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ǎng dí ㄖㄤˇ ㄉㄧˊ 攘狄
抗擊異族入侵。 清 曹寅 《聞二弟從軍卻寄》詩:“伏聞攘狄開邊隅,聞子獨載推鋒車。”
攘,rǎng,中國漢字。從扌(手)從襄。推手使前也。古讓字。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本義:推讓。“手”與“襄”聯合起來表示“用手接過對方的物品,接著用...
尊王攘夷一詞源自春秋時代,“尊王攘夷”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該書是解釋儒家經典《春秋》的三部專著之一。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後來演化為...
魯僖公九年(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召開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周襄王派宰孔參加,並賜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給齊桓公。...
攘除,漢語辭彙。 拼音: rǎng chú 釋義:指驅除,剷除。中文名 攘除 拼音 rǎng chú 注音 ㄖㄤˇㄔㄨˊ 解釋 指驅除,剷除 ...
“衛正斥邪”、“尊華攘夷”(簡稱“衛斥尊攘”)又是李恆老及其華西學派思想...李恆老強調:“尊中華,攘夷狄,窮天地之大經;黜己私,奉帝衷,有聖賢之要法”...
吾皇有意縛單于,槌破銅山鑄虎符。驍將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領五千都。周王常德須攘狄,漢帝雄才亦尚儒。君學本兼文武術,功名不必讀孫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