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友

攢友

友誼是一種奇妙的緣分。耐心和聚會是維繫友情的兩大關鍵。所謂耐心是,與朋友要有逐漸深入了解的過程,不要因為偶然的意見不合就急於否定,很多人,可能需要幾年十幾年才能看到本質。第二個是聚會,在國外,人們常常會花心思在家裡辦聚會,邀請同事、朋友、鄰居參加,這是聯絡感情最好的方式之一,而中國人更願意去餐館吃飯,吃完便作鳥獸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攢友
  • 拼音:cuanyou
  • 含義:互相攢東西給對方的一種朋友關係
簡介,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少,攢朋友比攢錢更重要,調查顯示,

簡介

詞語:攢友;拼音:cuányǒu;含義:互相攢(cuán)東西給對方的一種朋友關係,
攢友
一是可以毫無顧慮互相借錢,二是可隨意隨時打電話騷擾,哪怕半夜三更。假如按照這個標準捫心自問,你又有幾個朋友呢?

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少

也許不一定每個人都認同嚴守一對“朋友”的定義,但是調查卻顯示,在1638名被調查者中,有81.56%的人認為在現代社會中,“熟人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平時幾乎天天有飯局,獨處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什麼朋友。”40歲的徐女士是一家企業的高管,她告訴記者:“有時到了周末,想約個人吃飯,翻遍手機的電話簿卻不知道該打給誰。”甲和自己是生意關係,周末從未一起吃過飯;乙一心撲在老公孩子身上,這時候一定不願意扔下家人來赴約;丙曾經和自己很要好,但許久沒聯繫了;丁最近倒是常來往,但總覺得她帶著某些目的性,或許是覺得我對她有用……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特定的時候,或無聊或苦悶,需要朋友來陪伴或傾訴。但在過濾完甲乙丙丁後,卻發現名單上或許空空如也,或許僅存的數字,一個手的指頭就能數過來。
調查中,有44.88%的人“手機通訊錄、QQ或MSN好友”有50—200個,但是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朋友,超過六成人認為只有1—5個。小周大學畢業工作了三年,對於他來說,這是朋友迅速流失的三年。“同學聚會,參加的人越來越少,慢慢只剩下三五個。同宿舍的哥們,以前無話不談,現在也分散在各地工作,只有春節發發拜年簡訊了。現在能稱得上好朋友的,我認為也就一兩個吧。”年近40的吳先生則認為,年紀越大,朋友越少。工作地點的變化、財富等級的區分,都讓我們的圈子越來越小,他說,自己現在能算得上好朋友的有三五個,希望到六七十歲的時候,還能和他們是朋友。

攢朋友比攢錢更重要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這首歌曾被無數人傳唱。在這個友情缺失的年代,從某種意義上說,攢朋友比攢錢更重要。可是,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種朋友、多少個朋友,什麼樣的才算真朋友呢?
美國“人際關係網”將朋友圈定義為一座金字塔,塔尖是真朋友,數量最少卻最珍貴,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朋友超不過10個;第二層是夥伴型朋友,他們跟你談得來,有一樣的興趣愛好,但卻屬於“交往”不“交心”的範疇;第三層是合作型朋友,也許你們性格迥異,但在某些事情比如工作上,可以發揮“1+1>2”的作用;第四層是功利型朋友,也可以稱為“假朋友”,你們稱兄道弟多是為了利益,但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擁有最多的也是這類朋友。

調查顯示

被調查者認為所謂好朋友首先要“值得信賴”,其次是“關鍵時刻能幫得上忙”、“能相互分擔心事”、“沒有利益關係”。王裕如表示,好朋友的第一個定義應該是平等。“不是財富的平等,而是付出和收穫的平等。比如我看你舒服,你喜歡聽我說話,這是一種平等;我常給你工作上的建議,你總給我做我愛吃的菜,這也是一種平等。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和不同背景、經歷的人走到一起,稱呼他們為‘知己`。”第二個定義是信任。“你把錢借給他,相信他會還,他也這樣對你,這就是很現實的信任問題。”第三個定義是無話不談。好朋友可以滿足我們感情和精神上的需求,理解卻不會縱容你,有時訴說心聲,有時變成傾聽者。第四個定義是歷久彌新。王國榮說,自己最好的朋友,都是從同學時期就認識,30多年過去依然要好。一出現就打得火熱的,不一定是真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