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改變孩子命運的18個好父親》中家教大師孫雲曉、孫宏艷選擇了18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家教案例,對改變孩子命運的18個好父親的家教經驗和心得進行了分析解讀,並進行了理論升華。是一本針對性強、可讀性強的家教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改變孩子命運的18個好父親
- 作者:孫雲曉 孫宏艷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692688
- 外文名:Life-Changing Lessons Given by 18 Good Dads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頁數:233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變孩子,首先是改變自己。
讓父教成為孩子成長的助推器,用父愛向孩子傳遞生命的正能量!
《改變孩子命運的18個好父親》中家教大師孫雲曉、孫宏艷為您解讀18個傑出父親的成功之道!是一本針對性強、可讀性強的家教讀物。
讓父教成為孩子成長的助推器,用父愛向孩子傳遞生命的正能量!
《改變孩子命運的18個好父親》中家教大師孫雲曉、孫宏艷為您解讀18個傑出父親的成功之道!是一本針對性強、可讀性強的家教讀物。
作者簡介
孫雲曉,1955年2月8日生於山東青島一個工人家庭。1966年冬天,因偶然機會讀了一批文學名著,文學夢至今未醒。1972年,經師範學校短暫培訓,年僅17歲即當國小教師。1974年在《青島日報》發表兒童詩,也是首次發表文學作品。1978年被選派到中央團校學習,結業後調入《中國少年報》擔任編輯和記者。1980年,第一篇報告文學在《兒童時代》發表。1986年,《“邪門大隊長”的冤屈》在《兒童文學》發表,受到高度評價。1987年調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1988年,孫雲曉少年報告文學創作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以創作報告文學為主,也嘗試著創作了一些長篇小說和電視劇,如《金猴小隊》等。1993年發表報告文學《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引發熱烈持久的教育大討論,推動了教育改革。
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章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自從事少年兒章研究工作以來,任各期刊雜誌發表教育文章400餘篇,先後主持了“多元文化與青少年的成長”課題,出版了《體驗成長——青少年民宿地球村》(副主編);主持“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課題,出版了《兒章教育就是培養妤習慣》(副主編)、《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副主編)、《培養幼兒好習慣》(主編)、《小學生的21個好習慣》 (主編);主持了中閏城市少年兒童生活習慣研究課題,出版了《孩子健康生活的6個要領》(主編)。
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章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自從事少年兒章研究工作以來,任各期刊雜誌發表教育文章400餘篇,先後主持了“多元文化與青少年的成長”課題,出版了《體驗成長——青少年民宿地球村》(副主編);主持“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課題,出版了《兒章教育就是培養妤習慣》(副主編)、《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副主編)、《培養幼兒好習慣》(主編)、《小學生的21個好習慣》 (主編);主持了中閏城市少年兒童生活習慣研究課題,出版了《孩子健康生活的6個要領》(主編)。
媒體推薦
一位負責任的好父親最重要的品質有兩個,一個是愛,即理解和尊重,給孩子自由;另一個是管教,教給孩子規則。一個好的父親是嚴慈相濟的。
——孫雲曉
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
——孫雲曉
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
圖書目錄
好父親No.1
我只要她正常地成長
好父親No.2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好父親No.3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責任心
好父親No.4
在孩子心裡裝上成長的發動機
好父親No.5
天才是玩出來的
好父親No.6
讓孩子張開想像的翅膀
好父親No.7
事情只要認真做就好
好父親No.8
信心,創造出奇蹟
好父親No.9
做個“不完美”的父親
好父親No.10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好父親No.11
好的天賦需要好的成長環境
好父親No.12
愛心的支點是理解
好父親No.13
做孩子的“贊助商”
好父親NO.14
野性也可以創造奇蹟
好父親No.15
做兒子的貼身玩伴
好父親No.16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好父親No.17
