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揭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生產力思想的理論淵源,梳理整個生產力思想發展演進的歷史進程,對市場經濟體制論、科技動力論、跨越式發展論、先進生產力論、科學發展論和文化生產力進行論證;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實踐進行了實證考察;從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力發展程度評價指標體系兩個層面,明確了當代中國生產力發展的現狀;從理論成果與現實差距之間的矛盾提出問題,並從微觀和巨觀兩個層面深入剖析了中國共產黨的應對之策。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生產力思想的理論淵源 第二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思想的歷史進程 第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生產力思想的理論分析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踐的實證考察 第五章 當前中國共產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
創作背景
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的發展史,是生產力的發展史。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時代的呼聲,也是中國共產黨首要和根本的任務。因此,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切入點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程及其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無疑是切合時代脈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生產力思想研究》即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這一表述中,核心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心是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題是發展,尤其是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在當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體體現在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走中國特色工業現代化道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等。而這些具體道路,最終的落腳點都是推動生產力發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該書強調,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執政黨,更要把生產力的發展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以來,黨一直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努力,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中國特色的生產力發展理論體系,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同時,由於生產力的全局性、系統性和複雜性,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和矛盾,要求從多方面尋求解決辦法。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具有主導性、方向性和決定性的作用。通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來增強生產力發展的能力,應當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思路之一。
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領導發展的能力,首要的就是領導經濟發展的能力,領導生產力發展的能力。這就要適應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中國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運行特點,自覺遵循客觀規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也就是說,黨要堅持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黃亞玲,女,1977年生,安徽阜陽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