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gōng
![攻 攻](/img/2/bc8/nBnauITO0ETMwkjYygTY4cTM3ETNjhjYiNzYmlTYzQTN0cjY0MmYllTMy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攻 攻](/img/f/887/nBnauMmZkN2MxEGOjVWOhZGZzEDOyIDMwU2YzkDZyYTMkFGM0YmY3gDMzA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簡體部首:攵,
部外筆畫:3,
總筆畫:7
筆順編號:1213134
漢字演變
漢字演變
基本字義
打擊,與“守”相對:~擊。~占。~取。~心。~關。~陷。
指責,駁斥:~難(nàn)。群起而~之。
治病:以毒~毒。
致力學習或研究:~讀。~書。專~醫學。
詳細字義
動詞
1、形聲。從攴(pū),從工,工亦聲。“工”意為“土木工程作業”。“攴”指“搞”、“執行”。“工”與“攴”聯合起來表示“在敵城外圍進行土木工程作業(如建造雲梯以登敵城、挖掘地道穿過城牆、堆壘土阜以居高臨下、挖掘臨時河道準備引水淹城等)”。本義:為奪取敵城進行土木工程作業。引申義:為實現目標進行艱苦努力(如“攻讀博士學位”、“技術攻關”、“攻玉”等)。
2、同本義(與“守”相對)。[assail;attack;assault]。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孫子·謀攻》;
子曰:“非
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論語·先進》;
3、奪、取
又如:攻車(古代的一種兵車。用於進攻);攻鈔(攻打劫掠);攻圍(攻敵時切斷敵人要塞與外界的交通,予以四面包圍);攻無不取(只要進攻,必能奪取)。
4、指責 [censure;accuse;blame;bring charge against;rail at]。
五曰攻,六曰說。——《周禮·太祝》。註:“以辭責之。”
又如:攻瑕指失(批評缺點,指出失誤);攻瑕索垢(批評不足,尋找缺點);攻摘(批評指摘)。
6、引申為以藥物治療疾病 [cure]。
7、推、迫、使得
又如:
攻療(治療);攻治(醫治);
攻熨(原指以藥物炒熱敷患處,散寒止痛。引申為改正);攻瀉(飲服烈性藥物使之宣瀉)。
8、致力研究,專心從事 [assiduously study;specialize in]。
又如:攻苦食淡(致力於勤苦之事,食用無味之物。引申為艱苦自勵,一心求學);攻苦(從事於勞苦之事。多指苦心求學);攻習(攻讀;奮力學習)。
10、治理,加工 [administer、process、work]。
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呂氏春秋·上農》
賢第新成,攻堅。——《漢書·董賢傳》
11、磨,雕琢:又如:攻玉(琢磨玉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2、越過、超過:進攻(進一步超過)
形容詞
通“功”。器物精好堅利 [firm]。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詩·小雅·車攻》
先者難為知,而後者易為攻也。——《淮南子·原道》
又如:攻牢(堅固);
攻致(堅固緊密);攻完(堅固完好)。
名詞
易攻伐以治我國,攻必倍。——《墨子·非攻下》
常用詞組
攻必克,守必固gōng bì kè,shǒu bì gù
【ever-victorious and impregralle】軍隊的一種素質。意為軍隊進攻就一定能攻打下來,防守就能堅決守住。
攻城打援gōngchéng-dǎyuán
【wipe out the supporting forces while taking the city】以
攻城為誘餌,實則準備消滅來援之敵的作戰方法。
攻錯gōngcuò
【overcome one's mistakes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mistakes】琢磨玉石。後來用以比喻拿別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詩·小雅·鶴鳴》
攻打 gōngdǎ
⑴【fall upon;attack】:
軍事力量進攻、襲擊。
攻打敵人的
橋頭堡。
⑵【take an offensive】:衝擊,尤指對城堡或者防守的陣地發起
軍事衝鋒或者猛攻。
攻打太原。
攻讀gōngdú
⑴【specialize in】:專攻,主修一門學科以便獲得該學科的學位和文憑。
他正在哈佛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⑵【diligently study】:勤勉地讀書、學習或研究。
十年堅持攻讀馬列著作。
攻關gōngguān
⑴【storm a strategic pass】:攻打
關隘。
攻關斬將,
勢如破竹。
⑵【brainstorm】:集中力量研究、攻克某一課題或項目。
攻關莫畏難,苦戰能過關。
攻擊 gōngjī
⑴【launch an offensive;attack】:發起或發動進攻,發動總攻擊,天空划過幾顆紅色的
信號彈,攻擊開始了。——
茹志娟《百合花》
⑵【strike】:對……發動
軍事進攻。
機群在攻擊目標之後安全返回。
⑶【attack】:激烈指責;中傷。
不準進行人身攻擊。
攻擊行為gōngjī xíngwéi
⑴【aggression】心理生物學能力的一種形式,或者是先天性的,或者是由於受挫而引起的反應,或者因受挫而加強,表現行為。
⑵公開的破壞、打架、加痛苦於人、性暴行或強行奪取。
⑶隱蔽的敵對態度、妄想占有或貪心。
攻堅 gōngjiān
