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姓(改(姓氏))

改姓(姓氏)

改(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改氏先祖為麥加人改住,改住之後裔改姓“改”。其姓初期見於康熙年間北京牛街的社會活動家改弼廷。故其姓應是由“名改姓”而來,或為求仕入官者的賜姓。改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以及京津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改姓
  • 外文名:無
  • 解釋:麥加人改住
  • 來源:源於回族
簡介,起源,源流一,源流二,分布,名人,改弼廷,改光宗,改筠,改琦,

簡介

[改、攺,讀作gāi(ㄍㄞ),不可讀作gǎi(ㄍㄞˇ)]
改姓

起源

源流一

源於回族,屬於以名為姓漢化為氏。回族改氏,其先祖為麥加人改住,改住之後裔改姓“改”。其姓最初見於清朝康熙年間居北京牛街的社會活動家改弼廷。故其姓應是由“名改姓”而來,或為求仕入官者的賜姓。
京、津一帶在歷史上乃是帝王居住之地,許多回族人也移居於此,並把各地的姓氏帶入京城。其中的改、穆、回、丹、羊、佘、韋、薛、馮、伊、容、柏、雲、顏、常、仉、錢、居、來、古等姓氏是京、津地區回族的主要姓氏。

源流二

源於滿族,屬於以名為姓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泰楚嚕氏,亦稱太楚魯氏、台褚勒氏、泰楚拉氏,滿語為Taicuru Hala,傳說為穢貊族後裔東海庫爾喀部庫雅喇人,明朝時期稱“兀良哈”,世居渾春(今吉林琿春)、音楚(今俄羅斯克拉斯基諾南部波謝特灣)等地,後多冠漢姓為改氏、楚氏、邰氏、盧氏、泰氏、魯氏等。

分布

改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主要分布在回族、滿族之中,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千三百七十四位。
回族中的改姓,初期見於康熙年間居北京牛街的社會活動家改弼廷。改氏先祖為麥加人,故其姓應是由“名改姓”而來,或為求仕入官者的賜姓。改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

名人

改弼廷

(生卒年待考),回族,北京人。著名清朝康熙年間北京牛街社會活動家。

改光宗

(生卒年待考),回族,字昭來,順來人(今山西黎城)。著名清朝將領。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考取武舉人,次年(公元1730年)考取進士,由侍衛官松江參將,母卒於任,遂葬於松江。後任壽春鎮總兵,捕匪山中,以勞疾卒,遺疏請入華亭籍,詔許之,遂舉家遷至松江。

改筠

(生卒年待考),回族,字紹賢,改光宗之子;松江人(今上海)。著名清朝官吏。改筠曾任松江海防提督衙門書辦,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因替《天方至聖實錄》作序而涉入“海富潤事件”,結果被下大獄,全家也被查抄。

改琦

(公元1773~1828年),回族,字伯蘊,號香白,又號七薌、玉壺山人、玉壺外史、玉壺仙叟等,改筠之孫;松江人(今上海)。著名清朝書畫家。改琦遠祖為西域人,於元朝時入居中原,明清兩代世居宛平(今北京),曾祖父改光宗曾一度任松江(今屬上海)參將,遂入籍於此。
明清以來,松江地區文人薈萃,書畫鼎盛,改琦從小耳濡目染,深受影響,青少年時就在藝術上取得一定成就。稍長,結交地方名人,如王芑孫、李廷敬、李筠嘉等,詩、書、畫上得到指點,開闊了眼界,名聲漸著,慕名索畫者接踵而至,作品不但在江浙一帶備受推崇,而且還得到京師的王公貴族、官僚文人的讚許。Dangshi與改琦交往的有錢杜、蔣寶齡、陳文述、陳鴻壽等畫家、鑑賞家和文學家,相互唱和、切蹉畫藝。改琦先後到過上海、杭州、吳興、蘇州、常熟、無錫、金陵、宜興、溧陽、當塗、揚州、袁浦諸地。外游期間,與所到之處的文人、畫家均有書畫應酬、詩詞贈答,並遊山玩水,領略江湖名勝,使其視野、胸襟得到了開拓和豐富,對其藝術創作有一定的影響。改琦善畫人物、花竹,尤以仕女畫最為著名,數量較多。曾畫《紅樓夢圖詠》五十幅,鐫版行世,筆下仕女形象柔弱削瘦,別具風格。其花鳥、山水、蘭竹等,吸取前人之長,亦有一定造詣。代表作有《張夫人曉窗點黛圖》、《元機詩意圖》等。能詩詞,有《玉壺山房詞選》問世。其子改小薌、孫改再薌均能畫,畫風尚能相似。改琦還擅長仕女畫,對當時和後期都有一定的影響,由於改琦的提領,使晚清時期仕女畫風靡一時,適應了當時上層階級腐敗沉溺於裙釵粉黛中消磨時光的生活,所以對仕女畫欣賞與仕女畫的風靡起了推動作用。例如《子夜歌》正是表達了當時社會上層階級的歌舞昇平、犬馬聲色,描繪了一個體態纖弱面目嬌媚的歌女,懷抱長蕭,正欲吹一首委婉的曲子,以表達她的悲悽之心。她面部表情多愁善感,體態輕盈婀娜,整體感嬌柔生動。其衣飾清晰,髮絲幾根根可數,筆墨乾淨利落,有一種優美嫻靜的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