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出自《呂氏春秋·振亂》。意謂進攻喪失道義的人,討伐背逆正義的人,則美好的命運莫大於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
- 出處:《呂氏春秋·振亂》
- 釋義:進攻喪失道義的人,討伐背逆正義的人,則美好的命運莫大於此
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出自《呂氏春秋·振亂》。意謂進攻喪失道義的人,討伐背逆正義的人,則美好的命運莫大於此。
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出自《呂氏春秋·振亂》。意謂進攻喪失道義的人,討伐背逆正義的人,則美好的命運莫大於此。...
《呂氏春秋》便對此進行了批駁:“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之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務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振亂》)《呂氏春秋》主張興“義兵”,“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著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遠,得民...
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窮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凡人之所以惡為無道、不義者,為其罰也;所以蘄有道,行有義者,為其賞也。今無道、不義存,存者,賞之也;而有道、行義窮,窮者,罰之也。賞不...
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窮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凡人之所以惡為無道、不義者,為其罰也;所以蘄有道,行有義者,為其賞也。今無道、不義存,存者,賞之也;而有道、行義窮,窮者,罰之也。賞不善而罰善,欲民之治也,不亦難乎?故亂...
《呂氏春秋》便對此進行了批駁:“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之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務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振亂》)《呂氏春秋》主張興“義兵”,“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著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遠,得民...
《呂氏春秋》便對此進行了批駁:“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之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務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振亂》)《呂氏春秋》主張興“義兵”,“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著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遠,得民滋眾,...
秦孝公薨,惠王立,以此疑公孫鞅之行,欲加罪焉。公孫鞅以其私屬與母歸魏,襄疵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卬也,吾無道知君。”故士自行不可不審也。鄭平於秦王,臣也;其於應侯,交也。欺交反主,為利故也。方其為秦將也,天下所貴之無不以者,重也。重以得之,輕必失之。去秦將,入趙魏,天下所...
孟子曰:“仲子①,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孟子說:“陳仲子,(如果)不合道理地把齊國送給他,他不會接受,人人都相信這一點,(不過)這只是拒絕一筐飯、一碗湯那樣的小義罷了。人的罪過沒有比不講親屬君臣尊卑關係更...
公孫鞅的功勞不是不大,可他就是沒有立足的地方,寸步難行,這是由於他不義的緣故。第四部分 原文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於百姓也;郊望褅嘗①,非求福於鬼神也。山致②其高,而雲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溝防不修...
一為通過乾支變化規律,澄明應然之域,又多以佛理參悟,圓賅三宗,導人向善,指出通向人類理想之途不可廢,功莫大焉,善莫大焉!說到這裡,想起我最初欲拜先生為師之念,目的卻只在於提高卦技耳,雖不同於好作驚怪之論以炫於世之徒,又或是好奇之心使然,但每每想起拘於小隅之態,真是慚愧之至。所謂君子...
孟子曰:「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
《呂氏春秋》便對此進行了批駁:“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之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務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振亂》)《呂氏春秋》主張興“義兵”,“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著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遠,得民...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原文翻譯 孟子說:“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 快樂。盡力按恕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本篇賞析 “萬物皆備於我矣”作為一句名言,被認為是典型的主觀唯心 主義哲學觀。這裡面的是與非不在我們關心的...
今右賢王離其國,將眾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來近塞,捕殺吏卒,驅保塞蠻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轢邊吏,入盜,甚敖無道,非約也。其發邊吏騎八萬五千詣高奴,遣丞相潁陰侯灌嬰擊匈奴。”匈奴去,發中尉材官屬衛將軍軍長安。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見故群臣,皆賜之。舉功行賞,諸民里賜牛酒...
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15 這章說父母有行的差...
孟子曰:「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
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解釋】 曾子說∶“像...
無論是社會結構、文化結構、心理結構、自然結構,凡是與道相諧調的,與大自然的基本節律相諧調的,同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的東西,就是美的;而那些違反自然本性的東西,就是無道的,醜惡的。道學之美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即與道一體化的境界,它以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為導向,以悟道的靈性來激發文學藝術...