⑴【assault strong defensive installation;storm fortifications】:攻打強敵或敵人的堅固防禦工事。
攻堅部隊。
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柔,怠惰),乘瑕則神。——《管子·制分》
⑵【surmount technical difficulty】:花大力氣去突破科學、生產技術上的難題。
地震預報是科學攻堅的重要項目。
攻堅戰gōngjiānzhàn
【storming of heavily fortified positions】進攻敵方堅固防禦工事的作戰。
攻訐gōngjié
【rake up sb.'s past and attack him;flay;censure】揭發他人的過失或隱私而加以攻擊(多指因個人或派系利害矛盾)。
攻克 gōngkè
⑴【capture】:攻下城鎮、據點,攻克敵軍據點。
⑵【overcome】:戰勝,攻克技術難關。
攻略gōnglüè
【storm and capture】進攻占領
攻難gōngnàn
【impeach】責難,責備控告。
攻破gōngpò
【break-through;breach】攻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gōngqíwúbèi,chūqíbùyì
【take sb. by surprise;catch a weasel asleep】趁敵沒有防備時加以攻擊,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措手不及的突然攻擊。
在
戰術上,我們要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使敵人來不及組織力量抵抗。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gōngqíyīdiǎn,bùjíqíyú
【attack sb. for a single faul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whole】把矛頭對準對方的某一點,其他情況概不過問
對人要全面考查,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攻取gōngqǔ
⑴【storm and capture;attack and seize】:攻打並占領
攻取據點
⑵【dig out】:開採提取
攻勢gōngshì
⑴【offensive】:進攻的態勢
採取攻勢
⑵【push】:組織好的強大
軍事行動,春季攻勢終於在俄國
戰場開始。
攻守gōng-shǒu
【offend and defend】攻擊和守衛
攻守同盟gōng-shǒu tóngméng
⑴【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lliance】: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在戰時聯合進攻或防衛。
⑵【pact to shield each other】:現在常用來比喻當事人相互串通,互不揭發,你們訂了
攻守同盟嗎?怎么都不肯說?
攻書gōngshū
【deligently study】勤勉讀書
入學攻書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gōngwúbùkè,zhànwúbùshèng
【all-conquering;evervictorious】軍隊的一種素質。意為進攻,沒有攻不下的;作戰,沒有不取得勝利的,
百戰百勝。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捍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
長城。
攻襲gōngxí
【surprise attack】進攻、襲擊。
攻襲敵陣
攻下ōngxià
⑴【capture】:占領、奪得。
國王的軍隊攻下了該城。
⑵【take】:見“攻克”
⑶【overcome】:打敗
攻陷 gōngxiàn
【capture】攻克敵人防禦工事。
攻心 gōngxīn
【make a psychological attack;capture the mind】從精神或思想上瓦解對方,使其心服,用兵之道,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
攻心戰
攻占gōngzhàn
【attack and occupy】通過攻擊而占據,攻占敵人碉堡。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𠀤音公。《說文》擊也。《博雅》伐也。《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又《類篇》一曰治也。《書·甘誓》左不攻於左。《傳》治也。《論語》攻乎異端。
又《詩·小雅》我車旣攻。《傳》攻,善也。《朱傳》攻,堅也。
又心為物慾所侵曰攻。《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眾。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傳》攻,猶作也。
又《博雅》攻,𩋆也。
又姓。《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義同。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又《韻補》葉姑黃切。《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說文》從攴作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