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從心做起

改變,從心做起

作者積多年的心靈感悟,將最能夠促進人們走向成功、最能夠引導人們擺好心態、最能夠推動人們搞好人緣的心靈秘法,歸納為“三十顆心”,讀者可以在三十天內讓自己的心靈通過這次充電完全提升到一個不同的檔次。

本書讓你敞開心門,成功距你不再遙遠,心靈的平靜也時時與你相伴。這是一本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改變,從心做起
  • 作者:陳廣勝
  • 原版名稱:無
  • 譯者:無
  • ISBN:978-7-308-13496-5
  • 類別:心靈,勵志
  • 頁數:182
  • 定價:28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 裝幀:軟精裝
  • 開本:大32
作者簡介,目錄,自序,卷首詩題,經典句摘,

作者簡介

陳廣勝 ,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曾在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政策研究等政府機關以及工業企業任職。新浪網“佳桐”微博、部落格博主,在多所大學任兼職教授、特聘研究員,出版《走向善治》、《改變,從心做起》、《政府轉型看浙江》等專著。
改變,從心做起

目錄

自序
心之基
平常心、仁愛心、感恩心、包容心、責任心、平衡心
心之行
自信心、進取心、知行心、恆常心、坦誠心、忍耐心
心之度
自省心、中庸心、謙卑心、慎微心、憂患心、敬畏心
心之戒
自私心、浮躁心、虛榮心、嫉妒心、怨恨心、猜疑心
心之悟
捨得心、簡樸心、淡定心、灑脫心、分享心、知足心
後記

