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辭彙解釋
引證解釋
災難過程
受災情況
災後救援
其次,災難的強破壞力往往在短時間內帶來生命、財產的大量損失,從而導致人們的無力感、挫敗感和脆弱感。
第三種最常見的情緒是負疚感。我曾看過一部反映空難之後倖存者心理歷程的美國電影,女主角因為孩子的死而整日責怪自己,總以為如果當時她抱得更緊些,她的孩子就會安然無恙。男主角為了幫助她擺脫自責,讓她緊緊抱著一個背包,然後冒險將汽車撞到牆上。撞牆的一瞬間,背包從玻璃窗飛出車外。在這樣一個鐵的事實面前,女主角終於認識到當時她無論抱得多緊,她都無法挽救她孩子的性命。意識到這一點,女主角一下子釋然了。 理論上說,捲入災難事件的所有人都會留下心理陰影,區別只是在於程度的輕重。這就要求整個社會形成一個能讓倖存者把負面情緒順利宣洩、釋放、接納的氛圍。我們中國人在情緒表達方面本來就比較壓抑、委婉,我們平時勸人時也愛說“別哭、別哭”。恰恰相反,我們應該讓倖存者把悲傷、痛苦、甚至是攻擊情緒發泄出來,告訴他們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絕對不是軟弱、不堅強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創傷後應激障礙”還會以軀體不適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出現呼吸困難、失眠、疲倦、喉嚨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災難事件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更為嚴重,不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他們今後出現強恐懼症、焦慮症等各種心理問題的機率會很高。
據文獻記載,我國最早的災後心理干預正式出現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瑪依大火後,這十多年來心理干預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近幾年來隨著環境、氣候等的變化,世界進入高風險時期,我國出現各種災難性事件的機率也呈上升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重視心理干預、加大心理干預工作的力度勢在必行。
也許有一天,第一批到達災難現場的隊伍中除了救援人員、醫療工作者、新聞工作者……還有心理工作者。
災難影響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季風氣候顯著,是世界上水災頻發且影響範圍較廣泛的國家之一。全國約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農業生產經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脅,並且因洪水災害所造成的財產損失居各種災害之首。
根據史料統計,從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當中,全國各地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1092次,平均約每兩年發生1次。1954年是1949年以來長江全流域洪澇災害最嚴重的一年,全國受災農作物面積達24億畝,約33萬人死亡。
如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受災面積334億畝,受災18億人(次),死亡4150人。
從洪澇災害的發生機制來看,洪水災害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區域性和可重複性。世界上多數國家的洪水災害易發生在下半年,我國的洪水災害主要發生在4—9月。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幾乎全部都發生在夏季。洪水災害與降水時空分布及地形有關。世界上洪水災害較重的地區多在大河兩岸及沿海地區。對於我國來說,洪澇一般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區多,內陸地區少;平原地區多,高原和山地少。洪水災害同氣候變化一樣,有其自身的變化規律,這種變化由各種長短周期組成,使洪水災害循環往復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