(三十四)孟子曰:“仲子①,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三十五)桃應問曰①:“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十惡俗稱“十惡不赦”。中國古代十種為常赦所不原的重大犯罪。一為謀反,二為謀大逆,三為謀叛,四為惡逆,五為不道,六為大不敬,七為不孝,八為不睦,九為不義,十為內亂。自秦及以後逐漸形成,北齊時始定重罪十條:一反逆,二謀大逆,三叛,四降,五惡逆,六不道,七不敬,八不孝,九不義,十...
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便詢問他被殺的原因,並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他們準備規勸晉靈公,士季說:“如果您去進諫而國君不聽,那就沒有人能接著進諫了。讓我先去規勸,他不接受,您就接著去勸諫。”士季去見晉靈公時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禮三次,晉靈公假裝沒有看見他),到了屋檐下,晉靈...
第九章無道而爭,必致危亡 第十章治民有度 第十一章以鄰為壑,仁者所惡 第十二章誠信為本 第十三章好善優於天下 第十四章去就之道 第十五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第十六章不教亦教 卷十三盡心上 第一章盡心知命 第二章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第三章求與得 第四章恕行近仁 第五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
明主之道,臣不得兩諫,必任其一;語不得擅行,必合其參;故奸無道進矣。類柄 官之重也,毋法也;法之息也,上闇也。上闇無度則官擅為,官擅為故奉重無前,奉重無前則征多,征多故富。官之富重也,亂功之所生也。明主之道,取於任,賢於官,賞於功;言程、主喜俱必利,不當、主怒俱必害,...
他們捨得一身剮,定要把無道的昏君拉下馬。下片側重表現在神勇的義軍面前,唐朝官僚大臣與封建皇帝驚慌失措的狼狽相,從而反襯出義軍的勇猛頑強以及洋洋自得的情狀。在槍舞劍揮之中,唐朝君臣膽戰心驚,紛亂如麻。情急之下,更是沒個主張,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四處潰竄,狼狽不堪。義軍終於攻占了...
夫人之所以惡為無道不義者,為其有罰也;所以勉為有道行義者,為其有賞也。今無道不義者赦之,而有道行義者被妎音害而不賞,欲人之就善也,不亦難乎?世有賢主秀士肯察此論:人怨者,非不接人也;神怒者,非不事神也;巧佞甚,人愈怨;淫祀盛,神益怒。君道篇 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能養天...
殺無罪之民,而養無義之君,害莫大焉;殫天下之財,而澹④一人之欲,禍莫深焉。使夏桀、殷紂有害於民而立被其患,不至於為炮烙;晉厲、宋康行一不義而身死國亡,不至於侵奪為暴。此四君者,皆有小過而莫之討也,故至於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邪,而長海內之禍,此大倫⑤之所不取也。所為立君者,...
若懷禽獸,加無道於臣,則單于長嬰大罪,必遁逃遠舍,不敢近邊。沒一使以安百姓,國之計,臣 之願也。願送至庭。”上以示朝者,禹復爭,以為吉往必為國取悔生事,不可許。右將軍馮奉世以為可遣,上許焉。既至,郅支單于怒,竟殺吉等。自知負漢,又聞呼韓邪益強,遂西奔康居。康居王以女妻郅支...
聖王托於無敵,故民命敵焉。群狗相與居,皆靜無爭。投以炙雞,則相與爭矣。或折其骨,或絕其筋,爭術存也。爭術存,因爭;不爭之術存,因不爭。取爭之術而相與爭,萬國無一。凡治國,令其民爭行義也;亂國,令其民爭為不義也。強國,令其民爭樂用也;弱國,令其民爭競不用也。夫爭行義樂用與...
書中還收錄了作者對治國安邦的見解,比如“短莫短於苟得”、“後令繆前者毀”、“足寒傷心,人怨傷國”、“有道則吉,無道則凶。吉者百福所歸,凶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鐘”。這些對於君王治理國家,以及人們參與政治都有一定的啟發。作者還闡述了處世為人的道理,“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