培養大氣的孩子
好父親No.18
一切皆有可能
我只要她正常地成長
好父親No.2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好父親No.3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責任心
好父親No.4
在孩子心裡裝上成長的發動機
好父親No.5
天才是玩出來的
好父親No.6
讓孩子張開想像的翅膀
好父親No.7
事情只要認真做就好
好父親No.8
信心,創造出奇蹟
好父親No.9
做個“不完美”的父親
好父親No.10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好父親No.11
好的天賦需要好的成長環境
好父親No.12
愛心的支點是理解
好父親No.13
做孩子的“贊助商”
好父親NO.14
野性也可以創造奇蹟
好父親No.15
做兒子的貼身玩伴
好父親No.16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好父親No.17
培養大氣的孩子
好父親No.18
一切皆有可能
文摘
陳元升入國中以後,因參加華羅庚數學競賽獲得全國三等獎和長沙市二等獎,被長沙市第一中學錄取。同時,她還參加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超常班的選拔考試,並在1000多個考生中考進了前40名,取得了升人附中的資格。
長沙一中是湖南省的重點學校。每年國小升國中、國中升高中的考試,一中都是考生競爭最激烈的一所學校。而湖南師範大學附中超常班畢業的學生一般都會升人重點大學的少年班,其中一些學生還登過報紙、上過電視,被譽為“神童”、“天才”。超常班的學生還可以不參加中考直接升入高中,這很有誘惑力。
兩所重點中學,究竟上哪一個?這讓全家犯了難。
為了做出選擇,陳小放在徵求了父母及其親朋好友的意見的同時,還同陳元的媽媽一起按設定的時間,一連幾天,早上從家裡出發,坐公共汽車到兩所學校去,仔細計算路上所需要的時間,查看不同線路汽車的擁擠程度,想得到一個最佳的答案。
儘管他們如此細心地考察了兩所學校的方方面面,但是卻依然難以取捨。畢竟,兩所學校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後來,當陳小放得知附中超常班不分初高中,通常用4年或5年時間一口氣學完中學的全部課程時,他幾乎在一秒鐘之內就做出了選擇!陳小放想:用那么短的時間學完別人需要學6年的課程,會快樂嗎?不會!因此,必須放棄上超常班。
後來,陳小放說:“人的年齡不同,快樂也會不同。10歲的時候應該有10歲時候的快樂,20歲的時候應該有20歲時候的快樂。這種天賦的快樂,無論任何理由都不能被剝奪。我不想讓陳元過早地經歷一些事情,我只想讓她正常地成長。”“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得快樂、健康,他的未來就會是光明的。”
做出這個選擇是艱難的,但也是睿智的。做出這樣一個選擇,父親陳小放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陳元後來的成長過程中,陳小放始終堅持這個教育原則,堅持以快樂、健康作為培養孩子的重要方針。 許多人家都讓孩子學鋼琴,陳小放也曾眼熱過。但是,他怕因此而給孩子帶來痛苦。經過反覆考慮,家裡決定先買個電子琴讓陳元學,如果陳元喜歡,再向鋼琴發展。學了幾個月,陳元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這項計畫就被放棄了。陳小放說:“我們也想過讓她學鋼琴。但我曾在一個朋友家裡看到一個孩子練手風琴,做爸爸的拿著尺子在一旁盯著,哪個手指錯了就打哪個手指,打得很準,兩個人都哭喪著臉。當時我就想,要是陳元學鋼琴也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和孩子都會很痛苦的。”
陳小放喜歡集郵,他也很想讓陳元接觸。他覺得郵票背後有很多故事,還能學到知識,也不會像學鋼琴那么累。可陳元毫無興趣,她把本來很珍貴的四方聯撕成單張,把好郵票揉成一團然後扯爛……陳小放說:“孩子的喜好和大人想的相差太遠了。所以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腦袋代替孩子去思考。孩子不感興趣的,就不要勉強;孩子感興趣的,就要積極引導和幫助。我認識一個孩子,喜歡看漫畫書,自己畫得也很好,但學習不好,他家裡就對他不管不問。其實完全可以引導他在畫畫上發展呀。一個小興趣發展下去,很可能就會做出大事情來。”
陳小放豁達的教育理念造就了陳元快樂的童年。陳元從6歲開始就迷上了電子遊戲。《冒險島》、《魂斗羅》、《沙羅曼蛇》、《七寶奇謀》、《明星志願》、《俠客英雄傳》、《仙劍奇緣》、《古墓麗影》……這些遊戲陳元都玩過,還常常為了遊戲當中的一處難關而苦思冥想。不僅如此,陳小放還和女兒一起玩遊戲,有時還會進行比賽。陳元感謝父親的信任。她覺得自己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因此更加認真地完成作業,按時上床睡覺。因為玩電子遊戲,他們家的電腦拆了又裝,裝了又拆……陳元不僅成了玩電子遊戲的高手,對電腦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父母的鼓勵不僅使陳元在學習上成績優秀,同時還發展了很多“旁門左道”的愛好:看卡通片,看漫畫書,讀金庸武俠小說……據她自己說,最迷漫畫書的時候,她一天最起碼要租兩本,周末要租6本,就是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時也不例外。
陳小放的觀點是:從小事出發,把每一件小事都認真做好並且做到最好,就可能做出大事來;從興趣出發,尊重、鼓勵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才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否則,再聰明的孩子,也很難展現出才華來。
