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原發效應(radiogenic effect)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出自《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射原發效應
- 外文名:radiogenic effect
- 所屬學科:放射醫學與防護
- 公布時間:2014年
放射原發效應(radiogenic effect)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出自《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第一版。
放射原發效應(radiogenic effect)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出自《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第一版。定義電離輻射誘發靶細胞和靶組織所產生的直接生物效應。出處《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第一版。1...
因為各種電離輻射的原發作用都是產生離子對,因此各種電離輻射的基本生物效應都相似。然而,有些射線每單位(行程)吸收的能量所引起的損傷卻要大一些,這種效應是直接地與射線的LET有關,即與致電離粒子或射線在單位行程上釋放出來的能量的...
指影響到受照射者後代的效應。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 (1)確定性效應(Non-stochastic Effect)又稱非隨機效應。這類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呈正比相關,並可能存在著劑量域值,如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和輻射致不孕症等。(2) 隨機效應(...
(1)確定性效應(Non-stochastic Effect)又稱非隨機效應。這類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呈正比相關,並可能存在著劑量域值,如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和輻射致不孕症等。(2) 隨機效應(Stochastic Effect)這類效應發生的發生幾率與受照射劑量成正比...
《電離輻射源與效應》是1996年5月在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冷瑞平。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是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1994年報告,包括該委員會向聯合 國大會提交的報告和二個科學附屬檔案,總標題為《電離輻射源與...
遠期輻射效應(lateradiation effect)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核醫學名詞。定義 在照射後較長時間、甚至幾代之後才表現出來的輻射效應。包括隨機性效應(如致癌、白血病和遺傳損傷)和確定性效應(如白內障、壽命縮短及暫時性...
早期輻射效應是核爆炸頭10幾秒內放出的中子和γ射線對生物體、電子器件和其它物體的殺傷破壞作用及效果。由於中子和γ射線具有很強的貫穿能力,又稱貫穿輻射效應。早期核輻射主要由彈體核心反應產生,或從裂變產物中釋放,或由中子與空氣...
局部輻射效應是生命機體或電氣設備的局部受到α、β、γ射線輻射作用時,根據照射劑量、照射方式以及效應反應表現的情況。輻射生物學效應分類 (一)按照射方式分 1.外照射與內照射(externalandinternalirradiation):輻射源由體外照射人體...
《醫學輻射防護學(第2版)》是強永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可作為醫藥院校各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管理部門放射防護培訓教材以及臨床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的參考用書,同時,也可供備考中國...
人造放射源 種類很多,特別在醫用方面,如X射線、γ射線、放射性核素等用於診斷、治療和科學研究。還有核能工業,如核電站反應堆以及核武器和核動力衛星等。生物效應 放射性的生物效應不與能量大小成比例,而是取決於能量在機體中經過的距離...
放射生物效應 放射生物效應(radiobiological effect)是2019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 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物理學名詞》第三版。
B.8 線性平方模型(linear-guadratic model):在劑量效應關係研究中假定輻射致癌效應一部分與劑量成正比(線性項),--部分與劑量的平方成正比(平方項);低劑量照射時以線性項為主,高劑量時以平方項為主。線性項與平方項的劑量貢獻相等時...
輻射致癌效應(radiation-induced cancer effect)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出自《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第一版。定義 電離輻射照射引起的在受照者軀體上發生癌症的情況。它起源於單個受損傷的細胞,是輻射隨機性效應之一。目前假定...
慢性放射效應 慢性放射效應(chronic radiation effect)是2019年公布的燒傷學名詞。定義 低劑量率長期照射,隨著照射劑量增加,逐漸積累,經歷較長時間表現出來的效應。出處 《燒傷學名詞》第一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可以利用動物進行一些輻射效應的真實實驗,並在實驗中除輻射照射外,其他所有因素均可保持一致,但由於輻射生物作用效應不同,這些實驗數據難以有效地套用在人體上。尤其當有些受輻射傷害的人體在先前已患有某種疾病時,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