自序

讓人生快樂且有價值
每個人都有一顆心,每顆心都是一個世界。
在柏拉圖看來,人的內心都住著精靈,就像是注定的天命,讓自己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並最後完成生命的拼圖。人生邁出的每一步,正好比在不斷地拼圖,當生命終結之前,是無法看到全貌的。但是,拼圖畢竟不靠倒計時那一刻。每一幅生命的圖案,終究由心中的精靈主宰,被心中的願景一步步牽引而成。
心,在這裡不特指體內那形似蓮蕊、搏動有律的器官,而是承載人們思想和靈魂的特定空間。毫無疑問,心靈有著不同的境界。境界之別,恰如青原惟信禪師曾說,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至後來,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從起初到最後,同樣的見山見水,卻體現了禪師兩樣的眼光。
普通人自然無需參禪,可心境的高下顯而易見。正因如此,不同的內心就有著不同的邏輯。不能說哪種邏輯一定就對,但必然有這樣一類精靈,能為平凡人生注入更多的愜意和精彩,並為自己留下一點實實在在的意義。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在很大程度上,心境左右著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和發展軌跡。而一顆智慧的心靈,應當讓人生快樂且有價值。
如何能將快樂與價值疊加?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成功——成功給人帶來快樂,也或多或少地創造價值。事實上,現代人對於成功的渴望已經白熱化,大家只爭朝夕,唯恐在哪裡慢了半拍。但心浮氣躁往往沒有像樣的收成,可這不足以讓人反省,因為功利主義早吞噬了無數的心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就生動描述了世人追逐功利的熱鬧場景。功利並非一樣壞東西,可凡事皆有度。當整個社會都拿著計算器衡量值不值錢,當信念、理想無一例外都被換算為財富和權位,這種徹頭徹尾的“唯物”觀就病入膏肓。此時,人們快節奏地趕路,卻將靈魂甩在了身後。
純粹為功利跳動的心靈將極其疲憊,也很難生出由衷的快樂。欲望無止境,即使你賺再多的錢,握再大的權,緊接著勢必有更多、更大的企求。於是,人們屢屢精疲力竭地趴下,那些功利或許能暫時滿足世俗的虛榮,卻遠離了內心的真實需要,更留不下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價值。
總之,功利可以牽引人的一生,能夠填充肉體生命的欲求,但難以讓寄寓於肉體中的內在世界充盈,不可能實現精神自由和深層次的心靈快樂。不僅如此,由功利牽著鼻子走的人,總是荒廢了最應該做的事,也壓抑了個體稟賦本可承載的生命意義。許多人終其一生忙碌,複製的是一種平庸,收穫的是一種悲哀。
人,需要心靈的超越,這是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有三種生活方式:一是享樂的生活,以滿足肉體欲望為主;二是政治的生活,崇尚榮譽,追求財富、地位等外在的東西;三是沉思的生活,專注於精神的思辨。他視沉思為最高貴、最持久的活動,“是人所能得到的完滿幸福”,因而最為推崇。
對於上述生活方式,人們都尋求著各自的組合。究竟選擇怎樣的結構配比,則體現不同的價值取捨和邏輯判斷。享樂的生活需要出自人的本能,這與一般動物沒有質的區別。政治的生活帶來事業的榮耀,卻容易讓自我迷失。唯有沉思的生活不依賴外部條件,完全可以自主支配。可以說,思考是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從沉思中尋求快樂,是心靈極佳的休養方式,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高貴秉性。
沉思在當下越來越少。與之相聯的是,精神匱乏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嚴重危機。雖然物質在今天可謂極大豐富,人們的生活狀況也普遍好於過去,可這並未給人帶來內心的富足。相反,大家愈加遠離沉思,日益感到精神空虛,以致連許多看似有臉面、很風光的人,都不知如何安放自己的心靈。
但人終究是一種精神性存在,不是靠一團血肉和一副骨架,而是靠主宰內在世界的心靈支撐的。清初大儒李顒說:“夫天下之根本,莫過於人心;天下之大肯肇處,莫過於提醒天下之人心。”人的本質在心靈。因為不管身體多么強健,它畢竟有著空間的限制,並無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死亡。只有心靈經得起歲月的磨損,能跳出外在的約束,甚至當軀體被火化後,仍能讓人感受那值得懷念的人格精神。
說心靈,道精神,聽起來不免有些虛渺。那么,筆者究竟有怎樣的企圖?人是不能選擇出生的,往往也無法選擇生命中的許多場景,但我們可以選擇改變:改變對自己的認知,改變對生活的態度,改變對成功的看法,以及做人、做事的基點和取向。而一切的改變,歸根到底須從心靈做起、從心靈出發。
——這是一本給心靈鬆綁的書。
人生是一個追求的過程,每個人都有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可這些目標並非都能實現。用世俗的眼光衡量,不成功似乎等於失敗。假如以此處世,大家一開始便會背上沉重的包袱,稍有不順,心理就容易失落。但是,我們的內心何必要被這樣的繩索所綁架?
做人猶如登山,爬到頂峰固然可喜,在半坡邁步也別有一番情趣。建構起豁達的心靈,不苛求別人眼裡的成功,而投身自己應做也喜歡做的事,我們的精神空間隨之將變得自由。人到了一定階段,尤其應注重做事的意義,更專注於過程中的創造與體驗。若如此,行為本身就有內在的價值,結果倒變得不太重要。於是,人們的心弦便不至於繃得過緊,對得失、進退將有更好的把握,前方的路也會豁然開朗。
——這是一本讓精神愉悅的書。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是一種奔向死亡的存在。”有了這樣不可逃避的終點,痛苦儼然是人生的基本特徵,幸福反倒成了奢侈。很自然地,能在萬千痛苦中感知幸福,不正是大智慧?同樣身陷囹圄,有人透過窗戶只看到漆黑的四周,有人卻欣賞了滿天的繁星。兩者的差異不在眼睛,而在心靈。
幸福,不僅是人的狀態,更是一種能力。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困境中到底有幾多煩惱,卻取決於心境。換句話說,幸福是靠自己挖掘與感悟的,快樂的人走到哪兒都快樂,悲戚的人無論怎樣都悲戚。而一顆健康的心靈,即使在糟糕的境地,也能組合出許多的幸福元素,讓人充分體味當下的快樂。
——這是一本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書。
給心靈鬆綁,讓精神愉悅,絕不是打人生的退堂鼓。生命短暫而不可逆,有志者都希望能支配自己的命運,成為一個不斷實現自我的行動者。然而,人生畢竟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經常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遷,所以古來又有天命的概念。對此,我們應該怎樣面對?
其實不管有無天命,任何人卻都有天然的使命,否則就不會來到這個世界。機會永遠賦予每個人,至於能否抓住機會,取決於主觀上的能動。而人生進取是多維度的,可以向外改造社會,也可以向內錘鍊自身。若說前者需要外部機緣,後者則完全取決於內心。無論何時何地,誰都有開掘自身潛能的寬廣空間。說到底,成功不是隨機砸向人們的彩票;即使有天命,它也不過只安排了大框架,具體的生命內容仍由自己填空。正因如此,心靈就有了決定性意義。只要內心不放棄,善於因時調整和突破自我,誰都可讓腳下的路變得開闊而自由,都能實現活著的快樂與尊嚴,並不斷拓展富有特色的人生價值,讓降臨星球上的生命不虛此行。

