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蟲軟泥

放射蟲軟泥

放射蟲軟泥 ,是以浮游生物放射蟲的遺骸為主要組成成分的矽質軟泥。放射蟲軟泥是赤道地區的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射蟲軟泥
  • 外文名:radiolarian ooze
  • 顏色:暗灰或灰綠色
  • 實質:矽質軟泥
基本信息,特徵,分布區域,沉積類型,形成原理,形成條件,研究意義,

基本信息

放射蟲軟泥,是指浮游放射蟲死亡後的遺骸沉積海底而形成的軟泥。這類軟泥含有大量外形美觀、構造複雜的放射蟲骨針。放射蟲軟泥為暗灰或灰綠色的矽質軟泥,含非晶質氧化矽及少量CaCO3,還常含有有孔蟲等。

特徵

1、遠洋沉積。
2、軟泥中放射蟲殼的含量高,通常在50%以上。

分布區域

放射蟲軟泥基本形成於赤道大洋盆地,往往蓋在洋殼的玄武岩層之上。現代海洋中的放射蟲軟泥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東太平洋地區,也見於一些具有豐富營養和矽質生物生產率高的赤道附近的上升流區域。少數陸緣海盆也有。

沉積類型

生源-陸源深海沉積。

形成原理

放射蟲的遺骸等細粒沉積物從上覆水體中緩慢沉降形成。

形成條件

放射蟲軟泥的沉積環境相對單一,唯一必須滿足的條件是海洋表層的高生產力。

研究意義

放射蟲軟泥沉積於現代大洋盆地和消失於造山帶的古代海盆,是連線現代遠洋沉積與古代遠洋沉積、現代海水化學與古代海水化學、現代高生產力帶與古代高生產力帶之間的橋樑,因此,研究放射蟲軟泥的形成條件、形成時間以及形成的構造環境,對於研究古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