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政和縣白茶淵源極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為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區。政和白茶以茶政和大白茶品種為原料,所產政和白茶具有鮮純、毫香、涼爽的品質特徵。不僅具有解暑、退熱、降火、生津止渴功效,還具有降血壓、解毒、止泄、殺菌、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等功效。

2007年3月20日,經原國家質監總局正式批准對“政和白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和白茶
  • 產地名稱:福建省政和縣
  • 品質特點:鮮純、毫香、涼爽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7年第55號
  • 批准時間:2007年3月20日
產品特點,歷史淵源,產地環境,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政和大白茶,亦稱“政大”。茶樹無性系品種。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自然三倍體。植株高大,樹姿直立,分枝較稀。葉色深綠,富光澤,葉形橢圓,葉面隆起,葉質較厚。芽葉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三葉百芽重123.O克。花冠直徑4.3~6.2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開花不結實。抗寒性較強。春茶一芽二葉含茶多酚24.9%,胺基酸2.4%,咖啡鹼4.0%,兒茶素總量14.9%。適制紅茶和白茶,品質優。適宜在長江以南紅茶區和白茶區推廣。
政和白茶政和白茶

歷史淵源

作為中國白茶重要主產區,政和縣白茶淵源極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為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區,生產的銀針茶備受推崇,被文人譽為“北苑靈芽天下精”。宋徽宗政和年間(1115年),當時的關棣縣因進獻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棣為政和”。
政和白茶書法政和白茶書法
明朝,政和白茶產量已具相當規模,到了清朝時期,進入鼎盛。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邑知縣蔣周南有《詠茶》詩一首,述事甚詳:“叢叢佳茗被岩阿,細雨抽芽簇實柯;誰信芳根枯北苑?別饒靈草產東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賣,楚材晉用悵如何。”(註:政和別號東和)。清初政和縣產茶的盛況,連著名的北苑產區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僱傭一空,可能當時政和縣山區無茶行、茶莊的設定,一筐筐的茶葉被茶販運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這位知縣不禁生出無限感嘆。
迄至清鹹豐年間政和始有茶葉加工場所。《茶葉通史》載:“鹹豐年間,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廠,僱傭工人多至千計;同治年間,有數十家私營制茶廠,出茶多至萬餘箱”。特別是光緒五年(1879年),鐵山村發現政和大白茶(一說在鹹豐年間發現)並得以大量繁殖推廣,勤勞智慧的政和人民利用政和大白茶為原料,製作的各色名茶相繼問世,品質大幅度提高。
陳櫞專著《福建政和之茶葉》(1943年)述:“政和茶葉種類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與銀針,前者遠銷俄美,後者遠銷德國;次為白毛猴及蓮心專銷安南(即越南)及汕頭一帶;再次為銷售香港、廣州之白牡丹,美國之小鐘,每年總值以百萬元計,實為政和經濟之命脈”。民間流傳“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詢茶葉與銀針”之說。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國家對茶葉生產的扶持,政和縣茶葉生產得到發展,茶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產地環境

政和縣位於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主要是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境內最高峰達到1597米。平均氣溫在16度左右,平均年日照1907小時。政和境內大部分為山區丘陵地帶,海拔多在400~1000米,最高峰達1300餘米。但政和白茶主產區石屯、東平兩個鄉鎮的相對海拔高度在380米以下,所產的茶葉有獨特的高山特質,所制的白茶質量高。政和當地很有特色的建築就是板房、廊橋,以前白茶的萎凋,就是在這些通風良好的板房、廊橋內進行陰乾,故而對茶業形成一定的獨特優勢。
政和政和

生產情況

截至2010年,政和縣茶葉加工企業150多家。
政和白茶政和白茶
政和縣局面對政和茶產業廣闊發展空間,積極引導企業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建立無公害茶葉基地,示範帶動茶園標準化建設。
2010年,政和縣共有無公害茶園面積3萬畝,占全縣茶園面積的35%,改善茶園的基礎條件和生態環境。另外,政和縣還引導企業擴建改建廠房,更新改造設備,引進先進技術,不斷提高企業生產加工能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逐步完善產業政策,從產業規劃、產品保護、商標管理、市場行銷等方面,為茶產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產品榮譽

2002年,該縣白牡丹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白牡丹城牌白茶在中國(福建)茶葉博覽會上獲金獎。
政和白茶政和白茶
2009年3月,政和白茶躋身地理標誌產品之列。

