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村(雲南省昭通市龍海鄉放牛村)

放牛村(雲南省昭通市龍海鄉放牛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放牛村,地處龍海鄉東北,距龍海鄉政府所在地6.50公里,到龍海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彝良縣57公里。東鄰牛街鎮水田鄉,南鄰龍海行政村,西鄰龍海行政村,北鄰牛街鎮三合鄉。轄放牛、大灣、龍塘、發地、營包、大寨、瓦廠、大包、乾田、茶元、新田、黃泥、小壩、中壩、五穀、山腳、中廠、丁坪、鍋廠19個村民小組。,有,其中農業人口3310人,勞動力17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3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牛村
  • 隸屬: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龍海鄉
  • 現有農戶:772戶
  • 鄉村人口:331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特色產業,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和困難,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2.90平方公里,海拔1,372.70米,年平均氣溫9.80℃,年降水量828.9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薯類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425.00畝,人均耕地1.4畝,林地21,990.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24.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2.05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25.00畝,人均耕地1.38畝,主要種植玉米、薯類等作物;擁有林地21,99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4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3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98.00畝;荒山荒地6,732.00畝。有煤、竹筍烤菸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66戶通自來水,有400戶飲用井水,有3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2.1%)。有76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7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0戶(分別占總數的30.4%和8%)。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6.50公里。全村拖拉機4輛,機車32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7戶;建有小水窖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8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24.1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8.68萬元,占總收入的57.4%;畜牧業收入 205.66萬元,占總收入的2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600頭,肉牛99頭,肉羊106頭);林業收入57.49萬元,占總收入的12.9%;第二、三產業收入96.1萬元;工資性收入156.2萬元,占總收入的30.1%。農民人均純收入1146.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3人(占勞動力的12.8%),在省內務工109人,到省外務工9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72戶,共鄉村人口3310人,其中男性1839人,女性1471人。其中農業人口3310人,勞動力1775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其中漢族3295人,苗族15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4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2%;享受低保386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6.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占農戶總數的0.1%。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3,03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9人,距離龍海中學6.5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98人,其中小學生565人,中學生13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竹筍、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44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990個(勞均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0萬元,有固定資產10.6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33人,黨員中男黨員29人,女黨員4人。 團員78人。

發展重點和困難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建設差:該村交通閉塞,8個自然村19個農業社,其中就有15個農業社未通公路,連農業必須的運輸都無法進行;信息閉塞,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地方連行動電話都無法撥打;全村房屋大多還是土木結構,並破爛難居,無運輸車輛,且離當地的集市、車站太遠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改善。
2、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該村雖有學校3所,教師19人,但因教學設備不夠健全,教師無法按要求施教,學生則不能真正受到新的教育方式,"素質教育"還是停滯於以前石板的應試性教育上,不能擴展思路,無法領會更多知識;在醫療衛生方面,村醫院設備太差,藥物不全,況且又無專業性的醫生,農民病急無法救治,到鄉衛生院路途遙遠,且無車輛乘坐,此是一重大問題。
3、人畜飲水:該村轄19個村民小組,其中就有15個村民小組未通自來水。全靠一些淺井水作飲用,且衛生程式較差,有的甚至在很遠的地方或挑或背的弄來少量清水過生活,這是較為重大的農民困難問題。 要解決以上困難需投入大量資金,該村又屬貧困村,故再次體現了經濟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充分發展煤礦等自然資源;
2、種植業:計畫發展竹產業2800畝,種植蠶桑450畝,種植茶葉200畝,種植魔芋1000畝;
3、養殖業:計畫發展豬2700頭,牛220頭,雞9000隻;
4、勞務經濟:計畫每年轉移勞動力477人。 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194元增加到1477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