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剿”會議上正式宣布“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認為日本侵略是次要的,國民黨首要任務是安定國內的局面,集中力量“剿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統一方能禦侮。這一政策助長了日本侵略的氣焰,引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
單純從語意來分析,“攘外必先安內”的基點是強調先安內,將安內擺到首要位置,以安內為攘外的充分條件;同時,也未否定攘外的必要性,將攘外懸為政策的基本目標。汪精衛在回答人們對該口號的責難時,就曾振振有詞地從語意上辯解:“...
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毅然在臨潼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扣留來陝督戰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提出抗日救國八項政治...
又稱雙十二事變。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及其率領的東北軍奉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撤出東北,致使大片國土淪陷,一直受到全國民眾不斷高漲的抗日情緒的壓力。在與紅軍作戰中,東北軍又屢次失利,部隊不滿情緒日益增長。1936年10月22...
一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提出與初始內容 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提高與升華 三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歷史與現實動因 四餘論 第三節英軍退還舟山與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 一是誰最先提出在華勢力範圍的要求 二英軍退還舟山與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 ...
攘外必先安內 由來 蔣介石提出對日妥協、全力“剿共” 的反動政策。最早見於1931年7月23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發表的告全國同胞通電:“赤匪軍閥叛徒,與帝國主義者聯合進攻,生死存亡,間不容髮之秋,自應以臥薪嘗膽之精神,作安內攘...
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蔣介石仍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張學良將軍被迫“剿共”,因在陝北戰場上屢遭失敗,受到蔣介石的責難,於是急於尋求出路。在國民黨“五全”大會召開期間,他與楊虎城將軍分別通過進步人士杜重遠和田文浩與中國...
“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 南京國民政府採取的對外妥協政策,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信念有關,他認為在國家尚未統一的情況下難以與日本決戰,所以應堅持“先安內政策”。“安內”的首要任務便是“剿共”,其次是對付閻錫山等各地方實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