地理標誌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政和白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即日起對政和白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域保護範圍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海拔高度200米至800米;土壤為紅壤和黃壤;土壤有機質≥2.5%;土壤pH值4.5至6.5。
(二)栽培管理。
1、育苗:選取母樹上紅棕色、半木質化、健壯枝條作為插穗,扦插育苗時間在9至12月。
2、定植:
(1)單行條栽或雙行條栽;
(2)定植密度≤6萬株/ha。
3、施肥:
(1)每隔二年,結合秋、冬季土壤深翻施有機肥≥37500千克/公頃或施餅肥≥1500千克/公頃。
(2)幼齡茶園施純氮75千克/公頃至150千克/公頃,N.P.K比例按1∶1∶1施用。投產茶園施純氮300千克/公頃至450千克/公頃,N.P.K比例按3∶1∶1施用。
4、茶樹修剪:幼齡茶樹進行3至4次定型修剪;投產茶園適時輕修剪;衰老茶園進行重修剪或台刈,時間在立春前或春茶後。
(三)鮮葉採摘。
每年春、夏、秋各季採摘。春茶在春分至穀雨前後採摘,夏茶在小滿至夏至採摘,秋茶在小暑至秋分採摘。白毫銀針鮮葉採摘標準為單芽,白牡丹鮮葉採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按“九不採”原則進行採摘,即雨天不採、露水未乾不採、細瘦芽頭不採、紫色芽頭不採、空心芽不採、損傷芽頭不採、病蟲傷芽頭不採、開裂芽頭不採、病蟲害引起芽葉彎曲等畸形芽不採。
(四)加工工藝。
工藝流程:鮮葉→萎凋→烘焙→毛茶。
在晴好天氣條件下進行加工,掌握“兩個時機”和“四個動作”。“兩個時機”即:
1、萎凋時機,溫度在20℃至25℃,相對濕度在70%至75%,歷時48至60小時,萎凋葉含水率最終控制在8%至9%;
2、並篩時機,當萎凋葉含水率達30%至50%時進行並篩,以利於形成政和白茶特有的葉態。
3、“四個動作”即:
(1)攤涼厚度均勻適中,互不重疊,不影響水分蒸發;
(2)攤涼動作要輕,避免損傷鮮葉,造成紅變;
(3)據天氣、溫度、濕度和風力情況,通過車間百葉窗,調節風力、溫度和濕度;
(4)天氣轉為悶熱時,為防止萎凋葉紅變,應及時轉入烘焙工序。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色:
(1)白毫銀針:
外形:單芽肥壯,滿披茸毛,色澤銀白或灰白。內質:香氣清純,毫香明顯;滋味清甜鮮爽,毫味足;湯色淡黃,明亮。葉底:勻整,明亮。
(2)白牡丹:
①特級白牡丹:
外形:葉抱芽,芽葉連枝,葉緣垂卷,毫心肥壯銀白,毫多而顯,葉色灰綠或翠綠,葉背有茸毛。內質:香氣清鮮濃郁,毫香明顯;滋味清甜純爽,毫味顯;湯色杏黃,明亮。葉底:毫心多,葉張嫩,芽葉連枝,色澤嫩綠、明亮。
②一級白牡丹:
外形:芽葉連枝,勻嫩,尚勻整,葉緣垂卷,略有破張,毫心銀白,毫心顯,葉色灰綠或暗綠,部分葉背有茸毛。內質:香氣清鮮純正,有毫香;滋味尚甜、純正,有毫味;湯色淺黃,較亮。葉底:毫心尚顯,葉張柔軟,葉脈微紅,尚亮。
③二級白牡丹:
外形:部分芽葉連枝,破張較多,有毫心,毫心稍瘦,葉張尚嫩,色澤暗綠,稍帶少量黃綠葉及暗褐葉。內質:香氣尚清鮮純正,略有毫香;滋味尚鮮純,略帶青澀回甘;湯色深黃尚明亮。葉底:少量毫心,葉脈淺紅。
2、理化指標:水分:≤6.50%;碎茶:≤6.00%;粉末:≤1.50%;水浸出物(以乾基計):≥30.00%;可溶性胺基酸總量(以乾基計):≥2.50%;咖啡鹼:≥2.70%;灰分(以乾基計):≤7.00%。

專用標誌使用

政和白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省政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