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喪鼓

坐喪鼓

是流行於湖北荊門東寶區城鄉的一種喪葬禮儀習俗。這種習俗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相傳莊子的妻子死後,莊子坐在一旁擊而歌。

基本介紹

坐喪鼓,東寶坐喪鼓,

坐喪鼓

一些人見到後不明其意,便問他為什麼不?莊子說,人死歸天童子相迎,去到極樂世界,是人生極大解脫,為什麼要為之哭泣而不為之歌呢?眾人覺得莊子的話合民意、通民情、順民心、乃心悅誠服,遂開始仿效,以致漸漸形成打喪鼓習俗,且世代相傳

東寶坐喪鼓

原為一人坐著擊鼓唱歌,歌者只在唱累後更換他人,其形式單一,缺乏互動性,很難使家陪伴著熬過一個通宵。後來,歌者們依據孝家熬夜特點和孝子們心理態勢,充實坐喪鼓表現形式,即在不同時段加進器樂合奏和領唱伴唱合唱等,並將整夜之歌分為開場、唱歌、叫碗子、開爐(路)、奠酒、招魂、轉陽、送神等八個板塊。而所唱內容,也在嘆亡和歌頌亡者美德基礎上,加進敘述中國歷史、述說民間故事風土人情、演唱一些古書情節等。
坐喪鼓何時開打、何時結束?有個不成約的大致俗定。一般情況下,天黑開場,隨之唱歌,晚十點叫碗子,晚十一點開爐(路)、奠酒,然後在子夜招魂、拂曉送神。這就使得所打喪鼓形式多變,內容廣泛,並與喪家融合互動起來。比如叫碗子時孝子們都要到前跪拜,奠酒時孝子們要行“八大禮”,從而有效解決孝子們熬夜守靈的疲憊和冷寂,也使孝家彌補某些心理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