卷首詩題

“心之基”:《耕耘》 農家本有耕耘樂,豐歉緣人也看天。稼穡此生休問果,苦心磨儘自然甜。
“心之行”:《行路》 人生行路莫匆匆,萬里風塵意從容。邁步而今身致遠,全憑腳力辨雌雄。
“心之度”:《中流》 勝日浮舟江水平,楫篙勁處計前程。若明天理思餘力,船到中流自可行。
“心之戒”:《止步》 攘攘熙熙利似煙,人心無戒難知天。驅馳倘若在歧路,止步如同身向前。
“心之悟”:《心箋》 飽覽煙雲不惑秋,坦然自在本當求。萬千皆備心長樂,上下乾坤一體流。

經典句摘

【平常心】人生的路很寬廣,某一條不通,可以換一條;人生的角色很多元,演不了主角,還可以演配角;人生的內容更是很豐富,做不到彎弓射月,還可以採菊東籬。以這樣的心靈處世,做人就有了豁達的基點,將少掉庸人自擾的許多煩惱。(P5-6)
【仁愛心】一個人的胸懷和境界,從本質上取決於愛之所及的半徑;一個人的最終成就,很大程度上由他關愛的受惠面和影響力來衡量。(P13)
【感恩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經常會將事情看成理所當然,把順利、平安也視作必然。殊不知任何事都非天經地義,即使最普通的東西,一旦失去了,想再獲得便難上加難。所以感恩的前提是感知,就像品茶知醇,能從中咀嚼出生活的甜味。(P17)
【包容心】包容不是皺著眉頭容忍,而是平心靜氣的寬容。世上凡真實存在的東西,都是不完美的,除非轉入虛擬空間。心懷包容,是對這一結論的清醒認知。(P24)
【責任心】難以想像,現實中存在一個毫無責任、義務的人,要么說明他沒有存在的必要。人生的價值,取決於自身承擔的責任。了無牽掛、無責可擔是極大的悲哀,而能夠槓起別人的期望則是一種快樂。(P31)
【平衡心】享受與承受,從來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所以不要嫉妒別人的風光,他們也是以代價換來的,在其背後同樣有著艱辛與苦痛。我們沒有達到別人的高度,雖有機遇成分,但更多地也許是對自己太過牽就、縱容,以致在別人爬坡的當兒無所事事。(P35)
【自信心】自信離不開實力依託,可自信的本錢是相對的。對只能躺著的,能站立就是本錢;對坐輪椅的,柱拐杖行走也是本錢。自信心的門檻並不需要太高,其實在優勝劣汰的世界裡,存在就意味著成功。(P44)
【進取心】進取心以“進”當頭,卻不能以“取”為本。若大家總想著“取”,光將眼睛盯住結果,那么做事尚未開始,求成的煩惱已在心底。因此,關鍵是先把事做好,儘可能地利用、發掘自己的稟賦,一步步盡力而為。至於今後有怎樣的造化,能得到什麼收成,則不必苛求,也無法強求。(P51)
【知行心】一個人光喊口號是沒用的,甚至還起負作用。有一顆知行心,便拒絕做只尚空談卻無所事事的局外人。就好比在江面上行船,當確定了朝向,划槳就是前行的動力。(P55)
【恆常心】人生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成功不取決於瞬間的閃光,而在於長久的堅持。在許多時候,成功就是再等一會兒。即便不知道它究竟會出現在哪一個時點,但只要目標有意義,堅持的本身就有價值。(P62-63)
【坦誠心】精神上的強者必定由內而外的坦誠,他們並非沒有欠缺,但有內在的富足和底氣,因此不屑於偽裝自己,不屑於在人前表演。(P69-70)
【忍耐心】事實上,人需要一段彎路才能成熟,需要隱忍發憤才讓精神變強。遠離曲折可以使人活得簡單,卻往往使生命顯得膚淺。且看許多未經波折的人,或許一時春風得意,但轉眼如浮雲散去,就因走的路太平坦,沒有咬牙忍耐的歲月用來積澱人生厚度,故而造就不出成大器的底蘊和氣場。(P73-74)
【自省心】自省貴在對症下藥,從自身的不足中找到超越的空間。因為人生的最大對手,其實是自己。即使要戰勝別人,第一步需戰勝的,也是自己的軟肋。(P81)
【中庸心】中庸講求“時中”,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踐行中道。“中”的標準因時而易,這好比熱與冷是溫度的兩端,但冬天烤火、夏天飲冰卻合乎中道。隨著情況的變化,中庸是靈活的,能張能弛,可進可退,從而不斷適應改變了的現實。(P87)
