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們的學習》是1941年毛澤東創作的議論文。該論文指出應對中國共產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進行改造。
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是中國共產黨發生過幾次錯誤,造成了損失,原因是不符合實際的國情,需要認識到錯誤,進行改正,反對主觀主義,聯繫實際情況發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改造我們的學習
- 創作年代:1941年5月19日
- 文學體裁:議論文
- 作者:毛澤東
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章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點,作者簡介,
原文
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如果我們回想一下,我黨在幼年時期,我們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和對於中國革命的認識是何等膚淺,何等貧乏,則現在我們對於這些認識是深刻得多,豐富得多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鬥犧牲,前仆後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才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抗日戰爭以來,我黨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戰爭的具體實踐,研究今天的中國的世界,是進一步了,研究中國歷史也有某些開始。所有這些,都是很好的現象。
但是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據我看來,如果不糾正這類缺點,就無法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就無法使我們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的偉大事業中更進一步。
首先來說研究現狀。像我黨這樣一個大政黨,雖則對於國內和國際的現狀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績,但是對於國內和國際的各方面,對於國內和國際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們所收集的材料還是零碎的,我們的研究工作還是沒有系統的。二十年來,一般地說,我們並沒有對於上述各方面作過系統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調查研究客觀實際狀況的濃厚空氣。“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教導我們高瞻遠矚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從主觀的願望出發;我們的許多同志卻直接違反這一真理。
其次來說研究歷史。雖則有少數黨員和少數黨的同情者曾經進行了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組織地進行過。不論是近百年和古代的中國史,在許多黨員的心目中還是漆黑一團。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於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認真地研究現狀的空氣是不濃厚的,認真地研究歷史的空氣也是不濃厚的。
其次說到學習國際的革命經驗,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許多同志的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似乎並不是為了革命實踐的需要,而是為了單純的學習。所以雖然讀了,但是消化不了。只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具體地研究中國的現狀和中國的歷史,具體地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這種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別是對於中級以上的幹部,害處更大。
上面我說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套用。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這種作風傳播出去,害了我們的許多同志。
確實的,現在我們隊伍中確有許多同志被這種作風帶壞了。對於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具體情況,不願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僅僅根據一知半解,根據“想當然”,就在那裡發號施令,這種主觀主義的作風,不是還在許多同志中間存在著嗎?
對於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特別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經濟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軍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簡直還沒有人認真動手去研究。有些人對於自己的東西既無知識,於是剩下了希臘和外國故事,也是可憐得很,從外國故紙堆中零星地撿來的。
幾十年,很多留學生都犯過這種毛病。他們從歐美日本回來,只知生吞活剝地談外國。他們起了留聲機的作用,忘記了自己認識新鮮事物和創造新鮮事物的責任。這種毛病,也傳染給了共產黨。
我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但是我們中的許多人,他們學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直接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這就是說,違背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所諄諄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一。他們既然違背了這條原則,於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條相反的原則:理論和實際分離。在學校的教育中,在在職幹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略和戰術,諸如此類。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在延安辦學了,到富縣就不能套用。經濟學教授不能解釋邊幣和法幣,當然學生也不能解釋。這樣一來,就在許多學生中造成一種反常的心理,對中國問題反而無興趣,對黨的批示反而不重視,他們一心嚮往的,就從先生那裡學來的據說是萬古不變的教條。(1)
當然,上面我所說的是我們黨里的極壞的典型,不是說普遍如此。但是確實存在著這種典型,而且為數相當地多,為害相當地大,不可等閒視之的。
為了反覆地說明這個意思,我想將兩種互相對立的態度對照地講一下。
第一種:主觀主義的態度。
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對周圍環境不做系統的周密的研究,單憑主觀熱情地工作,對於中國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希臘,不懂得中國,對於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在這種態度下,就是抽象地無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不是為了要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策略問題而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那裡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而是為了單純地學理論而去學理論。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教導我們說: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地分析和綜合的研究。我們的許多人卻是相反,不去這樣做。其中許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們對於研究今天的中國的昨天的中國一概無興趣,只把興趣放在脫離實際的空洞的“理論”研究上。許多人是做實際上工作的,他們也不注意客觀情況的研究,往往單憑熱情,把感想當政策。這兩種人都憑主觀,忽視客觀實際事物的存在。或作講演,則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則誇誇其談的一大篇。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風。這種作風,拿了律已,則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總之,這種反科學的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大敵當前,我們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觀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才會抬頭,黨性才會鞏固,革命才會勝利。我們應當說,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態度,就叫做沒有黨性,或叫做黨性不完全。(2)
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對於沒有科學態度的人,對於只知背誦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中的若干詞句的人,對於徒有虛名並無實學的人,你們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診治自己的毛病的話,我勸他把這副對子記下來;或者再勇敢一點,把它貼在自己房子裡的牆壁上。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科學,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我們還是老實一點吧!