在父親的影響下,陳元的愛好非常廣泛,發展也比較全面:她是個理科學生,但也參加各類徵文比賽,還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作文比賽一等獎;大學時她最喜歡的一門選修課是《莊子》,興趣源自中學時看的蔡志忠的漫畫;得過學校游泳比賽女子蛙泳第二名;臨近大學畢業,還參加了“首都大學生形象代表,新千年陽光女孩”的評選,並獲得冠軍;在北大,她還是《紅樓夢》研究會會員,校園BBS的版主……P6-8
長沙一中是湖南省的重點學校。每年國小升國中、國中升高中的考試,一中都是考生競爭最激烈的一所學校。而湖南師範大學附中超常班畢業的學生一般都會升人重點大學的少年班,其中一些學生還登過報紙、上過電視,被譽為“神童”、“天才”。超常班的學生還可以不參加中考直接升入高中,這很有誘惑力。
兩所重點中學,究竟上哪一個?這讓全家犯了難。
為了做出選擇,陳小放在徵求了父母及其親朋好友的意見的同時,還同陳元的媽媽一起按設定的時間,一連幾天,早上從家裡出發,坐公共汽車到兩所學校去,仔細計算路上所需要的時間,查看不同線路汽車的擁擠程度,想得到一個最佳的答案。
儘管他們如此細心地考察了兩所學校的方方面面,但是卻依然難以取捨。畢竟,兩所學校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後來,當陳小放得知附中超常班不分初高中,通常用4年或5年時間一口氣學完中學的全部課程時,他幾乎在一秒鐘之內就做出了選擇!陳小放想:用那么短的時間學完別人需要學6年的課程,會快樂嗎?不會!因此,必須放棄上超常班。
後來,陳小放說:“人的年齡不同,快樂也會不同。10歲的時候應該有10歲時候的快樂,20歲的時候應該有20歲時候的快樂。這種天賦的快樂,無論任何理由都不能被剝奪。我不想讓陳元過早地經歷一些事情,我只想讓她正常地成長。”“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得快樂、健康,他的未來就會是光明的。”
做出這個選擇是艱難的,但也是睿智的。做出這樣一個選擇,父親陳小放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陳元後來的成長過程中,陳小放始終堅持這個教育原則,堅持以快樂、健康作為培養孩子的重要方針。 許多人家都讓孩子學鋼琴,陳小放也曾眼熱過。但是,他怕因此而給孩子帶來痛苦。經過反覆考慮,家裡決定先買個電子琴讓陳元學,如果陳元喜歡,再向鋼琴發展。學了幾個月,陳元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這項計畫就被放棄了。陳小放說:“我們也想過讓她學鋼琴。但我曾在一個朋友家裡看到一個孩子練手風琴,做爸爸的拿著尺子在一旁盯著,哪個手指錯了就打哪個手指,打得很準,兩個人都哭喪著臉。當時我就想,要是陳元學鋼琴也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和孩子都會很痛苦的。”
陳小放喜歡集郵,他也很想讓陳元接觸。他覺得郵票背後有很多故事,還能學到知識,也不會像學鋼琴那么累。可陳元毫無興趣,她把本來很珍貴的四方聯撕成單張,把好郵票揉成一團然後扯爛……陳小放說:“孩子的喜好和大人想的相差太遠了。所以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腦袋代替孩子去思考。孩子不感興趣的,就不要勉強;孩子感興趣的,就要積極引導和幫助。我認識一個孩子,喜歡看漫畫書,自己畫得也很好,但學習不好,他家裡就對他不管不問。其實完全可以引導他在畫畫上發展呀。一個小興趣發展下去,很可能就會做出大事情來。”
陳小放豁達的教育理念造就了陳元快樂的童年。陳元從6歲開始就迷上了電子遊戲。《冒險島》、《魂斗羅》、《沙羅曼蛇》、《七寶奇謀》、《明星志願》、《俠客英雄傳》、《仙劍奇緣》、《古墓麗影》……這些遊戲陳元都玩過,還常常為了遊戲當中的一處難關而苦思冥想。不僅如此,陳小放還和女兒一起玩遊戲,有時還會進行比賽。陳元感謝父親的信任。她覺得自己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因此更加認真地完成作業,按時上床睡覺。因為玩電子遊戲,他們家的電腦拆了又裝,裝了又拆……陳元不僅成了玩電子遊戲的高手,對電腦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父母的鼓勵不僅使陳元在學習上成績優秀,同時還發展了很多“旁門左道”的愛好:看卡通片,看漫畫書,讀金庸武俠小說……據她自己說,最迷漫畫書的時候,她一天最起碼要租兩本,周末要租6本,就是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時也不例外。
陳小放的觀點是:從小事出發,把每一件小事都認真做好並且做到最好,就可能做出大事來;從興趣出發,尊重、鼓勵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才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否則,再聰明的孩子,也很難展現出才華來。
在父親的影響下,陳元的愛好非常廣泛,發展也比較全面:她是個理科學生,但也參加各類徵文比賽,還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作文比賽一等獎;大學時她最喜歡的一門選修課是《莊子》,興趣源自中學時看的蔡志忠的漫畫;得過學校游泳比賽女子蛙泳第二名;臨近大學畢業,還參加了“首都大學生形象代表,新千年陽光女孩”的評選,並獲得冠軍;在北大,她還是《紅樓夢》研究會會員,校園BBS的版主……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