的主要經驗
(一)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扶貧組織體系
(二)實現了扶貧方式的多重轉變
(三)建立了科學的監測系統與瞄準機制
(四)堅持了扶貧政策的連續性
(五)貧困群體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並重
二 政府扶貧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開發機制不完善
(二)扶貧開發瞄準率有待提高
(三)扶貧開發資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扶貧開發社會參與不足
(五)社會保障滯後,脫貧效果不穩定
三 對策建議
(一)動員和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參與扶貧,構建多元互動的政府扶貧開發組織體系
(二)增強瞄準的針對性,提高政府扶貧開發的效率
(三)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和監督,提高政府扶貧開發的綜合效益
(四)推進參與式扶貧,增強貧困群體自主扶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提高貧困線標準,貧困群體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政府扶貧開發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