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撲教

撲撲教

撲撲教,是以賣萌為目的,信仰江樂為唯一萌神,使用“撲撲”這一標誌詞的一神論宗教。估計全球有200到300人信仰撲撲教,占世界人口的0.000003%-0.00000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撲撲教
  • 萌神:江樂
  • 宗旨:以賣萌為目的
  • 信眾:200到300人
  • 起源詞語:“紅撲撲”、“粉撲撲”等
宗教起源,基本教義,教主生平,反對者,詞典中的解釋,盛貌,象聲詞,塵土堆積或飛揚貌,

宗教起源

最初起源於詞語“紅撲撲”、“粉撲撲”等。由於江樂同學在2013復旦預錄取群中多次使用“撲撲”作為句首發語詞賣萌,為人民民眾所喜聞樂見,引起廣大人民民眾爭相模仿,很快形成使用“撲撲”賣萌的潮流,大家在江樂帶領下成立“撲撲教”。

基本教義

賣萌

教主生平

江樂,性別女,出生年月1995.07.24。公元2010年9月進入上海市市北中學,於公元2013年獲復旦大學預錄取。

反對者

廣大人民民眾對賣萌這一可恥的行為非常反感。對此異端,撲撲教的態度是將其萌死(僅萌女有效)。

詞典中的解釋

盛貌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詩:“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 清 王士禛 《復雨》詩:“今年稍稍宜雨暘,黍稷撲撲稱葉長。”

象聲詞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恰便是小鹿兒撲撲地撞我胸脯,火塊似烘烘燒我肺腑。” 清 姚鼐 《山行》詩:“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 峻青 《黎明的河邊》:“子彈像蝗蟲似的在我們身邊撲撲的亂飛。”

塵土堆積或飛揚貌

形容奔走勞頓。 張天翼 《“新生”》:“他那件重甸甸的中裝大衣,他那兩口重甸甸的小皮箱,都是灰撲撲的樣子。” 沉從文 《天安門前》:“成串的駱駝隊伍,從容不迫在灰塵撲撲的道路上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