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亭寺,位於扶溝縣城西南,占地43畝,建築面積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餘間。建於北齊年間、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一座雄偉華麗、氣勢壯觀、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千年古剎。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 清嘉慶年間,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區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遺址、支亭寺國槐、千手觀音殿、大雄寶殿、佛祖殿等幾部分組成。整體建築金壁輝煌,脊列龍鳳,檐臥走獸,集藝術性與觀賞性於一體,規模雄偉壯觀。寺內近200尊雕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支亭寺
- 占地:43畝
- 建築面積:1655平方米
- 房屋:100餘間
千年古剎支亭寺,地址,簡介,山門前的一棵樹,節日看點,
千年古剎支亭寺
地址
簡介
古剎內設有佛祖殿、大雄寶殿、千手觀音殿、天王殿、西方三聖殿、帝始天尊殿、地藏殿及東西殿廡60多間,總建築面積2300多平方米,是遺留寺院中建築華麗、殿宇齊全、佛道合一的一個奇葩。
古剎支亭寺始建於大齊武平年間(公元550-581),是在張志伯祠全神廟的舊址上修建起來。張志伯,西漢人,名釋之,字志伯,高祖時任大夫之職,為官清正,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因彈劾呂戚呂產,被呂后罷官貶於鄢扶,定居在龜形的土丘上重建家園,院中種植奇花異草,花香四溢,並建小亭一座,名芝庭,龜的頭部植槐樹一棵,其意“植槐定寶地”。漢文帝時,鄢扶洪水橫流,成為澤國,民不聊生。張志伯為治水患,發展農商,不顧年高體衰,帶領黎庶挖溝排水,不幸舟翻遇難。其二子與百姓繼續治水,終退洪水。漢文帝被張志伯貶後的驚人事跡所感動,為其平反昭雪,並晉升三級,以相國禮葬於寺西崗上(公元1970年這一大型漢墓被毀),其住宅改為志伯祠,子加官進爵。東漢中期,志伯祠被改為全神廟,供奉天地全神。北齊武平年間,佛教興盛,文宣帝命國子監博士張思伯到此組織建寺工作,廟宇成為佛道合一的寺院,並定為紫亭寺。之後幾度頹圮,數度修葺。至明正德年間,先後建竣天王殿、菩薩殿、大佛殿殿廡20多間,香火更加興旺,僧侶多達五六十人,此寺成為佛教文化重要發展地。清嘉慶年間,因芝亭寺犯忌諱,把芝亭寺改為支亭寺,延用至今。1986年,支亭寺遺址被省政府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農曆四月古廟會,方圓數千里的善家齋公、遊人商賈雲集此地,尋奇探寶、燒香拜佛、經營貿易,日達數萬人。寺內樂聲入耳,經聲不斷,鐘聲遠揚,香火極盛,馳名安徽、湖北、江蘇等地,遊人更是絡繹不絕,一年多於一年。
山門前的一棵樹
古剎支亭寺山門前,有一棵高10米,樹幹圍4.3米,長勢旺盛、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槐。據史料記載,公元前78年,西漢文帝初期,為官清廉、剛直不阿、不畏權勢的大夫張志伯,因彈劾呂戚被呂太后貶到鄢扶定居,此樹是張志伯親手所栽,至今已2000多年。
節日看點
支亭寺有個亘古不變的傳統:就是每年的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唱三天戲,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騎著大車小車前來觀看,與此同時還會到廟裡求福祈禱,以求好運。在人山人海中盡享娛樂、美食,其樂融融。那幾天也是好朋友盡情玩樂的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