【謙卑心】謙卑心出於真誠,是放下身段的不卑不亢。無論高官顯貴、商界巨子,還是布衣百姓、販夫走卒,對之都一視同仁、一視同禮。真正的謙卑有平等的人格尊嚴,既不仰視權貴富豪,又不鄙視貧困微賤。(P94)
【慎微心】慎微並非光揀芝麻、不顧西瓜,其實質是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一個人假如整天盯著雜事,卻丟掉全局性要務,那不叫慎微,而是瑣碎。不過,謀大局者也需顧一隅,倘若沒有對細節的嚴格,就難有整體的卓越。(P99)
【憂患心】困境中的焦慮是每個人都有的,憂患難在得意時。恰恰是一路坦途,人們因放鬆警惕,最容易摔跟斗。所以,順境中尤需得寵思辱、居安思危,讓自己時時“歸零”後重新出發。(P101)
【敬畏心】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一條底線,這是不受良知譴責的最後屏障,是我們不能突破的界限。懷敬畏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做人底線的不懈堅守。(P109)
【自私心】一個人若處於物質、功利的層面,他通常以獲取為目的,因而不乏自私自利的算計;假如進入道德的境界,精神享受就擺到第一位,會將小我的自私丟在一邊。(P117)
【浮躁心】浮躁或許讓人頻繁做事,卻難以真正成事。因為做事需要一個過程,做大事更是如此,假如一味地壓縮過程,就等於扼殺結果。(P120)
【虛榮心】人的一輩子很難偽裝,其實也沒有必要偽裝。對心理期望中的差距,當然應著力改變,但無需徒勞地掩飾。做人不是三兩天,與其爭面子,不如爭口氣,通過超越自己來彌補短板。(P128)
【嫉妒心】每個人都有特定的視域,有目光所及的地平線。但是,地平線的後頭仍是無限的世界。人生的路很寬廣,毫無必要走進嫉妒的死胡同。(P132-133)
【怨恨心】從某種角度講,怨恨是弱者的反應,寬恕才是強者的風采。當去除了怨恨,人們才有超越惡性報復的胸懷,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寬恕,求得精神世界的坦然。(P137)
【猜疑心】猜疑看似在自我保護,其實因防範過度而導致封閉,這好比在內心隔離、囚禁了自己。世界本來沒有那么複雜,是猜疑將簡單問題複雜化,甚至將不存在的問題變成問題。(P141)
【捨得心】就天性來說,人一般喜歡得,而不喜歡舍,但人生本是邊舍邊得的過程。相對於獲取,捨棄更展示人的品質與智慧。(P149)
【簡樸心】簡樸心並非讓生活清貧,像苦行僧般過日子;更不等於頭腦簡單,隔絕於紛繁複雜的世界。簡樸是為了抓住要領,放下生命中多餘的東西。(P156)
【淡定心】淡定並非淡漠,它需要強大的內心控制。這一份內心控制,絕非簡單的個性使然,而恰恰體現一種追求和境界。淡定者非同尋常,尋常者總難淡定。沒有相當的精神層次,人們無法如此駕馭自己的心神。(P162)
【灑脫心】從某種角度講,灑脫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既以隨緣而遇、隨遇而安的姿態做人,又以積極進取、有所作為的精神做事。這樣的人生自然且歌且行,能活得更加充分,更多地享有自由、充實與快樂。(P168)
【分享心】沒有分享者的人生,無疑是寂寞的,也是做人的失敗。世上的東西只有充分實現效用,才愈發顯出意義。分享是將效用社會化,繼而讓社會效用最大化,使價值不斷得以實現和擴散。(P172)
【知足心】人,自然沒有終極意義上的滿足,知足是心靈的充實與平靜。人們的知足,其實也有著層次的差別。高品質的知足心,將在知足中知不足——對名利知足,當止步時須止步,以此讓人生輕裝上陣;對修為知不足,鍥而不捨磨礪,持續地豐富和提升生命的內涵。(P17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