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缶而歌

擊缶而歌

擊缶而歌,漢語辭彙,意思是敲擊瓦缶唱歌。缶,古代一種大肚子小口兒的盛酒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擊缶而歌
  • 出處:《說文解字
  • 解釋:敲擊瓦缶唱歌
  • 類別:漢語辭彙
  • 拼音:jī fǒu
詞語信息,詳細解釋,

詞語信息

【釋義】敲擊瓦缶。古人或以為樂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詳細解釋

  1. 說文解字》:“,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鼔之以節歌”。鼔,敲擊;節,和拍;擊缶亦作"擊缻"。秦人或以缶為樂器﹐用以打拍子。
  2. 詩經·陳風·宛丘》:“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墨子·三辯》中記載:“昔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殮冬藏,息於瓴缶之樂”;《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窮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為樂矣”,說明“擊缶”是民間低級文娛形式。
  3. 周易·離》九三爻辭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耄之嗟,凶。意為”現在正值剛是日過中天(太陽剛偏西,處於未時),不叩缶而歌的話,等到垂暮,只有嗟嘆的份了。卦象顯示凶像。《莊子·至樂》中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4. 李斯諫逐客令》有“擊瓮叩缶,彈箏博髀”句,形容秦國音樂文化落後。戰國以前,秦處西陲,文化低,無音樂教材,喝到半醉,以擊著瓦缶,手拍著大腿打拍子嗚嗚而歌。到戰國中後期,秦國引入鄭和衛之民樂,古典宮廷韶樂。秦人以“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為恥,忌諱提及此事。
  5.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這個著名的外交典故,是藺相如反擊秦王羞辱趙國的有力舉措,因為秦人不善器樂,難為高雅正統之聲,只會擊缶為娛,低俗下流,故以死相拼,逼秦王擊缶而反擊羞辱之,捍衛了趙國尊嚴。
  6.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國家體育場隆重開幕。開幕式上開場表演擊缶而歌震撼人心。2008名演員、2008尊缶,標誌著2008北京奧運會,寓意了東西南北、天上地下的時空觀念。“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孔子膾炙人口的名句,演員擊缶吟誦,表達了歡迎朋友的愉悅心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