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亭寺古槐

支亭寺古槐

支亭寺門外的有一株四五人才能摟抱得來的千年古槐,為張思伯老人當年在的頭部親手所植,其意“植槐定寶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槐
  • :植物界
  • 拼音:zhī tíng sì gǔ huái
形態特徵:古槐的樹幹中部,酷似一頭雄鹿。
支亭寺古槐
保護現狀:雖歷經兩千餘年風吹雨打,依然倔強地矗立在那兒,勢如盤龍臥虎、丹鳳朝陽。
寺院山門外有國槐精漏驗1株,高約16米,胸圍4.3米,遮陰100餘平方米,樹齡已有2190年左右。遠看古槐,只見它虬枝盤旋、古樸盎然,像位老人端坐在此。古槐大部分枝幹都沒有了,只有西北側的一個側枝尚存,枝葉婆娑、長勢茂盛。走近古槐,只見它樹皮非常粗糙,木質老化,樹身中空,兒童可鑽入裡面。西、南、北3側和樹的頂枝都已折斷,並留有一享煮蜜個很大的空洞。
據傳此槐由張志伯所植,支亭寺為紀念張志伯所建。張志伯,字釋之,漢高祖時任大夫一職。當地人傳說,張志伯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因彈劾呂戚呂產,被呂后罷官貶於鄢扶之地,即現在的扶溝縣柴崗鄉一帶,在現柴崗鄉寺後村南300米處的一處高出地面的龜形土丘上重建家園,院中種植奇花異草,並建小亭一座,名“芝庭”。由於此地終年洪水泛濫,成為澤國,民不聊生,而龜又是水裡的動物,當時的人們認為洪災是龜形土丘這個“龜精”在作怪,張志伯便在龜形土丘的頭部植槐樹一棵,當做“神針”,用以鎮住龜頭,意為“植槐定寶地”。
然而,“神針”並沒有鎮住“龜精”,洪水還是橫流,百姓生靈塗炭。張志伯為治水患,不顧年老體衰,親自帶領百姓挖溝排水,與洪水作鬥爭。在一次勘查水情的過程中,他所乘坐的小船被激流打翻,張志伯被水吞沒。
張志伯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大郎二郎繼承父業,繼續帶領百姓開溝挖河,疏通河道,終於治理了水患,他們治理過的兩個水渠也被當地村民稱為大浪溝、二浪溝。從此,張志伯父子治理水患的事跡被當地百姓傳為佳話。直到現在,在支亭寺西約兩公里處,大郎溝清水仍在流淌,二郎溝不知何時已經淤塞。
張志伯父子3人幫助和棵棵匙當地老百姓治水的豐功偉績,感動了漢文帝。漢文帝為張志伯平反昭雪,官職晉升3級,以相國禮遇把張志伯葬於古槐西300米處的高崗上,其陵被當求勸重地百姓稱為“志伯陵”,其原來的住宅槓記乘改為“志伯祠”,以供後人景仰。張志伯的兩個兒子也被漢文帝加官晉爵。
如今,張志伯已成古人,但他親手所植的槐樹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風組她雨雨,仍鬱鬱蔥蔥。一直向人們訴說著張志伯寒辣勸辨父子的豐功偉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