第二種: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
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周圍環境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不是單憑熱情去工作,而是如同史達林所說的那樣:把革命氣概和實際精神結合起來。在這種態度下,就是不要割斷歷史。不單是懂得希臘就行了,還要懂得中國;不但要懂得外國革命史,還要懂得中國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在這種態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那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像,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種結論,不是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也不是誇誇其談的濫調文章,而是科學的結論。這種態度,有實事求是之意,無譁眾取寵之心。這種態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這是一個共產黨員起碼應該具備的態度。如果有了這種態度,那就既不是“頭重腳輕根底淺”,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依據上述意見,我有下列提議:
(一) 向全黨提出系統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境的任務。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敵友我三方的經濟、財政、政治、軍事、文化、黨務各方面的動態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後引出應有的的和必要的結論。為此目的,就要引導同志們的眼光向著這種實際事物的調查和研究。就要使同志們懂得,共產黨領導機關的基本任務,就在於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兩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謂認識世界,後一件事就是所謂改造世界。就要使同志們懂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誇誇其談地亂說一頓和一二三四的現象羅列,都是無用的。例如關於宣傳工作,如果不了解敵友我三方的宣傳狀況,我們就無法正確地決定我們的宣傳政策。任何一個部門的工作,都必須先有情況的了解,然後才會有好的處理。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畫,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
(二) 對於近百年的中國史,應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無組織的狀態。應先作經濟史、政治史、軍事史、文化史幾個部門的分析的研究,然後才有可能作綜合的研究。
(三) 對於在職幹部的教育和幹部學校的教育,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又應以《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為中心的材料。《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是一百年來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的綜合和總結,是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典型,在全世界還只有這一個完全的典型。我們看列寧、史達林他們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蘇聯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又從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就可以知道我們在中國是應該如何地工作了。
我們走過了許多彎路。但是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在如此生動豐富的中國革命環境和世界革命環境中,我們在學習問題上的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作品注釋
(1)【富縣】在延安南面約八十公里。
【邊幣】1941年陝甘寧邊區銀行所發行的紙幣。
(2)參見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馬克思在這篇跋中說:“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繫。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後,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頁)
創作背景
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次“左”傾和右傾的錯誤,給革命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當時的領導者不從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出發,不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而是從主觀臆斷出發,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遵義會議後雖然曾對左、右傾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但由於當時處於戰爭條件下,形勢變化快,對這些錯誤思想的根源一直沒來得及進行清算,機會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的影響在黨內還存在著,對黨的正確路線的執行有很大幹擾。抗日戰爭爆發後,新黨員大量增加,許多人出身於小資產階級,思想還沒有徹底轉變,這也對黨的思想作風產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純潔黨的作風,清算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影響,提高黨的戰鬥力,黨在1941年發動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對全黨和全體幹部進行一次深刻的馬列主義教育。在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同志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和《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作為整風的指導文獻。《改造我們的學習》主要是針對黨內在學風中存在的問題,在文中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主觀主義。闡述精闢透徹,論證充實有力,不但在當時整風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就是針對今天的理論學習仍有指導意義。
作品賞析
文章結構
文章開頭的一句話是全文的引論部分,也是提出問題的部分。表明中心論點,即“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其餘的幾個部分中,前三部分是本論部分,用來分析問題,具體闡述中心論點,說明為什麼要改造學習。第四部分是結論部分,提出具體的做法,即改造學習的途徑。
全文的論證結構是:提出主張——闡述理由——提議。
第一部分的第一句話是分論點,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先從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角度,對比地說:“黨的幼年時期”認識是膚淺、貧乏的,“現在”認識深刻、豐富多了。再從歷史發展歷程的角度講了三個時期:“一百年來”,“十月革命以後”,“抗日戰爭以來”。說明馬列主義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重大意義。最後一句話小結這一部分,指出“所有這些,都是好現象”。這“好現象”就是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日益結合”。
第二部分第一句話是分論點,即“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其表現是:1、不注重研究現狀(第2自然段);2、不注重研究歷史(第3自然段);3、不注重馬列主義的運用(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是對前面的總結,並指出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第6-9自然段是說危害。危害之一:根據“想當然”發號施令(第6自然段);危害之二:對自己的歷史一點都不懂,只剩下了希臘和外國故事(第7、8自然段);危害之三:謬種流傳,誤人不淺(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做小結,指出上面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不可等閒視之。
