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20年

改革開放20年

大型電視系列片《改革開放20年》將當代中國人帶回他們所走過的這段歷史

基本介紹

  • 集數:12集
  • 製片地區:大陸
  • 類型:改革
  • 首播時間:1998年12月18日
  • 中文名:改革開放20年
  • 播出平台:CCTV
目錄,內容簡介,

目錄

第一集《飛越神州
第二集《戌嗚驚雷》
第三集《重整大地》
第四集《開放之路》
第五集《走向市場》
第六集《百姓歲月》
第七集《精神家園》
第八集《法制天空》
第九集《興國之翼》
第十集《新的長城
第十一集《四海方圓》
第十二集《命運之旗》

內容簡介

2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20年的社會生活巨變、20年的重大事件都濃縮在了600分鐘之內。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部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尋覓到自己的身影,因為這20年對全體中國人來說,是共同經歷一起走過的。
1978年12月18日,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而成為一個劃時代的日子。為紀念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會召開20周年,中央電視台攝製了本片,共分12集,以宏大的敘事結構,鮮活的歷史細節,清晰地畫出20年歷史滄桑的生動輪廓。中央電視台在199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日)前,每晚黃金時間獻映的這部大型系列片,是1998年內電視創作的精品,它將紀念改革開放20年的整個宣傳報導活動推向了高潮。
鄧小平鄧小平
《改革開放20年》的第一集《飛越神州》,是全片的“鳳頭”。它的創意令人叫絕一一對全國31個自治區首府和直轄市、以及在改革開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進行航拍。這是中國電視史上的一次創舉。在7個月的時間裡,攝製組總共動用了6架直升飛機,飛行約200個小時,第一次飛越神州作全景式航拍。 這一集以空中俯瞰的視角,展現了祖國20年來的巨變。這種視覺感受在通常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法獲得的,加上片中全景式、近景式、盤旋式、地毯式快速移動等多種拍攝手法所生成的畫面語言,令觀眾發現了美、享受了美,使解說詞都顯多餘。總攝像亓克君說:“怎么描述那種從天上俯瞰的感覺呢?我只覺得驚訝。太美了,也太壯觀了”。總編導魏斌說:“別說他在拍攝時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在審片時也是一片驚嘆之聲。說祖國是我們的母親,原來母親這么美,有一種重新發現後的驚喜。”我的妻子在一所大學執教,她告訴我,當班上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收看第一集時,驚嘆讚美之聲此起彼伏。如果說觀眾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展現每個城市風貌的時間太短,僅有二、三十秒,看得還不過癮。
《改革開放20年》在總體結構上採取了專題系列。全片除第一集和結束篇第十二集《命運之旗》外,用10個專題回顧了改革開放的過程,展現了農村企業法制軍隊科教外交等方面的改革和取得的成果,展現了轉型期老百姓衣食住行物質生活的變化和中國人心靈及精神生活的變化。 對於這樣一個回顧歷史的題材,編導們在創作中力求出新,避免以往政論片套路。具體說,就是採取敘述的手法,運用歷史的細節,喚起觀眾對過去20年的回憶,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和力影響觀眾,使這一段當代中國人走過的歷史得到電視手段的詮釋。片中既有轉折關頭的重大事件、高層的運籌帷幄、兩代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的決策和指示的展現,也有各行各業不同層次人們20年曆程的反映和他們的心聲的表達;既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也有大量精彩的現場採訪,做到了歷史與現實的呼應,對這一題材的駕馭處理達到了“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境界,從而開啟了人們回憶的閘門,深化了人們對改革開放的認識,也令人們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紀充滿信心和希望。
本片採取一集一個專題的手法,為觀眾收視提供了一種方便和機會,即使不收看全片,在一晚或幾晚收看其中若干集,也同樣能感受到20年改革開放的巨變。同時,社會職業不同的觀眾對相關專題也會產生更大的共鳴。 身為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我看了展現科教改革歷程的第九集《興國之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片子一開頭,追溯到1977年冬季,關閉十餘年之久的高考大門重新打開一事。眾多因“文化大革命”而耽誤學業的知識青年就此改變了命運。我和我的妻子就是在1978年分別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學的。我們深感國家的命運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個人的命運。的確,以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復為切入點的教育改革,撬動了國家改革的槓桿。片子緊接著推進到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筆描述了那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江澤民江澤民
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的“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結論,終於摘掉了長久壓在上千萬知識分子頭上“臭老九”的帽子。我妻子的父親就是一位飽經磨難的老一代知識分子,可以說從那時起,才恢復了人的尊嚴。這一集僅採訪的對象就多達40餘人,從科技部長、教育部長、科學院院長、到高科技集團總裁、大學校長、教授,乃至農村國小的老師和學生,集中反映了20年科技和教育改革的艱難歷程,同時強烈透露出在建設現代化國家中知識和知識分子的價值。 在這一集的結尾,一位被採訪的上海交通大學在校學生徐青說:“我生逢其時。我一出生就沐浴著鄧小平理論的溫暖陽光,呼吸著改革開放的新鮮空氣。”我的女兒和徐青是同時代人,生於高考改革的1977年,今年已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這一代或許永遠不可能深刻體會改革開放20年變革的艱辛和意義,但是通過觀看,他們必然會受到啟發,在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為祖國的騰飛做出他們的貢獻。 我之所以要寫出家中老中青三代學人的境遇,是想說明《改革開放20年》編導們在創作時的匠心與精心,切合了千萬家庭的真實情況。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部系列片中尋覓到自己的身影,因為這改革開放的20年對全體中國人來說,是共同經歷一起走過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