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廉租屋全稱政府廉租屋計畫(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是香港政府於1962年至1973年推行的建屋計畫,由工務司署設計及建築,建成後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至1973年,政府廉租屋歸入新成立的房委會管理,並與所有前屋建會廉租屋邨統一為“甲類屋邨”。
政府廉租屋的服務對象與徙置區和屋建會廉租屋邨不同,是為一些入息低微而不合徙置資格,又不合屋建會申請標準,居住於惡劣環境的人士提供穩定的居所,1970年代的申請資格為家庭月入不超過900元。另外,政府亦會抽出15%的單位分配予低薪公務員居住。另外,為簡化和加快廉租屋的申請和分配手續,屋宇建設委員會自1969年起將“政府廉租屋”和“屋建會廉租屋”的輪候冊二合為一,即將兩者統一處理。
徙置區主要安置受天災、火災、天台或山邊木屋清拆的民居,較少審核入住人士,對居民的改動或加建或占用走廊等行為亦較少理會。相反,廉租屋與現今的公屋一樣,都需要向有關當局申請才能得到分配,所以對各方面都有嚴格限制,包括門窗顏色設計、內籠間格、窗花鐵欄、電線、鐵閘安裝等,均需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府廉租屋計畫
- 外文名: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
大廈設計
現況
政府廉租屋邨列表
落成次序 | 屋邨名稱 | 地區 | 座數 | 落成年份 | 拆卸年份 | 現況 |
---|---|---|---|---|---|---|
1 | 觀塘(鯉魚門道)邨 | 7 | 1962年 | 1997年 | 已完成重建,成為鯉安苑 | |
2 | 19 | 1963年 | 1997年至2002年 | 已完成重建 | ||
3 | 13 | 1963年 | 2001年 | 已拆卸,成為亞洲高爾夫球會用地 | ||
4 | 7 | 1964年 | 2000年 | 已完成重建 | ||
5 | 山谷道邨 | 16 | 1964年 | 2001年至2002年 | 已拆卸,將成為港鐵觀塘線、東西線何文田站用地 | |
6 | 9 | 1967年 | 1998年至2003年 | 已完成重建 | ||
7 | 沙田坳邨 | 2 | 1967年 | 2002年 | 已完成重建 | |
8 | 黃竹坑邨 | 10 | 1968年 | 1988年至2009年 | 已拆卸,將成為港鐵南港島線車廠與車站用地 | |
9 | 8 | 1968年 | 1995年至2001年 | 已完成重建 | ||
10 | 元洲街邨 | 8 | 1968年 | 1994年至2000年 | 已完成重建 | |
11 | 葵興邨 | 5 | 1970年 | 1988年至1992年 | 已完成重建 | |
12 | 新界梨木樹 | 8 | 1970年 | 1994年至2000年 | 已完成重建 | |
13 | 11 | 1971年 | 1990年至1997年 | 已完成重建,土地重建成為高怡邨、高俊苑、高翔苑 | ||
14 | 葵芳邨 | 11 | 1971年 | 1985年至1997年 | 已完成重建 | |
15 | 6 | 1971年 | 1989年至2000年 | 已完成重建 | ||
16 | 葵盛東邨 | 9 | 1972年 | 1989年至2011年 | 大部份已完成重建,其餘重建進行中 | |
17 | 8 | 1972年 | 2001年 | 已拆卸,部份土地成為巴士總站,其餘未有發展 |
- 舊式政府廉租屋 = 58座
- 新式政府廉租屋(沒有獨立廁所)= 9座
- 新式政府廉租屋(有獨立廁所)= 76座
- 新式政府廉租屋(原徙置大廈第六型)= 6座
- 合計 = 14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