第三部分是將主觀主義和馬列主義的不同的態度對照地講。先講主觀主義的態度,主觀主義的表現是:對現狀不作系統的周密的研究,對歷史只懂希臘不懂中國,對馬列主義理論的研究是無的放矢的。主觀主義的類型可分為兩種:研究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和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主義。主觀主義的特點是:只憑主觀,忽視客觀;誇誇其談,華而不實。主觀主義的危害是:害人、害己、害革命。主觀主義的實質是:反科學、反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再講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其表現是:對現狀做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對歷史,不是割斷,不單懂希臘,還要懂中國;對馬列主義的理論是有的放矢地研究。其特點是:有的放矢,實事求是。其實質是:黨性的表現,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作風。
第四部分是“結論”部分,提出具體的“改造我們的學習”的方法,具體有三條,簡言之,就是:1、研究周圍的環境;2、研究中國的歷史;3、理論聯繫實際。最後一個自然段對這一部分進行小結,指出“我們在學習問題上的這一改造”,“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論證方法
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證明論點。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論點之後,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來黨對馬列主義的認識、學習和發展的歷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論據。第二部分在論證“還有很大缺點”時,列舉了研究現狀、研究歷史、學習理論三個方面“極壞的作風”,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來論證。在後面接著論證主觀主義學風使“理論和實際分離”時,則列舉了“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略和戰術”,“在延安學了,到富縣就不能套用。經濟學教授不能解釋邊幣和法幣,當然學生也不能解釋”等典型事例加以證明,使論證充分有力。
作者在舉事例的同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有時還引用革命導師的論斷來加以證明。如第三部分中為了強調客觀實際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教導我們說: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在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態度時,作者則引用了史達林關於“把革命氣概和實際精神結合起來”的論述,從而增強了論證效果。
對比論證法
文章的第三部分運用了典型的對比論證方法,把主觀主義的學習態度同馬列主義的學習態度,從表現、特點等方面逐一加以對照,揭示了主觀主義的危害,論證雄辯有力。另外文章第一部分談成績是從正面來論證改造我們學習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談缺點則是從反面來論證改造我們學習的必要性,這也是一種對比。
語言特點
本文語言準確、鮮明、生動。作者還善於使用口語、成語和文言詞語,善於運用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活潑。
語言的準確性,一是表現在用詞的恰當上。如第一部分在談到我黨“幼年”時期和“現在”對馬列主義認識上的差距時,分別稱之為“何等膚淺,何等貧乏”和“深刻得多”“豐富得多”。“膚淺”和“深刻”是用以表明認識程度的一組反義詞,“貧乏”和“豐富”是用以表示認識廣度的一組反義詞,作者不但用這兩組反義詞相對舉,說明兩者的差距,而且在“膚淺”“貧乏”之前都加上了“何等”二字,說明其嚴重的程度;而在“深刻”“豐富”之前卻未加“何等”,是在後面用了“得多”二字,更準確地反映了客觀的實際情況。再如第一部分的論點用了“日益結合”的提法,“日益”一詞很客觀地寫出了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逐步結合的過程,用詞也是很準確的。再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一句中,“常常”一詞也用得很恰當,如不用就會把這一特稱判斷變成了全稱判斷,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二是表現在用詞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文中說,“共產黨領導機關的基本任務,就在於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兩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說的並不是所有的任務,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務。又如第二部分在列舉了主觀主義學風的表現之後,說:“當然,上面我所說的是我們黨里的極壞的典型,不是說普遍如此。但是確實存在著這種典型,而且為數相當地多,為害相當地大,不可等閒視之的。”先強調是“極壞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後又用了兩個“相當地”,這樣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時又使人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用詞是很有分寸的。
語言的鮮明性,一是表現在作者善於進行正反對比。如第二部分在談到學習理論方面存在的問題時,作者寫道:“他們違背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所諄諄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一。他們既然違背了這條原則,於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條相反原則:理論和實際分離。”這樣把兩條相反的“原則”對舉,顯得鮮明有力。另外第三部分中把主觀主義態度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態度加以對比,也是十分鮮明的。二是表現在愛憎分明的態度上。作者擁護什麼,反對什麼毫不含糊。如當談到主觀主義的實質時,作者大聲疾呼:“這種反科學的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大敵當前,我們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觀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才會抬頭,黨性才會鞏固,革命才會勝利。”一連串的排比,是非愛憎分明。
語言的生動性,一是表現在作者很善於使用口語和富有表現力的成語上,如用“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來形容主觀主義者不注重調查研究,用“言必稱希臘”、“對於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這樣的口語說明主觀主義者不注重研究歷史,使文章顯得活潑,有風趣。用“粗枝大葉”、“誇誇其談”、“生吞活剝”、“一知半解”等成語來形容主觀主義者的不細心調查,空談理論,無知、教條,都很形象、深刻,同時也很簡練。二是表現在靈活使用一些文言詞語,古為今用上。如“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為之一新”、“等閒視之”、“若明若暗”、“諸如此類”、“懂得甚少”等等,言簡意賅,富於表現力。三是表現在多處運用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上。如用“留聲機”比喻留學生一切照搬外國,用“欽差大臣”、“瞎子摸魚”等比喻主觀主義者不了解實際亂髮號施令,既貼切生動又通俗易懂。文中多處使用排比,如“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語意跌宕,層層深入。在描繪主觀主義態度的表現時,連用了三個“在這種態度下”,分別從三個方面加以揭示,氣勢連貫,揭露深刻。文中對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縉的對聯外,還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華而不實,脆而不堅”、“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等等,都增加了語言的生動性。
作者簡介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36~1976),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197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4~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